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品德教学情境的设计

2019-04-03蓝辉质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趣味化生活化

摘 要:好的情境引入能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和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對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品德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对品德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就对以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为核心的小学品德教学情境设计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小学品德教学;教学情境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小学品德教学中有些内容以及所阐述的道理都较为枯燥和抽象,使得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品德教学中,出现了走神甚至昏昏欲睡的状况,这导致小学品德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基于此,小学思品课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授课时应充分将语言、形象、感情融为一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面或情感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无疑就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最终实现小学品德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一、 情境的生活化

为了使小学品德教学情境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必须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的亮点,从而提高情境的生活化程度,使学生感到自己与品德课程的距离并不遥远,降低学生在学习品德课程时的抵触心理,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品德教学中。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品德知识的应用性,使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品德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生活局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因此很多学生缺少道德意识,无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为此,教师必须将抽象的品德知识形象化,为学生进行体验情境的设计,从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小学品德教学体验情境的设计,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他们需要关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取小学品德教学体验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采取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残疾人进行扮演,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残疾人的心理感受,提高了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而且这种方式的趣味性较强,学生会踊跃的参与到扮演中,实现了小学品德教学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提升,让学生明白了尊重残疾人的道理。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情境开展课堂教学,使知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识,在一个个有序的问题体系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二、 情境的趣味化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此时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必须提高对情境趣味化的重视程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小学品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教学情况的设计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为学生选择最为合适的情境设计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利用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引入。问题是进行知识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投身于品德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品德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伸出爱的手》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学品德教学问题情境设计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千手观音》舞蹈的视频,之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前面领舞的人是谁吗?为什么这支舞蹈极为特殊呢?”由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此时教师再适当的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并主动学习残疾人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实现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三、 情境的开放化

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课堂教学立体化。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立体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从而促进其自身整体的发展。为了确保小学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参与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小学品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品德知识操作性的提升。为此,在进行小学品德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必须重视情境的开放化,改变传统小学品德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切实掌握品德知识,更好的用道德标准来约束自身行为。为此,教师可以对音乐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感染,从而形成思想上的共鸣,让小学品德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和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学品德教学音乐情况设计时,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音乐的选择,使音乐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和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感恩的心》这一首歌,并向学生讲述残疾人的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将教学中的疑难知识隐含于情境之中,通过问题设置,创设冲突情境,如此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注意,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实现教学与生活真正的勾连,这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在我国实践的时间较短,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价值的体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学法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被广泛应用与小学教学中。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品德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彭坚.基于儿童迫切愿望的社会科教材开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潘仙福.优化活动体验 提升道德认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1):154-155.

[3]谭国勇.《品德与社会》课导入方式浅析[J].教师,2011(25):64-65.

作者简介:

蓝辉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趣味化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浅谈幼儿园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学
主题活动融入角色游戏探究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微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