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践融于理论教学《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2019-04-03张洪丽管志光刘爱华
张洪丽 管志光 刘爱华
摘 要: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采取“单元教学法”,边学习边设计,边设计边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方法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进行总体掌握、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单元教学法 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c)-0200-02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based"teaching will combine 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with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design will run through the whole theory teaching process.The "unit teaching method" is adopted to design and practice while designing.The reform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airness and fairness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This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the course and use it flexibly at the height of the system.It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activate th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are satisfied.
Key Words: Unit teaching method; Practical 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现如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尤其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有较大比重。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许多大学在多个学科进行了卓越计划的规划和实施。2013年,一批高校获批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这意味着我们在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作出变革的同时,对课程设置、教学思路和方法等也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尤其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
《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院校近机械类专业和非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门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然而,通过多年对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发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分开进行,效果并不理想。在指导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曾对学生进行调研,普遍认为在2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比一学期的理论学习要深刻。因而,本课题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即将课程设计内容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采取“单元教学法”,边学习边设计,边设计边实践。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方法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
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有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近几年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基本思想、各相关专业建设和认证需求及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建立“以知识为主干”,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辐射的教学理念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2]。因而,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向学生课内积极参与讨论、课外自主實践辐射,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1.2 将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合二为一”,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
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合二为一”,将课程设计内容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设计跟随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设定1或2个可以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项目,每个项目有多种方案,讲授完一个知识单元,根据项目要求给学生布置相应模块的设计任务,直至本门课程讲述完毕,可以得到多个与项目相关的设计模块,最后根据项目总体运动功能要求将设计模块进行组装,得出多个设计方案。对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优缺点,选定最优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进行总体掌握、灵活运用。
1.3 优选教材,实施“开放式”教学,课程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直观生动
根据教学方法改革目标,编写相应的高水平教材,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进行相应调整。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引导”、“演示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现场参观等教学形式;打破传统两节课为一次授课单元,先理论后设计的教学模式,需要四节课为一授课单元,理论教学服务于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教室,在分组讨论或实践设计时,学生可以走出教室进行资料查阅及实地观察实践;可以将电脑带入教室作为学习和设计的工具;要求学生收集与讲解内容相关的日常物品带入课堂,鼓励学生课下制作案例模型。
1.4 充分网络教学平台,提升课程信息化建设
建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包含课程资源、课程活动、单元学习、随堂教学等模块。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实现了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网上答疑与讨论,网上资源共享,网上阶段性测验等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设置了“课程工作坊”模块,在该模块学生可以将个人的实践作品上传、展示,老师和同学可以对任意作品进行提问、讨论并改进其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奠定良好基础。
2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采取“三位一体”——知识、能力、素质同时评价的考核方法,对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如表1所示。
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测评成绩占60%。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知识单元进行讲解,每个授课单元提交设计结果,每个单元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和设计过程及结果成绩,所有授课单元的最终平均成绩作为本门课程的平时测评成绩。
3 结论
(1)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教学“合二为一”,将课程设计内容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设定1或2个可以涵盖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项目,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形式进行教学。
(2)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实施“开放式”教學,需要四节课为一授课单元,理论教学服务于设计实践,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提示性讲解,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演示,然后进行相应设计。
(3)建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提升课程信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洪丽,刘爱华.现代机械设计基础[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石勇.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制作无碳小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