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研究
2019-04-07蒋孝飞
蒋孝飞
诗词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古人在作诗填词时,往往要仔细琢磨每一个汉字,斟酌每一种节奏,推敲每一个韵脚。吟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读诗方法,是一种“声”与“情”的艺术,最重要的是要传达诗词作品的思想感情。它要求吟诵者用有声的语言来传达古典诗词的静态的内容和情感,反映诗词的平仄和押韵,体现诗词句的音乐节奏美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格律。
一、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1.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中职学生由初中生中考招考而来,初中生经过中考选拔,一部分学生被选入普通高中就学,剩下的一部分考不取普高的就去了职业学校就学,即老百姓俗称的“中考落榜生”。这些“中考落榜生”所去的职业学校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另一类是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也就是说,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当时初中文化水平最差的一类学生。
2.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中职学生文化成绩差,其相应的学习习惯也差。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中职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说话、打瞌睡。在思维习惯上,他们习惯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喜爱接受感性的、新鲜的事物,对陈旧、呆板的知识他们则选择习惯性地屏蔽。
二、中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策略
1.节奏是诗词吟诵的“骨架” 节奏是诗词吟诵的“骨架”,对吟诵起着关键性的支撑。影响节奏的是声调、音步、重音等各项因素。节奏和情感密不可分,吟诵时要结合节奏与诗人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交流。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体单音”的特质,也就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种特质使得单个的汉字常常跟一个别的汉字组成一个词语节奏单位,也就是一个“音步”。在节奏点上的汉字往往要根据它的平仄,确定其高低、长短、轻重等。每一个汉字都有声调,一般来说,平声字多用“拖腔”拖长声音,来表现舒缓曼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仄声字则多以急切短促的节奏,来体现一种沉郁顿挫或者骤弛急厉的节奏感和情感。不同的声调、音步表现不同的情感。例如:
(1)舒缓、平静的节奏。这种节奏时值较长,让人感觉到空间广阔,情绪平和、安定。
(2)轻快、急促的节奏。这种节奏时值较短,让人感觉空间窄狭,情绪偏向于欢快、热烈。这种节奏让人振奋、激动。
(3)沉稳、悲伤的节奏。这种节奏时值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让人感觉忧郁、悲伤。沉重的节奏让人压抑气吟诵时要先区分平仄,抓住节奏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诗人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交流。
2.韵律是诗词吟诵的“血肉” 诗歌是抒情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不仅表现在文字的内涵,同样也表现在文字与文字的组合形式上。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中渗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诗韵与心韵紧密相连。
诗词韵律指的就是押韵,即韵母相同的字在同样的地方有规律地反复出现。这样便有了回环往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当我们潜心分析一首诗押韵情况时,就会发现诗人的用韵是非常有讲究的。不同韵部的韵,表达不同的情感。在很多诗词作品中,韵脚字的读音特征与作品整体的思想感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其发音特点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相互协调。韵字韵腹不仅对对诗歌表达情感的性质,而且对作品情感的表达程度都有影响。同样发音特点的韵字在诗词作品的相似位置出现,使得作品有一种形式上的对称美和一种等距的音乐美。韵律是诗词吟诵的“血肉”,唯有抓住韵律进行吟诵,方能将情感吟诵得饱满而有韵味。
古人将汉语韵母进行了归类,不同韵部的字在读音上均不相同。不同韵部的韵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具体说来,在抒发沉重、悲伤的情感时,常常使用短而沉的韵辄;而在表达欢快、激昂的情感时,常常使用长而扬的韵辄。古人以韵尾发音是否可以延长,将韵母分为舒声和促声舒声的发音可以延长,以元音或者以鼻音收尾。在延长过程中可以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给人柔美饱满、豪迈高亢之感。例如陆游的《书愤》,整首诗押“下平声删韵”,发音宽广可延长,在拉长声韵的吟诵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年青时的凌云壮志以及年岁渐老时岁月蹉跎、壮志难伸的愤懑。
促声指的是入声韵,例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通篇在用韵上都是押的入声韵。入声韵为“促声”,即古人所谓“入声短促急收藏”,发音短而促,一发即收。气流被截断堵死,形成一种戛然而止,压迫急促之感。“觅”“戚”“滴”,这些韵母为i的韵脚字,发音比较微弱,表达的是低沉、哀伤的感情。这和李清照晚年创作这首词时的心境是相吻合的。近体诗绝句在二、四句句末押韵,律诗在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韵,词常常在句末押韵。在吟诵中,押韵的那句应当适当加强诵读的基调。由于韵脚不同,诗词便呈现出不同的韵律,也呈现作者不同的心绪和感情。因此,了解一定的押韵知识,更有利于了解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也更加有利于我们吟诵时情感的抒发。
结语:吟诵教学是中国古代一直沿用的教学方式,然而近百年来几乎断裂。直到近几年才被有识之士再次提出,充分肯定吟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大力呼吁运用到中小学课堂上。但星星之火仍未燎原,尤其在中职这块土壤里,仍然欠缺吟诵教学的火种,中职语文教师对吟诵教学感到茫然无措。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为中职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