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下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探讨
2019-04-07李卫东
◎李卫东
历史学科素养,是完成历史学科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必修的科目,具有该科目特有的内容与特点。历史学科素养,主要表现为对历史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历史学科素养良好的表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历史学科素养分析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生的素质提升,进行课程改革等一系列举措都是在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培训活动更是频繁,提高了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学活动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知识,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不断解决,提高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水平。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还不完善,国家致力于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颁布了一系列的实施办法,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教学。高中历史作为必修课,是重要的教学科目,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受到影响,存在了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科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1)思想观念。当今时代的变化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社会发展,而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新。时代的变化要求不能再采取灌输式教学,而应该适当灌输,并辅之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学活动需要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2)教学方式。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式也逐步发展,并越发丰富,但一些教师对于有些教学技术会有排斥心理,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历史素养培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
2.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分析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树立牢固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大事年表进行研究,并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加强历史知识的巩固与学习,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学习历史,形成牢固的历史线索线,构建历史的时空观念,有利于牢固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并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另外,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对历史的解释。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客观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且正确看待各类历史事件,从中对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感悟与看法,在时空观念的基础上,分析历史,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要从实际出发,以史料为依据,形成历史资料的辨析能力,对各类历史事件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然,要依托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历史。
二、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方法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注重方式方法,主要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教师进行教学时,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编制、课程评价标准等都是影响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设计有效目标 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出发点。教师进行教学时,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学内容、讲课方式等,最后根据学生的反馈确定教学内容成果。总之,教学目标的确定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内容的多少、讲课时长、教学方式等,都要随着教学内容的确定有所调整。最后要检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目标是否明确;目标是否具体;是否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能否直接落实到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时,明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适度的教学内容等,都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培养。
2.积极培养历史思维、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素养的基本点,主要包括时序观念与地理观念。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产物,都有特定的事件和地点,只有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领域,才有存在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牢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熟悉历史地图,掌握地名的变迁等;编制历史的大事年表;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拓展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等。时空观念意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架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施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依托于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模拟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情境,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客观必然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是一种新颖的历史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定的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效手段。情境模拟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等,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历史认知。
4.合作探究学习 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要严抓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阅读与思考等,最终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呈现学习效果,从中学生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促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最终加以整合,正确看待历史事件,进行历史解释。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包括:提出讨论问题,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分工;组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小组内进行知识分享与交流。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观念,使学生形成史料实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5.感悟历史,增强情感体验 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历史情感体验与感悟,最终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的教学过程是需要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运用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等,结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特点,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历史感悟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通过情景再现,历史剧等形式;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充分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调动历史情感感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结束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素养并不是在一节课中就能够形成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观念,逐步形成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还需要借助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史料教学以及近年来使用较多的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手段来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总之,历史素养的最终形成是通过日常的教化以及不断的自我积累,最终通过丰富的历史知识、出色的历史解释能力以及深刻的意识和情感价值观等来表现的。历史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历史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