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虫情测报灯在害虫预测预报及生产中的应用
2019-04-04马艳清柳树国杨占刚
马艳清,柳树国*,杨占刚
(1.腾冲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云南腾冲679100;2.腾冲市团田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腾冲679113)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农业生产中指导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为各级领导在病虫害防治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多年来,腾冲市病虫测报工作紧紧围绕以服务粮食生产为目标,针对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开展监测工作,为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病虫种群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次要病虫逐步上升为主要病虫,以往的测报方法与手段很难适应当前防治工作的需要。为适应“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和谐植保”3个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全面推进腾冲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服务,腾冲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于2006年引进佳多公司生产的自动虫情测报灯在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中应用,通过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用对害虫具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是诱杀害虫的一种高科技无公害杀虫技术,兼杀虫与监测2种作用。该技术具有无环境污染,不会引起人、畜中毒,监测效果好,诱虫峰期明显,提高测报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在害虫的环保型治理方面及害虫预测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自动虫情测报灯的应用效果
1.1 诱虫种类
根据2006-2014年9年逐日监测的结果可见,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杀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杀虫效果好,诱虫峰期明显,所诱杀害虫共涉及7目、15科、96种;对危害水稻、蔬菜的主要害虫均有诱杀作用,杀虫谱广(表 1)。
表1 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杀害虫种类
1.2 诱虫数量
从9年的监测结果可见,自动虫情测报灯诱杀各种田间主要害虫累计31 421头,其它害虫26.23万头,平均日诱杀害虫134头。诱蛾量以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诱杀数量为最大(图1)。
通过连续9年的监测,在自动虫情测报灯设置的区域,害虫的源基数大幅度降低,害虫的发生发展及危害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 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数量
1.3 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从监测结果可见,自动虫情测报灯对天敌具有一定的诱杀力,但伤害极小,9年来共诱杀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2 814头,益、害比为1∶10 440。
1.4 对主要害虫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的影响
2007年5月1-30日对自动虫情测报灯控制区与无灯区种植的大白菜进行调查,每5 d调查1次,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共调查50株,分别记录大白菜上的斜纹夜蛾、小菜蛾的幼虫量和卵块数并计算田间幼虫量、落卵量的下降率(表2)。
表2 灯控区与无灯区害虫田间幼虫量及落卵量
虫情测报灯控制区种植的2种蔬菜主要害虫的落卵量较无灯区分别下降78%、66%;幼虫数量分别下降81%、69%。由此可见,自动虫情测报灯对危害蔬菜的这2种主要害虫具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兼杀虫与监测2种作用,对水稻和蔬菜害虫均有诱杀力,且无环境污染,不会引起人、畜中毒,监测效果好,诱虫峰期明显,提高测报人员工作效率,能及时、准确地反应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为指导大面积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5 对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的影响
通过在无公害蔬菜生产样板中架设自动虫情测报灯对农民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灯控区种植大白菜每茬用药2~3次,平均2.25次,非灯控区每茬用药5~6次,较灯控区增加2.75次,增122%;莴笋平均每茬用药2.4次,非灯控区每茬用药4次,较灯控区增加1.6次,增66.7%,说明自动虫情测报灯可有效控制蔬菜害虫虫源基数,减少危害,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农药使用量。
2 测报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腾冲市立体气候突出
腾冲市区域性生态小气候明显,导致区域性病虫发生危害突出。
2.2 农业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原来的测报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2.3 专业测报人员少、测报基础设施差
自动虫情测报灯每天诱到的害虫种类繁多、数量大,有时1 d能诱集各种农作物害虫上万头(大到体长100 mm的森林害虫,小到只有几毫米的飞虱),要一一进行鉴别,就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基础设施差,专业测报人员少,且队伍不稳定,实践经验不足,很难保证一些具体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测报手段和交通工具缺乏,田间调查主要采用人工目测调查,主观性较强,调查的准确性差。
2.4 病虫害预测预报数据采集不规范、采集手段落后
