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细胞吸水与失水”为例
2019-04-07李学琴
◎李学琴
引言:传统的生物教学以理论教授为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部对实验教学的进一步重视,高中生物教师也深刻认识到生物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教材与学习情况分析
1.教材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这部分知识有过大概的了解,但是初中教材着重介绍生物体吸水和失水的整体现象,而高中教材着重探究这一生物现象的原理,研究对象主要是细胞。因此,两个阶段的教材课程形成互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学习这一生物现象[1]。除此之外,高中教材设计了实验探究部分,希望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意识,此次实验主要使用显微镜这一器材,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中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心态熟记于心。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准备过程,并触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并最终完成实验是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2]。
2.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习情况来看,当前学生属于刚刚步入高中的阶段,接触到的实验相关知识及技巧非常少,所以生物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方案,使实验方案具备可操作性[3]。在实验结束后,生物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经验相关问题进行总结解决,并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和分析。
二、实验准备阶段
1.引导学生探索 首先设置情景,例如有两瓶不同的溶液如何在不品尝的前提下分辨出哪瓶溶液是清水,哪瓶溶液是蔗糖。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分析学生给出的答案,从而引出渗透装置,在这个装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4]。设计这一情景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要进行的实验过程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过程。
2.知识的过渡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相关知识,高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学生回忆起初中所学知识和所做实验,借此抛出一些问题。例如,长时间吃较咸食物后,口腔和嘴唇的感觉会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知识过渡,方便学生从物理渗透这一现象过渡至细胞的吸水、失水现象,使学生理解起来更为轻松。
三、教学过程
1.选择材料 此次实验的材料选择为紫色洋葱上表皮细胞和动物红细胞,并分析为什么其他细胞不适用于此次实验。
2.实验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小组独立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将方案进行展示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将实验的目标、实验需要观测的内容和指标告知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确保实验能够高效地实施。实验过程中,保证每个小组的实验顺利进行,生物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实验技能较为完善的同学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实验,借此提升小组团队协作的能力。
3.实验过程 让学生从紫色洋葱上取得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将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滴在装片的一端,观察发生质壁分离过后的细胞呈现的状态。将实验状态进行对比。将动物红细胞分别置于清水和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细胞的状态并作出对比。
4.注意事项 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并及时做出提醒和纠正。例如: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尽量将洋葱上表皮展平,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蔗糖溶液的浓度应适中,过浓过稀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 实验完成后,将各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如果实验结果无误,则进行总结,如果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则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的原因,确保下次实验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巩固这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并对这种生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结束语
此次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材料,对实验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是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自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养成用实验过程探究事件本身的习惯[5]。同时对初中知识的利用和过渡也很重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