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4-07涂福良
◎涂福良
一、微课的特点
1.资源容量相对较小 通常情况下,微课的总资源容量不会超过100M,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并且可以采用在线进行微课视频的播放。微课资源容量相对较小的特点,更加方便初中生进行下载学习,以此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初中知识的学习。
2.时长相对较短 时长相对较短是微课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微课视频总时长通常在10多分钟左右。据相关数据统计,一名成年人全神贯注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项上的时长通常在15分钟上下,而微课的时长恰好符合了人们的这一特点。相对较短的时长,更容易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的趋势。
3.明确的主题 对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来说,不仅具有明确的主题,同时还注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并且还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微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中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初中教学主题,以便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将微课应用至课前预习环节 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其课业负担也相对更大。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难以抽出大量时间来对生物学科知识进行预习。但为了能够确保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和教学辅助作用,使学生对其预习要求和预习目标有所明确,另外,有的概念性知识或者解释起来较为费时的情境知识,受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师往往难以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对其进行深入解释,针对这一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将微课进行合理运用,要求学生在预习环节对其进行重点了解,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预习负担得到减轻,又能够有利于课堂教学服务价值的提升,还能够避免学生出现厌烦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比如说在开展《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一教学内容时,其中所包含的生物概念有“遗传”“相对性状”“变异”“基因”等,学生需要对其间的关系把握清楚,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概念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对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形成了阻碍。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对此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将动物繁衍的宏观过程和微观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在相应位置上标注概念,教师再配上讲解,便能够使学生简单、直观地了解该知识内容。但是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此微课视频进行观看,这样既能够有助于课堂轻松教学氛围的构建,又能够确保学生对原本枯燥的专业术语进行掌握。再比如说,初中生物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复习,由此巩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师的叮嘱在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自学教材上的知识点内容,进而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强化提供保障,也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切实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2.应用于培养学生生物思维中 初中生物学科包含有较多的原理性知识内容,其中不乏难点知识较为细小。倘若初中生物教师将微课运用至难点生物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那么将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提高生物教学的探究性和启发性。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对于基因,你们了解多少?”“哪些因素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形成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方式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各种小组讨论出来的想法。另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向学校提出申请,为学生提供能够自主开展实验活动的平台,组织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除了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安全措施之外,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助,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物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学生也可以将实验过程拍成视频,大家共同针对视频中的实验操作进行讨论和分析,尽量使其实验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又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师生之间的学情内容,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愿意主动对生物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探究,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拍摄和展示课程实验内容,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能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纠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这样既能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能够有效避免学生重复发生同类知识错误,良好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