目前仍然沿袭过去的测报办法,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也未建立起病虫预测预报经验模型,主观性较强,数据调查不规范,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不高,不能对突发性、暴发性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预警。
2.5 病虫害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的时效性差
目前,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的预警信息仍是通过信件发送到各乡(镇)、再到村委会和农户的传递方式,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农民不能及时了解病虫害发生信息,从而影响病虫防治效果。
3 对测报工作的几点建议
病虫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病虫预报准确与否直接关系防治效果。病虫测报工作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必须争取领导重视,加大国家及地方投入,增强植保防灾、减灾的应变能力,最大程度发挥预测和防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隐蔽性、区域性、暴发性的特点,防治工作中要求的技术性、时效性、区域性强,农民不易掌握。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测报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测报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测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测报工作向专业化、信息化迈进,充分发挥其病虫防治的耳目作用。
3.1 加强队伍建设和测报管理
3.1.1 稳定测报队伍,保护现有人才资源
测报工作集专业性和经验性于一体,和其它行业相比,需要有多年从事该方面工作经验的人。
3.1.2 加强测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测报准确率和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加强管理,当前测报工作中出现一些信息反映不及时,调查不仔细、不认真、漏报的现象,影响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所以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通过严格管理,规范病虫调查、汇报和信息交流制度,建立一套可信、可靠的预测数据,病虫测报的水平就会有很大提高。
3.2 加强测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2.1 提高病虫信息的采集水平
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因为调查是病虫监测和预报的基础,提高病虫预报准确率的首要环节是要提高病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水平,所以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化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进行病虫信息的汇报、交流,才能更好地对病虫实施有效的监测和预报。在病虫发生情况标准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测报历史资料,使测报资料系统化,才有可能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测报技术方法,提高测报水平。
3.2.2 提高病虫信息的传递速度
病虫发生信息是一种短时效的信息,只有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才能更好地利用其价值。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加快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提供了物质保障,除了电话、电报和传真等常规病虫情报传递方法的应用外,要积极开发专业软件,充分利用信息高速路,加快病虫信息的传递。
3.2.3 提高病虫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
预测结果及时发布到农户手中的途径有待加强,除了印发病虫情报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发布预报外,要加强信息咨询网站建设,通过设立预报咨询电话,提高预报信息的咨询服务水平,使预报真正在生产中发挥效力。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将病虫预报信息送到农民手中,使病虫信息在病虫防治和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成本,达到病虫防治经济、安全、高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4 小结与讨论
经过9年的试验示范及监测,自动虫情测报灯对危害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均有诱杀作用,且诱虫量大,杀虫谱广。但诱虫数量与害虫的发生量、温湿度、风力大小有关,发生量大、温度高、湿度小、风力小,诱虫量大,反之则诱虫量小。诱杀的害虫中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数量最大,其中对蔬菜害虫中的地老虎、斜纹夜蛾、粘虫、小菜蛾、灯蛾、棉铃虫、金龟子等诱杀效果较好;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叶蝉、稻飞虱等效果较为明显。在生产中投入使用,可降低害虫虫源基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作物品质;在预测预报工作中使用,可以提高监测准确度,减少测报人员工作量,提高测报工作效率。但是,在害虫的监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灯管的波长会随之改变,诱虫效果降低,无法掌握害虫在田间的消长动态,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预测预报,延误了害虫防治的关键时期,造成作物产量损失;其次是自动虫情测报灯的开关是光控的,夜间有雷电的时候开关会受到电光的影响自动跳闸,影响害虫的诱杀;再次是由于自动虫情测报灯灯管上面的挡雨棚帽缘有点小,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容易淋入接虫袋中,造成虫体臭烂,无法辨认害虫种类,对害虫的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且该灯的使用要求受电路的限制,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成本太大,有推广前景但也受特殊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