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渊涵的朱亭

2019-04-06刘奇叶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麻石古樟张飞

刘奇叶

我眼中的朱亭一直是色调苍茫、凝重沉静的。殊不知,待近日再次踏足朱亭之后,我突然涌有一种蕴藉心底的渊涵感,那何止是几点朱亭,无限沧桑?宛如那长长的又悄无声息的麻石古街、麻石马道,那滚滚北逝的湘江之水……

我眼中的朱亭又是深邃非凡的。翻开一页页沉甸甸的人文档案,何止是一次次魅力四射、惊现璀璨与靓丽?

朱亭,一个因朱熹而得名的小集圩,一座穿越千年历史的古色古香古镇,一片超越了历史性与地域性的无可复制的文化圣地,如今已然一改那一片寂寞沉静,一番惊世于沉浸于历史间的回忆之梦,悠远地快逸地朝着人们招手致意。

朱亭,一个久违又令人留恋的久远古镇,闪耀在过往人们眼中的,不仅仅是历史人文景观之古街古建筑,如朱亭老街、麻石街、石拱门、古井、古民居、古码头群、古渡口,也不观止于历史文物遗址,如万岭遗址、朱张桥遗址、一苇亭讲堂遗址、祖师殿、王一书院遗址、福音堂等。作为一个惯于探究文化之旅的游子,我步履沉重地踏上古镇、古桥、古道,弯腰拾遗的是一个个在心中长此刻录痕路的深蕴古史典故。

据当地老人说,朱亭原名“蒲湾”,临湘江有港,港内弯曲多滩涂,此地也因多生芦苇和香蒲得名。宋乾道二年,理学家朱熹偕友人张栻同游南岳,路经古镇时,乘兴作诗一首:“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我来自有平生志,不用移文远见招。”张栻见了,也和诗曰:“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从校。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后朱熹应其弟子之求,就在浩瀚湘江岸邊以芦苇结亭讲学,达数月之久。后来,人们为记此事,遂将“蒲湾”更名为朱亭镇,以纪念朱子留于此讲学一事。又说原“朱子阁”上的匾额,题写的是“朱停”二字,传说是一位姓朱的榜眼所书,大概是因日后众人求简方便,而书成“朱亭”沿袭而来。为了纪念朱熹、张栻古镇之游,人们还在沿港街蔡家码头上方,建了一座跨港桥,取名“朱张桥”。而在码头之上,又建有一座“一苇亭”,并有楹联云:“车停朱子,榻下陈藩”“昔贤曾一宿,古镇历千秋”。可见,朱、张二人,早已为朱亭深深地刻录了渊渊神韵和文化经纬特征。

镇北里许,濒江山丘之上,昔有朱子门生钟震所建的“主一书院”,又称“紫阳殿”。至清道光二十六年改建,改名为“龙潭书院”,据说由左宗棠亲书匾字。镇南狮子山腰,现镇政府之左侧,就是有名的祖师殿,上下三进,雕梁画栋,殿内佛像成列,终日香烟萦绕。这千年古刹,以及寺中的梵音晚钟,无不以神韵的表迹,穆穆地、幽幽地,在山林江畔缭绕盘旋,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在古刹前若干级古道旁边,长有一株庞大古树,枝虬干挺,高耸入云,目睹此番景象,又让人感到高高的石梯,派势的庙宇,以及排列坐落并默默无言的尊尊佛像,还有暮色中悠悠响起的梵音晚钟,无一不在昭示着一种潜入人心底的东西。而要细细地将这样的东西意化和物化,是需要膜拜人的潜质和感悟力的。因为这样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响应,一种思想的碰撞,一种精神的暗合和一种身心得以放松、得以着落的惬意舒畅感觉。

游离晃悠之际,一位随行老者指着坡上那株干粗数围、高数十米、姿态绮丽的古樟,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传奇传说。一说这株古樟已年长1800岁了;二说古樟颇有一番来历。相传东汉末年间,群雄纷争,刘备袭取荆州后,张飞率部溯湘江而上,泊朱亭,牵马登岸,战马即系于古樟,丈八蛇矛也依于树,随后,张飞入殿焚香,逾时不出。忽然间,其马长鸣不止,咆哮欲飞。张飞闻声奔出来非常惊异,便解缰蹬鞍。战马一跃而起,驮着张飞泅江而去,刚抵彼岸,吴兵已追入朱亭古镇。后人因有此段掌故流传,古樟又有“系马樟”“依矛樟”之说。朱亭古镇,又多了一个个珍贵的文化符号……

佐证朱亭文化渊涵的故事不胜枚举。许多览胜景观以至其中的个个传说,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神奇的色彩,于是,才有了朱亭这怡美动听的名字。

猜你喜欢

麻石古樟张飞
守信
谦虚的铅笔
麻石街
A wonderful Friend
张飞因酒丧命
弱相互作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涡旋动力学与量子混沌轨道
古 樟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