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教育内容初探
2019-04-07张琳把玉庆
◎张琳 把玉庆
引言:我国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换句话说,教育行业的经营如同农业的作物种植,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接受自然环境的调解和改变,适应生态环境,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如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进步以及课堂的气氛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只有构建好高效的生态教学课堂,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环境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生态教育与生态课堂
1.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近些年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不断强化的思想观念,其根本的出发点是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并且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生态环境的最终价值实现,反馈于人类的的社会生活。在教学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相处是教学最高的境界。
2.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主要教学目标的生态化教学课堂形式,在教学课堂上,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进步。
二、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束缚 教育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可能一朝一夕之内改变,尤其是资历较老的教师队伍,影响了学生对于教育新观念的接受程度,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生态教育的进行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在教学课堂上学生发展有限。生态教育观念作为当前社会主流的思想,必须切实的注入到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中去。
2.社会现状的影响 不仅由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正当的社会现象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对于外界的关注较多,并且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价值观,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状所影响,制约他们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社会长久发展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教育领域的生态教育观念的普及也是首要的目标。
3学校风气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校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在很多学校,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忽视了生态教育的过程,导致学生没有养成生态教育的价值观。初中就我国目前大部分学校来看,大多属于规模较小的、师资各种力量也较为薄弱,加上一些地区、历史原因,学生的学校环境也是导致生态教育课程难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家长的观念影响,对于学校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仅仅是注重知识的汲取,但知识是无穷的,更多的还是教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影响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构建高效的生态课堂措施
1.教师改善自身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具有较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生态教育的课程时,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且实时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2.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 教师不能只做好自身的生态教育建设,还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所以在进行生态教育的课程时,教师要做好教学安排,尽量让学生体会到生态教育的观念的精华所在,并且可以切实的执行,保护自己的环境。
3.构建班级的教育生态环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班级的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班级的生态教育环境。班级的气氛还是有教师主导的,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过于自主的把控能力,并且这一时期,学生的积极性较低,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减少不必要的教学事故。
4.扎实生态课堂的推进 教师要做好生态教育的课程准备,切实的考虑好思想观念的融入以及课程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占用课堂时间,也不能一带而过,让学生有其不重要的想法。教师要做好生态课堂的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融入生态教育的观念,而不是教师的强制性要求,物极必反,教师要掌握好课堂的节奏。
5.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生态教育 除了在课堂上的生态教育,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利用课下的时间,带领学生们进行课外的组织活动,更加灵活的将生态教育理念渗透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在学校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带领学生进行课外的一些活动,将生态教育的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态观在生活中处处不在,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做好环境的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小小的贡献。
结语: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教育和生态课堂的理念,然后分析了当前生态教育课堂教学在思想、现状、学生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改善自身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构建班级的教育生态环境;扎实生态课堂的推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渗透教育等。教师要切实领受生态教育的新观念,更好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