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2019-04-07余泓洋
◎余泓洋
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又称“部编本”教材)。此次教材改版,语文教材中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学6个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幅高达80%,小学教材中有古诗文129篇,其中主要是古诗,如《悯农》《示儿》《游子吟》等,“部编本”教材着重加强对学生中华古典文化的教育,增加了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旨在使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材中古诗文比例的大幅增加相对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难度,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诗词对丰富小学生情感、完善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们要注重小学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体会诗人在诗歌作品里表达的内涵。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吟唱诵读,略授技法
1.自主诵读,读出节奏韵味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诵读教学,引导学生以诵读的方式进行重点朗读,把握古诗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17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三个学段的具体要求都提到了“诵读”二字,因为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采用也是小学生学习和记忆古诗词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预先了解每个字的准确读音,读通顺;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诗句节奏,读出音节、语意停顿以及轻重缓急,领略古诗词的音律美;三是读懂诗意,教师要讲清楚诗句中学生不明白的典故和文化常识,扫清语句障碍;四是读出感情,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古诗词的文字美和意境美;
如此,学生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出节奏韵味,边领会诗意,加深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
2.密咏恬吟,理解诗人情绪 诗词教学中,朗读古诗词是教师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主要方法。很多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对诗词的高声朗诵,但是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声音越大越好,而对自然的低声吟咏却不是很重视。曾国藩曾说过“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吟咏对于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歌韵味的重要作用,在读诗时应“高声朗诵,以昌其气”,但是仅仅高声朗读对于体味、传达诗的意蕴是远远不够的,在高声诵读后,恬静地吟咏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揣摩文字的意趣,领略诗词的情致,走进诗词的意境,密咏恬吟才能更加让学生感受诗的深远悠长,体会和再现诗词韵味。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古典诗词都是配上曲调唱出来的,柳永在《鹤冲天》中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词牌名即是曲名,曲子要和诗词的情调吻合,因此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非常符合古诗特点,吟,讲究“无腔无调,随意而出”。通过让学生吟诗,同时想象诗词中的情景,能让其更好的领会诗情。《毛诗序》中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词是用来抒发作者感情的,诗句往往只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因此学习古诗词要重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假如没有对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就很难真正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意象、情趣之美。要求小学生领会诗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仅仅高声诵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反复吟咏揣摩诗人的语气口吻,通过吟咏这种声情并茂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力。
3.淡化讲授,强化自主感悟 如何让小学生们通过学习古诗词体味诗词韵律的美,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有时却让小学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讲得过多,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的话,小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很难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和味。古诗中有些字词随着历史的变迁,语言的流变已经和现在的意思和用法大不相同了,例如唐代杜牧《山行》中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因为”,而现在的意思却是一种动作,与我们现在的意思和用法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在讲授古诗的时候要重点讲解古今异义词和历史典故,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准确理解诗句中关键字句得到含义。当然,教师不宜逐字逐句地讲授,甚至采用翻译的方法讲解,这样古诗的韵味就会荡然无存。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将关键字句点出来,然后学生们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方式,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其次,教师不应对古诗内涵作过深的挖掘,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不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
当然,淡化教师的讲授,强化学生自主感悟,并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让学生自己理解,而是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解读、欣赏作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感悟诗句。问题的答案在于教师要把握好度。
4.拓展内容,结合课外诗歌诵读 古诗的记诵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仅仅靠学习课本上的古诗是不够的。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可以陶冶其情操,亦可以提高其古典文化修养。因此,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古诗情况。可以结合其他古诗词指点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平仄以及押韵等,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古诗中所包含的意蕴和独特艺术魅力。
如在学习唐代杜甫《绝句》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对这首诗的语言的着力点放在了对仗手法的感悟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短短的四句诗里有好几对对仗:正着对、反着对、长句对、短句对,教师可配合课外读物《笠翁对韵》学习这首诗中的对仗,并要求学生配合着拍子读,学生的朗读节奏明快,兴趣盎然,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对仗的语言魅力。
同时,对古诗词的学习也不应局限于作品本身,应适当的对教材中的诗词进行拓展,了解古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内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补充一些与诗人有关的小故事或历史文化知识。还可以进行同主题对比诵读,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李白《静夜思》都是思乡的代表作,通过对比使学生多“乡愁”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让学生在课内学会一首诗,在课外能读懂一类诗。当然,这些课外拓展都应围绕作品,以学生对诗词有更深的领悟为目的,难度不能过高,不能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1.创设意境,情景再现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小学生感悟古诗词描绘的意境,是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宗旨。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就要尽可能地将诗中的情境进行再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词的风韵之美。而古诗中,诗人的生活、情感经历离学生们的生活太遥远,学生很难进入古诗描绘的意境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导语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或通过请学生们表演的形式,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情境,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朗读故事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古诗情境中。
以古诗《所见》为例,古诗描写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看到树上鸣叫的知了,想要捕捉,于是就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伺机行动。整首古诗描绘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衬托出了牧童的童真,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童年的喜爱与怀念。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首古诗的内容创设一个意境情景,如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并配合播放悠扬的笛声,使学生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下感受当时的意境,很快融入情景,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学生们在体会诗人的心情时才显得游刃有余。
2.借助媒介,情感想象 其次,运用多媒体,创建情境。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教学时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图像等为学生创建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书画相结合的艺术,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借助多媒体使图文音像相结合,让学生借助音画,游目骋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如教授杜甫的《绝句》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师可展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给出鸟鸣啁啾的音乐,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的画面。小学生多是凭借形象而引发想象的,要让学生通过眼、耳等多感官参与的方法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和自然的反映,古诗更是诗人心物交融的产物。而诗歌抒情含蓄委婉,通常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象寓意。诗歌中蕴含着一个个代表着特殊含义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物,组合形成了诗歌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去寻觅真实生活中的意象,贴近生活去感受,体味诗人以景言志,以景寓情的手法,如看到春天的落花想到孟浩然的《春晓》、听见夏天的鸣蝉想到袁枚《所见》,看见秋天的霜叶想到杜牧的《山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触景生情,让学生将诗句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亲友之情、乡愁之感等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相对照、相联系。这样,学生能从生活实际中体味到古诗中的韵味,同时得到心灵的陶冶和人生的启迪。
三、多元开放,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
“诗无达诂”,在艺术鉴赏中,由于诗的含义常常较委婉,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加上欣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人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人对诗词有不同的理解,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课堂丰富起来,不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让课堂宽广起来,启迪学生思维,迸发问题,喷涌情感,让课堂生动起来。
综上所述,小学古诗教学需要教师引导下通过诵读吟唱对诗意获得整体感知;需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学习兴趣;需要通过拓展资料、多媒体等方式加深其对古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去完成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以及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