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019-04-03蒲娜

读天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而教学,对老师来说,是和学生一起成长。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启发,从而有所发现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最为直接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时间层面的探索与研究也随之展开。课堂改变,教育才能改变!课堂改变,学生才能发展,教师才能成长!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广大一线的教师正努力地进行课堂转型。“千江水有千江月”,所有的努力都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如何让各有差异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于是,我们看到,好的课堂努力地让教学回归儿童,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习变成探究知识的快乐旅程!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相对狭窄;学生的学习方式缺少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老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而只是为了“教”而“教”。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略了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水平层次的差异,可以用“高、低”来描述,而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或许可以用“方、圆”来形容。教师给出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有的学生画起图来,有的学生拿起了学具。以纸笔形式解题虽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常态,但真正的学习不是“解题”,而是“解决问题”。而问题解决必然意味着以旧知识面对新环境,意味着面向未知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标强调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合作,操作等),当然也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學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应从教师角色转变出发。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适时的引导一下,成为学生讨论团队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也是他们的朋友。

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小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知识基础,但他们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尽管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并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还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学生应主动参与过程,把学习当作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这也正是《标准》所强调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不是接受灌输的过程,而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只有促使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同时课堂教学中“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所有人朝一个目标看齐,只有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才是成功的。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评价,教师应给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机会,参与结果评价的权力,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就能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成为自觉、快乐的行动。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我们要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只有爱的成功,才会有教育的成功。

作者简介:

蒲娜,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Passage Four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