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

2019-04-03向仕民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弘扬培育语文课堂

摘 要: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不可推卸的任务。在语文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非常重大,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弘扬;培育

新课程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弘扬和培育精神,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上弘扬并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 深入挖掘汉字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汉字最具中华文化代表性。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汉字文化,能够让学生有效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会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识字、学字的机会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汉字内涵的深层理解。中国汉字不仅有章法、笔顺结构,还有几千年来流传的毛笔书法艺术。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临摹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方块字,同时教导学生做人做事也要横平竖直、堂堂正正。教师可以用一句歌词来渲染气氛,感染学生的爱国情绪。“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他。”

在引导学生书法欣赏和临摹时,教师要注意把传统的文化元素渗透在内。在写作时,教师要注重字形结构的上紧下松和偏旁部首的伸左让右。这些写字规则能够使字体写出来有顾盼之情、呼应之美。做人也是这样,只有懂得尊重和避让,有一个宽大的胸怀,才能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美好的家庭。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还可以深入挖掘汉字中所包含的故事和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也是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背景、认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情感内涵,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比如,一些文字有许多文化含义。看到“妇”字就如同看到一个古代女子在跪着扫地一样,而在田地卖力干活就是“男”字。教师通过对汉字的挖掘能够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对汉字学习的欲望。

二、 读国学经典,承传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语文教育中首先表现为人文素质是的教育,即道德教育。在每周一课的“经典诗文诵读”的教学中,我在“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鼓励学生朗读和背诵一定的经典篇目一圣贤之人教学生行仁义之道。如,以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尊敬师长、互助互爱;在教学《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学生反复的诵读中,音调激越高亢,激发爱国激情。体会感情慷慨悲凉,呼唤出作者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心和对敌寇的刻骨仇恨。另外,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遗传,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阅读能力,而且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只有了解了当时“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才能体会到唐王朝军队收复了根据地后,诗人欣喜若狂,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裳的高兴心情。古诗词的意境更是繁富多样的。李白、苏轼、辛弃疾的诗词往往以雄伟、粗犷、奇特等感性形象给人精神力量。王维、李清照的诗词擅长抒发柔美、优雅等感性形象,让人精神愉悦。习古诗词还要把作品的意境和时代背景相结合,融入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繁富的意境,承传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永垂不朽的赞歌。

三、 模拟真实教学情境,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是将传统文化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文的真实情景中,亲身感受课文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优势,把江南的靓丽美景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再现,再配上《又到江南来》这首歌曲,让学生走进那美丽的江南水乡,去体会诗词的含义,积累文化底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古诗文语言含蓄、精炼,意境深邃、优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思想。传统文化教学能够通过引导学生对古诗文作者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情感教育。比如,杜甫的《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国都被叛军占领,自己也将要与家人分离的情景。这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小花》里“妹妹找哥泪花流”这一片段,让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与家人分离的场面。在有了真实的体验以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人生情感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让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

四、 传统节日熏陶

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我们可以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及相关习俗:登山,欣赏菊花,喝酒,插茱萸等,并高呼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等,这些深厚的文化传承活动意义深远。

五、 结语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生教育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石。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用新的教育观来指导教育实践,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6).

[2]李曼,杨振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湖南教育(中),2011(02).

作者简介:

向仕民,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中心校。

?体;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讲得有板有眼,甚至同選题到开头再到行文最后到结尾,不厌其烦地讲授,但是每每看到学生的习作作文,不免又让人大失所望。所以,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的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一定要更科学更适合这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才能有所成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单靠每学期区区几堂课,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把习作练习渗透到学生整个语文的学习中,使其不断积累、观察,不断将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习作教学的目标。

四、 结语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讲得有板有眼,甚至同选题到开头再到行文最后到结尾,不厌其烦地讲授,但是每每看到学生的习作作文,不免又让人大失所望。所以,小学中高段习作教学的方法,一定要有所改变,一定要更科学更适合这阶段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才能有所成效。

凡事贵在坚持。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融入新课程理念,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对习作素材的积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习作评价。相信,如此坚持,定能让支支“稚笔”开出属出自己的“绚烂之花”。

参考文献:

[1]王中会.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J].现代阅读,2012(2).

作者简介:

向欧,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中心校。

猜你喜欢

弘扬培育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