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4-03杨萧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本就是一门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其思维的动力源泉来源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够掌握学习的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其中重要的环节便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我国新课改要求,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作出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科,诸多的数学、科学专家都是善于提出并解决问题的人,如我们众所周知的爱因斯坦等。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掌握和理解。

一、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够提高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和探究充满热情。在开始新的课程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状态下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内三个组员,分别给三个组员分发不同颜色的骰子,然后让三个学生掷骰子,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骰子显示的数字。这时候学生会积极的回答。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骰子会偶尔出现三个一样的数字,偶尔出现两个一样的数字,偶尔会出现三个不同的数字。这时学生会对这些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自主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力求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總结。这类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 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的讲解,忽略了与学生互动的效果,从而让学习效果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的引导,从而能够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氛围。许多小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或羞于提出问题,原因在于没有与同学、教师当成伙伴,害怕提出问题也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教师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和蔼可亲、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从心底爱护学生,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适当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如此在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问题,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段故事作为课堂开端,如小丽的父亲在读书,小丽却哭着来找父亲,问父亲:“为什么同学每年都过生日,而自己12岁了却只过了3次生日?”父亲回答:“小丽的生日不是每年都有的,而不是爸爸妈妈不给你过生日。”讲完这个故事,学生自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小丽不能每年过生日?此时,教师就应该从旁引导:“为什么小丽每4年才过一次生日?是否是小丽的生日的那个日期在日历上有几年没有出现呢?”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各种猜想,并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多列举这类问题,合理的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在我国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提高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出和解决问题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后,并通过自主思考后,也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此,学生才能够充分掌握核心知识内容。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样性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在课后也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列举一些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如此,学生就会发现有些数可以被3整除,而有些数不可以,从而就会引出《余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理解余数的产生原因,以及能够因为之前余数的思考,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更加牢靠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师要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学生只有学会对问题的主动思考,才会产生问题并提出问题,继而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能力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能够解答课堂问题的同时,还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学习,在讲解能被6整除的数中,也同样可以列举一些算式,供学生计算,如待学生算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被6整除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和规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发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问题,继而能够在讨论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而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并同时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设计和研究加大力度,并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练远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2]岳增刚.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6.

[3]罗水琼.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273-274.

作者简介:

杨萧,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镇蜂岩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