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喻”和“借代”辨析
2019-04-04李意兰
摘 要: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都有所代,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在实际辨析时,学生难以区分,教师也容易混淆,其实还是有一些简便易洁的方法可作借鉴。
关键词:本体;客体;喻体;借体
借喻与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在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两者因有其相似点一一本体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或借代的事、物,因此,常常使人迷感难以区分。最典型的例子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中的“圆规”有的说是借喻,有的说是借代,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认为是借代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修辞学家张志公先生(首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主编的《现代汉语讲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在阐述借代时的第一个例句就是“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认为“这是借用人物的特征来代替人”。中学语文课本也把“圆规”当成借代。但更多的修辞学家认为“圆规”是借喻,如张静先生(曾任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郑远汉先生等。借喻与借代有什么区别呢?怎样去辨析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旌旗十万斩阎罗。直接把反动统治者说成阎罗。
借代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樯橹代替战船。
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是借喻与借代都有所代,借喻是用喻体代本体,借代是用借体代本体,本体都不出现。
单从以上概念还不能完全区分借喻与借代,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一、看本体和客体(喻体、借体)之间是否有相似点,有相似点的是借喻,没有相似点的是借代。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而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不存在相似点,只有相关性。
大家知道,构成比喻的基础是相似点,任何形式的比喻都不例外,借喻自然也是如此。借代是由本体和借体构成的,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我们区分借喻和借代首先就应该根据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点来进行,这是行之有效的最好的方法。如:
例1:前面走过来一队祖国的花朵。
例2:红领巾给大娘让了座。
例1中的“花朵”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具有新鲜,美丽,可爱,多彩等特点,而儿童在新鲜,美丽,可爱等某一方面与花具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说儿童像花朵一样,所以例1是借喻而不是借代。
例2中的“红领巾”是用红布制成的三角形物品,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少先队员和红领巾之间没有任何相似点,我们不能说少先队员像红领巾,所以它不是借喻而是借代。
二、看客体是否与客观现实事物有关联。与客观现实事物有关联的是借代,与客观现实事物没有关联的是借喻。
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
借喻中的喻体与客观现实事物无关联。
例3: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用“袁世凯”--银元上的人头像这个特征代银元。“袁世凯”人头像印在银元上,“袁世凯”与客观现实事物--银元有关联,因而此句是借代。
例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苍蝇”借喻“反动的家伙"。在这里“苍蝇”不是指客观现实中的苍蝇,显然与客观现实事物--“反动的家伙”毫无关联。因而此句是借喻。
三、看能否转换成明喻的形式。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 不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代。
借喻虽然只出现喻体,但不是没有本体,而是隐去了本体,故任何一个借喻都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形式 。
例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里“雪”是借喻,本体是浪花。换成明喻就变成了“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例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倘若用现代汉语将上句改写为明喻句,那么就有了这样一个句子——
水底的游鱼就像是色彩斑斓的鱼鳞一样在游动。
显然,这个句子不合逻辑,不是一个明喻句,原句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辞。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而借代是用与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体,它不能转化成明喻的形式。
四、看客体与后面的词语搭配是否得体。搭配得得体的是借喻,搭配得不得体的是借代。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客体与后面相应的词语搭配是否得体。
例7: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例8: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例9: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例10: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例7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肉”是一个搭配得体的主谓宾关系。原句可换成“象毒蛇猛兽一样的资本家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例8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汗”是一个搭配不得体的主谓宾关系,这里的“毒蛇猛兽”是专指某某人。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搭配得体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搭配不得体表明与本体相关,是借代。
例9、例10更明確,“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的词语搭配非常得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的词语搭配不得体,所以前者是借喻,后者是借代。
五、看客体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情形。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
例11: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们的圆规……
例1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
例11“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们的圆规”,“圆规”使用的是比喻修辞,应该没有异议。
例1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中的“圆规”使用了什么修辞?显然,此处的圆规是承接前面那个比喻(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代的作用远远高于喻的作用,此“圆规”使用了借代修辞。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判断是借喻还是借代,我们不能单用一种方法考量,否则有失偏颇。明白这一点,“圆规”之类的问题就应该很好解决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不同的含义。修辞语法分析一定要站在文意的高度上,借代和借喻都有一个借字,最关键的区别是要看它在文意里是代的作用大还是喻的作用大。
参考文献:
[1]罗湘芬,罗兰英.关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问题[Z].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2]陈曦.借代和借喻的判定规则[Z].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增刊.
[3]毛节成,“借喻”与“借代”异同辨[Z].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第十卷(1).
作者简介:
李意兰(196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副教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和应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