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演奏的历史变迁及其缘由分析
2019-04-03吴烁
摘 要:在人类的文明史特别是音乐史上,圆号的发展及其艺术表现力与制作圆号的材质变化和圆号结构的不断改造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圆号演奏;历史;变迁
一、 起源时期的圆号及其吹奏特点
圆号源于中古时期欧洲人在密林中狩猎时及在游牧中传递较远信息需要的号角,古人大多使用贝壳和有孔的兽角来做成,也有不少财富富有者使用较为昂贵的象牙来制作,发出“呜呜”的声音,在圣经中也有过利用“牧羊角”来传递讯息的相关描述和记录,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丰富性需要,号角也在巫术、祭祀、宗教、战争等场合,来营造氛围,激发感情,甚至是凝聚人心。
但是在最初阶段,由于无论使用何种材料,整体上号角制作的材质过于简单粗劣,并且主要是顺应制作材料的特有的客观结构来制作,即便有改造也是注重于平滑与外在的雕饰,因此这样的号角所发出的只能是简单的乐音,大多是声音延续长短的变化、声音高低强弱的节奏各种起伏,基本上只能吹奏出最基本的一、二个音,其价值也只是实用性的信息传递,如狩猎的时间约定,合适开始围猎,何时聚集汇合,遇到危险的召唤和救助,甚至是传达狩猎对象的类型、大小、颜色等等,基本上没有感情与心灵的因素蕴含在其中,更别说文化的情怀和文明的思考。因此充满了生活性、社会性的实用色彩,具有约定成俗的固定的信息内涵和理解,就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演奏者需要的只是信息的规范性,个性化色彩是被拒绝的,其职责也只是为了沟通的需要和顺畅,如同战争中的烽火台的作用。
后来,由于新资源的不断被开发与利用,号角的材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改进,人们就用体现更为先进技术的金属来替代早期的纯粹来自生物性的材质,但是基于其最初的使用用途,被称为“狩猎号”,直到现在,圆号在德语和俄语中仍被叫做“森林的号角”;圆号的英文——Horn,就是号角。
二、 持续改进期的圆号及其演奏变化
在人类社会进入使用金属材料来制作号角的阶段,铜的出现带来了号角的革命性改变,由于冶炼、锻造工艺的先进技术,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和思想的自由性,在圆号的制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较于起初的生物性材质,人们能够通过后期的加工让号角的结构更为丰富和复杂,也能够让号角的长短根据使用的需要做出改变,特别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圆号的管身如果被合理性加长,所演奏的乐音会更多与更有丰富地变化,这就使得号角的音乐性不断增强,传达的信息也更为丰富和富有变化,感情的表达也越来越多地被融入进来并被更灵巧地进行表达,艺术的感染力也不断体现和强化,生命个体的心灵表达也因为圆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有了更强的物質性基础和被接纳、被欣赏的现实性表达和现实性艺术发展需要。
加之历史的发展与积淀,生活的丰富与渴求,人们的精神与思想更加丰富,这也为圆号的表达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音乐性素材,圆号演奏内容的故事性开始出现并不断深入人心,圆号演奏的情感表达也和其他较早成熟的乐器那样被人们寄寓其中并广为传播,自此之后,圆号的起初的生活中传递交际信息的实用性功能开始丧失,其作为音乐艺术性的表达工具——乐器——更加彰显与独特。
但是圆号要彻底真正地实现其音乐功能也是经历了较长的过程。首先是在进入金属材质时期,圆号的装饰性价值较为突出,被不同的阶层视作展示时尚风采与个性追求的装饰品,不仅成为职业身份地象征,也是社会地位财富的体现,除了持续期狩猎时期的基本功能之外,作战的士兵更是对其钟爱,也有不少权贵之家的妇人们把制作精美的号角作为所谓的奢侈品佩戴在身上来显示独特的爱好,这些都体现了其在人们心中的较高位置。
更需关注的是,就是制作号角时金属铜被大量普遍性使用,但由于审美的需要,圆号的如同兽角那样的形状特征从12世纪直到16世纪末长达近四百年的时期内仍被保留,包括俄国在内的不少乐队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用这样的着兽角形的铜质圆号。
特别是在16世末环形猎号的被制作出来,就使得圆号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让人耳目清新的变化,这样环形号角的号身中部增加了个小圈,被称为“单音”号角。
到了17世纪初,还出现了形状如同大海螺的圆号,这种圆号的音管呈现螺旋形卷曲,长度也更长,如同后来乐队中大量使用的圆号嘴,只是接触哨管的那部分那端要更加小些。
这种圆号由根七尺长的黄铜管制作而成,因为黄铜的使用,音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音乐因为号身结构等因素的变化也更加宽广,音乐的表现性也更加强大与丰富,这种螺旋形的号被人们称为圆号的先祖,为圆号真正登上音乐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欧洲,这种号到18世纪,还被作为邮差出行的声音符号被人们关注。直到现在,很多著名的乐队仍用这种非常古老的乐器演奏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的世界名曲《邮角夜曲》,由此可见,这种螺旋形号的巨大价值和在圆号发展的显著历史地位。
还要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人爱德华·克吕贝尔开始在圆号上安装活塞,极大地提升了圆号演奏的便捷性,极大地减轻了演奏者的身体能量消耗,从而为更多演奏技巧的提升与丰富和演奏时间的持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此外,安装活塞之后的圆号,音乐的表现功能更加丰富与富有变化,圆号的艺术的价值也再次被提升。在此之后出于创新的成果和音乐表现的现实需要,圆号的活塞数量被增加三个,还出现了活塞结构的变化——回绽式等,还有的制作者给圆号增加了外接管,直到成为当今普遍流行的四键双排圆号,圆号的艺术极致也就随之到来。
参考文献:
[1]何冠峰.圆号早期发展史探寻[J].乐器,2017(2):38-41.
作者简介:
吴烁,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多与学生分享一些精典的国画作品:如对梅、兰、竹、菊等作品进行欣赏时,从画法与技巧方面,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不要只看外在内容,也要体会内在的精神与内涵,要像花中四君子那样充满中国气节。在对画作进行欣赏时,将自身情感也代入画作的意境中去,充分感受相关画家当年的创作心境,这就是艺术素养。只有引导学生品味出画家本身的心境,才能着力于学习与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境界,唯有让学生切实地提升了美术素养,才会创作出优秀的国画作品。
四、 结语
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是美术界宝贵的艺术创作源泉。强化对小学阶段的国画教学工作,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方式,也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极为有利。无论在短暂的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皆需不断向学生传播国画的高深意义,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代,让学生从小在美好的熏陶下提升艺术品位与人生格调。
参考文献:
[1]李艺华.有关中国画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4).
[2]刘冬梅.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J].戏剧之家,2015(23).
作者简介:
吴金凤,重庆市,重庆市渝北区长安锦绣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