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中巧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究

2019-04-03汪洁冰

读天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方式记忆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现如今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课程教学中。通过驱动教学法来学习高中地理的要领可以提高青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从而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创新;地理教学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加以引导,由几个学生来共同联系实际的生活,包含相应的学习知识任务。高中地理应该更注重教学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对知识运用的更加灵活,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以下通过实验可证明这些战略在这种方式的可行和实用性。

一、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教师需要起到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不要直接告知学生题目的答案和知识的结论。学生如果要得到答案就必须更加自主地参与合作和讨论。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关于时区的计算》为例,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会直接告诉口诀:同一个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减法,不同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加法,地球自转,东早西晚,一度四分,东加西减,经经计算,分秒必算。有的学生不去探究为什么而直接通过记忆和长时间的计算来形成记忆,考试时对知识生搬硬套。虽然和那些探究的同学得的分数是一样的,但只要一涉及创新和实践思维的应用就不会触类旁通。改变教学模式后,教师针对这节课需要这样准备。譬如,首先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问题引入主题来增添学生的兴趣:哈尔滨李虎在网上结识了一位新疆的网友李明相约晚上八点进行视频聊天,他们能够按时“见面”吗?然后,提出知识提出的背景和一些相關名词的解释。时区就是国际规定把全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对应一个时刻,规定每个区域叫一个时区,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所产生的时刻。接着,开始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1. 全球如果以跨越15°为一个时区可以划分为几个时区?2. 偏东的地方时比偏西的地方时来的早还是晚。3. 两地相差一个时区地方时会相差几小时?两地相差1°地方时会相差多长时间?再接着,通过小组探讨选择代表发言,如果有不一致意见的小组可以进行争辩。这样由浅入深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好的以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一步步接近问题的答案,变被动为主动。最后,老师给出结论,再来总结口诀辅助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更加深入,口诀只是辅助记忆而不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

二、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结合专业化的教学方式和高中地理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或者各个地域的传说故事等来解开地理之谜,从而增添学习的趣味。比如在《辨析地理名称》时,行星地球中各个行星名字的由来,太阳运动里出现的黑耀等的由来,地球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的命名等。必修一涉及人文知识不多,所以需要细致解释这些名词以便方便记忆。而这些名词的由来都可以再扩充许多新的知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分享关于这个主题的故事,分享使人快乐,学生的分享不仅可以使分享者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记忆,也是对被分享者提示:哦,原来他那么知识渊博,应该多向他学习,多看课外书以此增加知识面。教师要多思考如何可以把课堂的学习氛围,讨论氛围增加,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行才不会变成空口白话,老师在上面不讲留时间讨论,学生在下面假装讨论其实在聊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还有许多,而在这些方法的选择上也一定要有所取舍,不要趣味性有了,但是课堂的严肃完全没了,这种分寸的把我也尤为重要。毕竟,虽然变了教学方式,但课堂还是课堂。

如: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应用驱动型教学模式

(一) 任务设计阶段

教师在撰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教学设计过程中,依照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单。本节内容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但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很深厚的立体几何作为基础,本节内容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在最初的教学任务设计阶段,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1)展示军训时学生一天中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各有什么特点。(2)同学们回忆一下,夏天和冬天正午的时候,哪个季节影子最短?(3)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和城市高楼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它们与正午太阳高度的

关系。

(二) 任务实施阶段

在教学的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引导。在最初帮助学生能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锻炼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可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小组长、一个主发言人。将每组课前预习学习任务单的成果在课堂上讨论交流,最终小组达成共识,然后展示评价,进行知识的梳理记录、将学习成果加以总结。在这一学习阶段中需要教师能够依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并且组织相应的任务型教学活动。

(三) 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主要是指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任务驱动式教学阶段,对整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度总结与反思。在此阶段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进一步地针对课程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努力寻找学生的整体优势和不足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针对后期的学习进度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联系数学知识,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定量分析,引导学生跨学科的知识迁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本次研究的高中地理课程中,成为课程主要开展的任务主线。只有掌握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的成就感,培养他们下一学习阶段的积极主动性,进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韩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以湘教版“必修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为例[J].广东化工,2015,42(8):215-217.

[2]汪敬华.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为例[J].环球人文地理,2015(20).

作者简介:

汪洁冰,重庆市,重庆市两江中学校。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方式记忆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