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层建筑软硬互层地基承载力的综合确定

2019-04-04罗海洲

冶金与材料 2019年1期
关键词:硅质基岩风化

罗海洲

(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近年来,城市用地日渐紧张,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首选类型。但是由于高层建筑本身存在高质心、高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等特点,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心现象,为了有效避免建筑物发生倾斜,必须重视其地基持力层的选择。尤其是对软硬互层地基,更应精准的对其承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1 工程概述

某市老城区住宅小区项目,拟建建筑6栋,层高为-2F~-2+2+29F。本工程3#到6#建筑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7#和8#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修筑而成。施工区域内场地及周围地形平缓,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存在,且未发现断层。主要基岩属于碎屑岩类,无岩溶发育,为了有效避免高层建筑产生整体倾斜问题,本工程对软硬互层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1.1 地质构造

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为河流冲积地貌,地形较为平坦。结合本区域内的地质资料,施工区域属于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东部边缘,都匀向斜轴部西侧,无大断裂通过。据场地钻探揭露,下伏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页岩夹硅质岩。

1.2 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主要地表水为附件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大气降水,本工程施工区域北方130 m处有一自东向西流的小河,西侧则距离剑江河约800 m。

(2)地下水:本区域内的地下水主要潜水类型,按埋藏类型分为:素填土层中的松散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层及卵石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具有水量不均匀,受季节性影响大的特点,遇强降雨季节,会产生临时性的高水头,松散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较好,地下水主要受季节性控制。

2 各岩土单元体承载力的确定

2.1 土体单元质量特征及物理力学指标

(1)杂填土:结构松散,承载力低,新近回填,未完成固结沉降,且分布不均匀,为欠固结土,不具承载力。

(2)卵石土:埋藏深度较浅,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但厚度变化较大,虽然其均匀性较好,但开挖平场后基本被清除,不能作持力层。

2.2 强风化页岩夹硅质岩的承载力确定

该层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及风化裂隙发育,结合钻孔超声波测试结果,该岩体纵波速度大约在2001~2487 m/s,岩体完整程度分类为破碎,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根据《岩土工程手册》查表5-5-24及N120原位测试成果,一般每0.10 m触探击数为4.80~11.83击,剔除异常值,同时结合相邻场地类似经验,建议强风化页岩夹硅质岩承载力特征值fa为580 kPa,变形模量取37.6 MPa,由于拟建建筑物荷载较大,不宜做地基持力层。

2.3 中风化页岩夹硅质岩的承载力确定

(1)取样及室内试验:该层岩石呈现块状构造,硅质岩与页岩相间呈韵律沉积,厚度比为1∶3,节理裂隙及风化裂隙较发育。结合钻孔超声波测试结果,该岩体纵波速度大约在2965~3358 m/s,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经钻探岩芯显示,揭露场地基岩中风化硅质岩夹页岩,岩体受风化作用、节理裂隙的影响,差异性大,根据钻孔布置原则结合钻探实际情况,由于页岩风化呈土状,岩芯呈细砂状,无法取样,故所取的岩样均为硅质岩,按(GB50021-2001)规范进行统计计算。岩样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frk=30.145 MPa。再根据(GB50007-2011)第 5.2.6条,取折减系数 ψr=0.120,fa=ψr.frk=3617 kPa,结合场地钻探取芯情况,中风化硅质岩性脆易碎,建议中风化硅质岩fa取3000 kPa。

(2)现场原位试验:采用岩基静载荷试验的方法,本次共检测了6#楼3个试验点,试验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荷,用压力表测量试验荷载,试点的荷载压力采用大型挖掘机提供反力,能满足最大荷载的试验要求。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2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3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3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 mm时即认为稳定,最终确定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该层软硬互层的岩层承载力特征值fa=1050kPa。

图1 现场岩基静载荷试验

3 工程地基承载力基础方案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中风化页岩夹硅质岩作为本工程的地基持力层。考虑到本工程的建筑高度较高,为了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提供了两种地基基础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桩基础及独立柱基

采用桩基础及独立柱基,嵌岩深度不小于0.5m。在工程地下室开挖施工完成后,对于中风化完整岩体埋深小于3 m的区域采用独立柱基。对于施工区域内基岩面起伏较大的柱位,可以适当增大基础埋深,从而避免基底下应力扩散范围内有软弱临空面存在。

3.2 筏基结合部分桩筏基础

考虑到本工程部分建筑物的荷载较大,但基岩的承载力较低。如果单纯的采用桩基及独立柱基,可能会导致桩径及独基的宽度会较大,对于一些柱网距较小的柱位将是难以实现的,特别是塔楼部分,因此,建议采用筏基结合部分桩筏基础的基础方案来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

4 结 语

结合贵州省某高层建筑实例,通过对场地属土、岩结合地基,从安全、经济和施工方便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科学合理的对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确认,最终选择筏基结合部分桩筏基础作为本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案。

猜你喜欢

硅质基岩风化
缺水基岩山区蓄水构造类型划分及其属性分析
硅质结核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综述
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孔洞充填特征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基岩潜山油藏裂缝描述研究
薄基岩工作面开采覆岩运移规律*
东昆仑温泉沟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裂缝发育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