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微

2016-08-09林丽冰

成才之路 2016年20期
关键词: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

林丽冰

摘 要:设疑问导入新课,设情境进入主题,设程序生成例题,设谜局升华课题,设趣题形成作业。力求教学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62-01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说过,“数学好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唤起学生学习需求与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引用有趣的故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开展有益的游戏体验,布置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优质高效。

一、设疑问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有些教师经常“赶课”、直奔主题,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容易产生心理疲劳。高明的教师经常讲一些与课题相关的逸闻趣事、幽默笑话等,激趣式导入新课,以拴紧学生学习的心。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讲大家熟知的《老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又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重复几次后,提问学生如此说下去,这个故事能讲得完吗?由此巧妙地导入“循环小数”这一新课。设置趣味问题导入新课,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设情境进入主题

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合的问题情境,借助教学辅助手段展现与课题有关的生活数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探索新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组织观看《老鼠背土豆图》卡通幻灯片,创编故事:小老鼠背着7个土豆,由于袋子破了一个洞,边走土豆边掉下来。再设计问题“小老鼠袋子里的土豆可能丢掉几个,剩下几个,有几种可能,”用如此形象的问题情境铺垫,自然进入教学主题。有关“7”的例子很多,还可以将“7个小矮人”“7个葫芦娃”等故事融入数学,在编故事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或将教材有关画面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学生置身于动画世界,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

三、设程序生成例题

为激发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要注意设计程序引出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在教学“几个与第几个”时,可以让某个小组8个人站起来,指定其中一个人,从左边数是第几个,从右边数是第几个,然后算出该组人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如果直接用2+7=9,3+6=9……总是多出1个人来。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经过议论后,得出结论是:其中被指定“那个人”总是重复数一次,因此,必须在计算时减去1,这就得到一个公式:左边数的位数+右边数的位数-1=小组人数。这样得到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四、设谜局升华课题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触类旁通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教学的理想效果。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益智游戏,进行升华指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可以出示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提出问题:“春”字共出现几次?“春”字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在教学“百分数”时,可以开展“成语中的百分数”抢答游戏,让学生根据成语含义答出百分数。比如,百里挑一(答案:1%),百战百胜(答案:100%),十拿九稳(答案:90%),一箭双雕(答案:200%);或根据百分数猜猜对应的成语,比如,100%的命中率(答案:百发百中),100%得到(答案:百无一失),生还的可能性只有10%(答案:九死一生),挑中1%(答案:百里挑一)等等。通过这种益智游戏,让数学变得生动形象,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五、设趣题形成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为巩固学习效果,要设计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富有生活气息的趣味作业,让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内外作业。比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后,可以现场请学生数数班级有多少人,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再算出男生、女生分别占班级学生比例是多少。也可以数数每个小组中近视的学生有几人,然后算出各小组近视率是多少,全班近视率是多少。数数本学期数学共有几课,现已学习几课,学完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学完。这样有趣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

六、结束语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数学看似抽象,但生动的故事、熟悉的情境、有趣的游戏、别样的体验,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从而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黄翔,童莉.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8(01).

[2]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2).

猜你喜欢

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