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19-04-07黄碧婷
◎黄碧婷
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如何引导学生解读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发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和美,是各位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巧问善问则是有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技巧。巧问善问能够有效构建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著名教育学家余映潮曾说过:“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教学设计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高质量的引领、激发、带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使用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并通过各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达到全面准确理解教材并得出自己感悟的教学目的。因此,通过巧问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研究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问题设置角度——巧问
将对教材的深度领会和细致全面的把握作为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能够有效控制问题的角度,并让问题本身具有针对性。这样,教师设计的问题才能与教材紧密相关。为了让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文本结构脉络 设计主问题对于避免问题过于琐碎以及肢解教材内容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主问题的设计可以让教师首先从大处入手。也可以同过主问题关注文本结构脉络。这样,就可以通过主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入一个合理的方向。从而保证学生能长时间、深层次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保证对教材整体的深入理解。学生带着与文章结构脉络相对应的问题进行学习,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手中收集的材料组织材料、构建文章。这样,学生整理文章脉络的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能够快速地明确文章写作思路。这样学生也能快速地感悟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
2.关注文本主旨挖掘 好的问题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关键处或文眼所在位置。这种问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分析和挖掘,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在一些国外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作者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的形象往往与我国作者塑造的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意义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文章中重点的内容入手,向学生提问,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联系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快速得出人们害怕的是沙皇的专制制度的答案。
3.关注文本细节把握 含混、空泛、脱离教材的是问题设计时需要避免的。所以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作为设计问题的根本,并关注文本细节,引导学生对教材机械能认真扎实的分析。并将问题与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掘出教材本身的魅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学习课文的完整的体系。具体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结构图解。图解中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和方法。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后,可以利用文章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分析语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句中蕴含的意义。教师再配合桥面的提问启发学生,明确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分析更加到位。
二、把握提问生成效果——善问
师生之间真实的交流过程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发生。所以,恰大的问题能够促使语文课题讨论生成良好的气氛,并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善问,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问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乐于主动去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一些人物数量较多的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主人公是哪个,以及喜欢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问题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和表现空间,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喜好,从而让学生乐于主动探索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也能汲取到他人对文章主人公的看法,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善问,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 巧妙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语文课题所蕴含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题探索活动中去。例如在一些场景描写较为丰富的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如此细致的描写这一情景,这一情景中都包含着哪些元素,这些元素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这样的问题,可以快速分析出情景背后蕴含的主旨和感情,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从而在脑中留下鲜活的形象。
三、结语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教学设计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厚、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高质量的引领、激发、带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文本结构脉络、关注文本主旨挖掘、关注文本细节把握等方法,在把握问题设置角度的同时进行巧问。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保证语文课题探讨过程的活跃性和高效性。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快速分析出文章所蕴含的难度主旨和情感,并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表达问题等学习行为,充分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希望本文的观点能给各位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