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
2019-04-04王胜龙
摘要:研究体育人文素质的实际意义是体育运动将以实现以人为本,走向群体利益为重、长远关注个体和人类发展的立体层次,突出它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深层需要。本文分析了现今我国普通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指出了人文素质培养的误区,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忱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它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在学好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体育人文素质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特别是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要求。
1目前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1.1学生方面
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体育人文素质的认识不足,对体育的含义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理解的现象。主要表现为:(1)体育就是比赛。运动成绩好,身体就强壮。(2)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普遍认为体育理论的教学没有必要,不如直接上操场进行活动。(4)科学的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不能相辅相成。以上这些也是反映了应试教育的缺陷。(5)学生人文素质令人担忧。以一部分大学生为例:缺乏基本体育知识,更不善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体育活动实践;缺乏奋斗与实干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珍惜时间与注重效率的观念不强,进取心、纪律性、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差;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差。
1.2教师方面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而教师的素质却又反过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表现为:(1)片面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成,忽视了这一教学内容学生能否接受。(2)教学方法仍然是需要学生掌握多少技术,完成多少量,考什么、测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现象较普遍,而忽视了学生参与过程。(3)认为非体育专业学生只要身体健康体育达标就可以了,缺乏培养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的意识。
此外,学校在培养大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方面还是存在着某种缺陷的,具体表现在:对体育教育思想特别是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思想缺乏认识、大纲和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处于空白状态。
2.对策
2.1学生方面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就反映出部分学生缺乏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表现在耐力和力量素质的练习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项目的练习,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开拓精神,还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要经常不断地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通过各种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使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新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出了挑战,促使体育课程观念大转变。学生在体育中所要掌握和培养的东西将不再仅仅是身体素质和简单的运动技能。学习运动健身技术、体育理论知识以及社会文化内容将成为学生执着追求。学生对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如科学需求,审美需求,社会生存需求等。尤其是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学生对社会需求表现得尤为强烈。拓展人文体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建立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养成锻炼习惯为中心的新的内容体系。体育教学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如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学等。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开设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
2.2教师方面
追求科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道德品质是由道德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道德认识是前提,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力量,信念是动因。高师体育教师只有具备道德认识和情感、思维,才能以追求科学和进步的态度,来认真对待运动变化的客观世界,才能具备高尚的道德行为.即坚定信念、甘于奉献,为人师表,工作勤恳,具有进步的文明行为及益于他人的道德行为准则。
完善知识结构,加强语言文化修养,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高师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历史知识,使人具有洞察力,使人产生民族凝聚力及爱国主义情感;掌握哲学知识,使人分析问题透彻、精辟、深邃,能培养人的思辩能力和审美能力;懂艺术,可以使人产生审美情趣,培养人的艺术欣赏、鉴赏水平;懂语言,可以使人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培养人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无论人们怎样理解,提高人文教育中这些极为重要的内容,对教师本身思想及感情的熏陶、感染、塑造具有其它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人的思维活动的载体——语言文化,更是表现人的文化修养及知识体系的显著特征。体育教师在提高形体语言一一示范教学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因为人的思维能力与思维状况只有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使人类的思想交流形成和发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丰富知识层次,加强社会学科学习。知识是能力、认识的基础,又是力量的源泉。体育教师除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应研究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掌握社会学、道德伦理学、心理学、行为学、人际关系学等边缘学科的基础知识。因为市场经济的交换方式、利益机制,容易使人屈从物质、实用、功利的诱惑,从而表现出丧失道德伦理、行为准则规范、人情冷漠淡薄、人际关系疏离、心理状态失衡等现象。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精神危机、道德危机的今天,加强社会学科知识学习,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呼唤理想的重铸和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文的复兴和道德的重建,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高师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3学校方面
针对学生学校可以推行“四个相结合”,即: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全民健身活动。二是一般性基础项目与专项相结合,提高体育素质教育的效果。三是把单一的课堂教学变为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外各种体育培训、体育比赛活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锻炼自觉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四是体育实践与体育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人文素质。
针对教师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进行再学习、再研究,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如经常聘请外地、外校名师来校讲学,上示范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或采取走出去学习等手段。
3.结束语
终身体育教育是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举措,而体育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契机,坚持改革,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指针,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
王胜龙(1966-),男,籍贯:天津蓟县,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