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19-04-04马颖
马颖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而教师培训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加以改进的策略,以期为实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问题;改进策略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中央财政自“十一五”以来通过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使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和教师培训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技能需加速进步更新,职业教育面临新形势的挑战,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关键。然而,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实效,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急需着力解决。
1.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参加培训动力不足
近些年,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给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提供了支持和平台,教师培训机会较多,且基本为普惠型,但部分教师的培训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参加培训的动力缺失,积极主动性减退,仅凭个人兴趣或是由部门领导给予报名,报到率降低,被动参加,甚至对培训有抵触情绪,出勤率不高,培训期间随意请假,上课学习不认真,作业敷衍,培训成果转化率低。有些年轻老师参加培训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只是为了得到学校考核规定的继续教育学时、满足职称评审要求、获取证书等,教师抱以如此态度参加培训,完全失去了培训的意义。
1.2 培训设计与需求没有精准对接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基地制定的教师培训规划和培训方案,尽管提出突出问题导向,但大多从自身出发,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往往流于形式,淡漠了职业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缺乏广泛和深入的调研,没有准确识别到一线教师真正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使得开展的培训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偏重理论、实践环节薄弱;知识碎片化;模式较为单一;专业对口率较低;师资与学员缺乏互动与交流;时间安排不够灵活等问题,使培训缺乏实效性,未能完全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1.3 校企合作培训很难深入
由于目前校企之间缺乏紧密型的深度合作,尽管国家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很大程度上难以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投入在培训项目上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使得校企合作培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已成为难题和瓶颈,对于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由于涉及企业利益和企业秘密等问题,教师也难以真正接触到企业技术核心层面的内容,使得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效果不尽人意。
1.4 培训工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欠缺
科学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培训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培训质量重要的环节,完整的评价包括对培训工作的评估和对参培教师个人的评价,实际培训工作中存在着用培训教师的满意度测评和绩效考核取代了对培训工作的评估,缺乏专业评估机构对整个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评价,对参培教师个人的评价往往用教师获取培训证书来说明培训效果,缺乏对教师培训效果真正意义上的测定与反馈和回岗后在教学实践方面的成果转换及跟踪,重培训轻评价,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政策执行缺乏刚性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提出:专业教师每5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强调要“落实5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启动了新一轮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教师全员培训。尽管国家层面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但由于相对完善的在职培训体系和评价奖励机制欠缺,各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存在短期行为,在执行国家政策时缺乏刚性,导致教师培训工作步履艰难。
2.2 工学矛盾突出
目前职业院校一线教师工作压力很大,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教学、班主任、教科研、各种大型活动、专业开发建设、招生、技能大赛等等,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再加上学校的量化管理、刚性管理,使得教师的工作与学习进修在时间和精力上产生冲突,大部分职业院校做不到让教师脱产培训,外出培训直接影响教师的课时薪酬,长期占用周末或寒暑假的培训,由于教师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而存在客观困难,工学矛盾突出。
2.3 培训管理和研究水平偏低
国家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十一五”以来的财政投入足以有所体现,但各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管理和研究的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对教师培训各环节的把握和工作的深入研究,只是作为常态化工作而按照上级的顶层设计按部就班加以实施,缺少上级主管部门对工作的指导和职业院校间的经验交流,管理人员队伍相对也不够稳定,使得培训和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3.改进策略
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层面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通过健全鼓励支持和保障培训工作相关的制度和激励政策,如在职教师轮训制度、目标激励机制、评价与督导机制、企业积极参与奖励机制等,充分调动学校、行业企业、教师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教师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学校层面要提高培训工作管理和研究水平。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要真正对教师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教师培训需求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特点,找准培训需求,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整体设计,优化培训内容,制定缜密的操作性极强的培训计划,并做好不同级别、不同层次培训的衔接。针对教师学习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选培训师资,推进教师培训信息化。同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及时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交流,做到管理人性化,服务周到化,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
三是教师层面要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目前从国家发展的全局高度站位,职业教育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国家赋予职业院校教师重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和關键,也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能只靠外部压力,而应该来自内部自身自我生长的动力,只有这样,自我发展、专业发展就不再是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而是教师赢得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追求,由此教师将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学校整体发展结合起来,规划职业生涯,以积极的态度和自我发展的意识,自主参加长期规范的职后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雷贞萍.骨干教师发展期停滞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93-96.
[2]经月美.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91-95.
[3]邹忠.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误区与对策[J].经济师,2012,(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