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探究

2019-04-03付应华

读天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策略

摘 要:优秀文章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经典环节,它旨在为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而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优化,教师往往会采用诵读教学法,该教法经典且能够增加学生的国学涵养,特别是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很有帮助。本文就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为例,探究经典诵读教法的基本实施原则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教学;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实施原则;策略

小学语文作为打基础阶段也承担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进入高年级以后,基于经典诵读的语文教学就能保证学生充分接触中国传统经典,带领他们在诵读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传承经典,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

一、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原则

小学语文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不同于普通语文教学,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3点基本原则。

(一) 立体多层次化原则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应该追求多层次、立体化与全方位,即要实现共同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融为一体,最终争取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对经典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探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诵读,并逐渐开始重视经典诵读过程。为此,教师可以设立诵读教室、营造课堂上的诵读经典文化教学氛围、亦或是举办各种诵读活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 积极鼓励原则

要在教学中引经据典,引导学生爱上经典。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或不批评。为此,教师可在班级上为小学生建立诵读鼓励机制,如果有学生能够完整的诵读经典篇章内容就能够得到一朵小红花,而小红花到达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兑换更高一级的小红星。这一奖励过程就见证了学习经典诵读的成长过程。而教师也会在每个教学阶段评选班级中的“诵读小明星”,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并保证他们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能被充分肯定,感受诵读经典的快乐,从实现小目标到大目标,不断积累知识和学习经验,提高经典文学综合素养。

(三) 锻炼口语原则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能力优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在平时的诵读教学中不仅仅包括了诵读,还有默读、独立朗读、口语对话等等分支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正确、流利且自然的理解诵读经典篇章,进而一步步实现诵读能力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不断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重复大声的诵读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进而形成诵读语感,间接提升他们的经典篇章理解能力。

二、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要做到学校家庭合力实施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能诵读经典,感受经典魅力。为此本文也提出了以下两点教学策略。

(一) 家教先行、家校共育

实际上,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的根本还在于学生家庭教育,因为有些家庭中父母从小就为孩子讲故事、诵读经典。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家长还要承担一定的诵读教育责任,首先学校方面就应该带动学生家长情绪,组织家长会、一日亲子校内学习活动或者上门家访等等与学生家长实现近距离沟通讨论,鼓励家长利用家庭资源诸如网络、课外读物等等展开对孩子的家庭经典诵读教育,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如说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怀》等内容就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经典诵读篇章,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诵读这些文章,感受其中的父子、母子情怀,确保学生与父母有机会、有空间进行深度沟通交流,进而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代经典引领家庭教育像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此就能做到家教先行,实现家校共育。

(二) 课堂跟进、丰富教法

在通过家园共育实现家教优化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也要做到积极跟进,采用激励机制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鼓励学生学习情绪与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诵读游戏,并在学生成功诵读经典篇章后予以鼓励表扬。同时教师也要认真聆听学生的诵读过程,发现他们在诵读中的优点并积极放大,鼓励学生在下次诵读中发挥自身优点,并尊重他们的能力差异。

再一点,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诵读技巧。告诉他们诵读并非是简单的念字读文,而是要学会懂得运用诵读技巧,传达经典篇章中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利用科学方法展开诵读。比如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教学中,教师就教授学生熟练运用声音、情感双重表达来把握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和语速节奏。在诵读这篇经典童话故事过程中,教师就希望学生将诵读的基本语调放低沉缓慢,结合故事情节展开再适当变换语调和语气。例如在文章的开篇,学生要将小女孩赤脚在又黑又冷的年夜中行走的那种凄凉感觉表现出来,逐渐放缓语调;在文章中段,小女孩一根根点燃火柴并看到了梦想中的亲人,脸上绽放出充满希望的微笑,这一段的语调及语气则要稍微带着一点亢奋,其中又夹杂着看到希望、希望又马上破灭的无奈;在文章最后,朗读语调要再次低沉下来,以充满同情和哀痛的语气内化情感,同时包含对冷酷统治者的痛恨之情。在整个诵读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联系故事剧情展开诵读,并保证把握好句子中的抑扬顿挫,跟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绪变化与悲惨经历展开诵读过程,将一段段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在脑海中回放,完全沉浸于故事氛围中,并感同身受。

三、 总结

小学语文高年级经典诵读教学强调对学生诵读技能与情感的培养,也希望实现家校共育,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对诵读学习过程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与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红霞.论述小学语文高年级诵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2):27.

[2]张玫瑰.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付应华,贵州省毕节市,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源村镇石刘小学。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