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视域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策略研究
2019-04-04王莎
摘 要:随着十九大以来确立和推行的“双支柱”宏观调控体系以及资管新规的出台,国家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监管的趋势越发严格,而面对资管新规以及对于资管调控的形势以及当前商业银行新旧的资产配置问题,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以及管控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就资管新规以及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内涵解析,然后从资管新规的视野下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资管新规;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策略
一、相关概念内涵解析
(一)资管新规政策解读
受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金融资产监管体系的弊病逐渐显露,对此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原由的《巴塞尔协议2》的基础上制定并审议通过了《巴塞尔协议3》,其中关于银行资产监管提出了全新的内容,旨在加强银行对于风险的预防和应对处理能力。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巴塞尔协议3》的要求很快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确立了新的资本监管制度。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被业内以及相关学术界成为“资管新规”。资管新规出台的目的旨在解决当前资管业务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多层嵌套、监管套利等违规违法、扰乱金融资管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和问题,通过统一监管标准,明确资管业务操作规范,从引导商业银行“回归责任”理念的角度出发,以打破刚性兑付、降低期限错配、防范跨行业、跨市场传递风险等为措施消除金融乱象。
(二)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概念解析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角度来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资产业务的性质、构成、各种负债对流動性的要求,合理分配各种具备不同期限和盈利能力的资产,通过资本资源的合理配置。确定合理的资金运用次序,以达到应付各种流动性需要,达到最佳的盈利效果。商业银行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其一,现金资产。先进资产是商业银行第一储备资产,其具有流动性最大,安全性最好的优势。其二,证券类资产。证券资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稍逊于现金资产,但是由于其变现能力强,并能够给银行带来一定的商业收益,因此被称为第二储备资产。其三,贷款资产,贷款资产在银行总资产占有比例较大,但是高风险、周期长的缺陷使其商业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资产形式,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资产新规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本急剧增加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商业银行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各类商业银行类型不断涌现,商业银行的资产总规模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中我们能够看到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速需要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区间,以规避不必要的资产管理风险问题。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从总体资产增速来看一致明显高于国内GDP的增速,甚至在2009年资产增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具体来说,一方面,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意识与措施明显存在滞后性,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速明显的由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在全社会都在强调转型升级的时候,商业银行银行资产规模仍然在无限制的扩张,缺乏前瞻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的崛起。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业逐渐打破了商业银行在金融界的垄断地位,越来越多的金融活动开始脱离银行的主体,再加上利率市场化、资本荒以及资管新规等一系列对商业银行资管的新要求,使得商业银行已经不能够依靠原有的盈利方式进行发展,面对这些压力,商业银行并没有从内涵式发展的角度集优发展,依然依靠量化的方式来扩展自身的盈利空间。
(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下降的趋势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呈现下降的发展态势有着多方面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商业银行自身资产业务的开展以及盈利的主要形式上我们能够看到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单一使得商业银行不能够适应金融业的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在面对政策调控以及多方面的诸如互联网金融业崛起等外在因素影响时,不能够以多元化的盈利体系有效抵御风险和市场的侵蚀。一方面,我国行业银行一直以来过度依赖存款和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国银行的市场准入要求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使得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等对原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主要把资产投向了信贷领域,其次是证券资产,但是证券资产相对于信贷资产来说比例占有要小很多,股权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形式占比非常小,总体来说银行业资产业务形式不够多样,限制了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特别是贷款期限结构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十分严峻的问题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资产权重过高,无论商业银行类型、规模大小,信贷资产的比重平均都占到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而信贷资产比重过大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固定利率制度的结果,商业银行可以依靠不变的利率差获得收益,限制了银行多元化资产管理的行为。此外,从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的配置上,由于中长期贷款盈利性较高,但是本身资产流动性最差,安全性最低,使得商业银行只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由此一方面流动性差限制了银行资产更合理配置的实现,另一方面安全性低加大了银行资产管理的风险。
三、资产新规视域下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银行资产结构
在满足“三性”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优化。三性原则即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合理配置银行资产就是合理配置现金、贷款、债券等资产的比例,而综合来看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固态化的资产配置格局,很明显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对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适当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法来提高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比如银行安排吸收存款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日常经营、债券市场以及拆借市场的资金流动性状态,合理判断存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拆借利率等利率的走势,科学分析贷款结构,增加短期贷款比例,减少长期贷款数量。
(二)坚持银行资产配置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探索银行资产配置多元化发展方向,是解决当下资产业务混乱,市场流动性空转和虚转泛滥,加快金融生态开放化、高效化和均衡化的重要举措。对此,无论是市场监管者还是商业银行的经营者都应该把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流动作为根本目的,严格监管内容和规范市场行为选择。对此,一方面强调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思想下多层次立体体系的构建。商业银行的规模大小不同,并且有着不同市场发展方向和不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接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特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形成多元化融资的合作形态,避免同质化,在满足多层次融资需求的同时开拓创新,发展不同特色和优势的资产业务。与此同时,在资管新规视域下坚持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多元化发展方向还要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和资产配置的前瞻性意识,加强自身对于资产配置形势和资管新规下资产监管发展形势的判断能力,以“多元”探索“多元化”,以“多元化”强化“多元”资产业务形式設计的科学性和关联性,以期达到能够反映共性化特色,又能够体现优势化的个性,以“多元”业务产品的联结、互动和共享,发挥叠加和共振效应,增强商业银行在资管新规下自身的盈利能力。
(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优化
从国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够看到,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商业银行好坏资产分离管理的模式,好的资产采用责任到人的方式运营,坏的资产这家出售最小化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这对于改变当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累积和持续增加的问题有着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持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姿态,实现动态差别化监管
从国家监管当局的角度在国家对商业银行资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探索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对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优化,提高商业银行应对和防范资产管理风险的能力是必要的。总体思路是相关监管部门既要自足与完整的经济周期以及经济走势,充分考虑金融体系周期性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从时间维度做好监管设计,与此同时,还要从商业银行主体维度监管角度关注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能够采取措施把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化,不至于失去控制,另外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资产配置特点的商业银行要采取分层监管的策略,比如针对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明晰这类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抵御以及融资渠道上明显弱于大型商业银行,因此既要监督规范,又要鼓励给予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李津津.大资管格局下商业银行资管大类资产配置展望[J].产业创新研究,2018(12):90-91.
[2]马海敏.“后资管时代”的财富管理变局[J].金融博览(财富),2018(12):32-33.
[3]郑联盛.“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的走向[J].银行家,2018(12):132-134.
[4]李怡芳.从全球发展态势观我国资管行业转型之路[J].金融市场研究,2018(11):16-25.
[5]邱冠华,王剑,张宇.资管新规为银行业正本清源[J].金融博览(财富),2017(12):18-20.
作者简介:
王莎(1990-),女,汉,河南郑州人,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