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乡民俗”在幼儿园手工艺术活动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9-04-03张明芳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幼儿园

摘 要:现在大家对水乡民俗的延续性越发重视,科学、合理地开发水乡民俗教育资源,把这些资源有机地融入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中,也得到了广大家长及教师的支持。家长与老师共同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水乡民俗资源,加深幼儿对苏州“水乡民俗”的了解。其次在水乡民俗资源背景下,通过充分挖掘,利用隐性的教育资源,通过合理取舍,开展多方位的活动,使我们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具有丰富的水乡民俗特色,更具民族传承的意味。

关键词:水乡民俗;手工制作3+;幼儿园

有人说,艺术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美妙的歌;也有人说,艺术是一幅画,画笔均匀,淡雅着色;还有人说,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因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而我想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纲要》在指导要点中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水乡民俗”是埋藏在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民族瑰宝,它时刻存在与我们身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 多种途径搜集资源,加深幼儿对苏州“水乡民俗”的了解

(一) 利用家长资源,挖掘“水乡民俗”手工活动资源及自然材料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发动家长帮忙搜集更多的乡土民俗资料,使用各种自然材料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手工制作活动。家长朋友们带来了稻穗、葫芦、石头、麦秆、我们分类整理、清洗、消毒后为手工制作活动做好准备。

(二) 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带来的“财富”

我园地处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是典型的“江南吴淞文化沉积区”,与文化古镇甪直只有一水之隔,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积淀了深厚的吴地文化底蕴,我们的胜浦“三宝”,即胜浦宣卷、胜浦山歌、胜浦水乡传统妇女服饰,堪称“尚未发掘的巨大艺术宝藏”,已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苏州乃至全省广大的乡镇中并不多见。这里丰富的自然環境资源、生活社区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广博的教育素材,是我园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我们带幼儿参观农贸市场,认识不同季节水果和蔬菜,了解其颜色、特征后进行拓印;用狗尾巴草、稻草、麦秆等进行手工创作;带幼儿去花园感知季节的变化的同时也搜集到了不同的材料,像春天发芽的柳枝可用编织成花环,或户外时用来套圈等;夏天结合“立夏日”可以和幼儿一起开展“斗蛋”、蛋壳粘贴画等活动;秋天搜集到各类树叶后进行树叶粘贴、树叶拓印、制作树叶画、树叶水乡服饰等;冬天可以结合新年做鞭炮、剪窗花等手工活动。

二、 与幼儿一起,创设富有“水乡民俗”特色的幼儿园及班级环境

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根据我们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格,营造一个乡土民俗气息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良好特色环境,把水乡民俗资源进行“以人为本”的主题化、环境化、渗透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及操作性,真正起到环境的教育功能。立足于水乡民俗手工制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植物园地,根据季节气候变化种植各种农作物以及蔬菜、根类食物。同时还建立“饲养场”,这样能有效利用园内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围绕当地特有的水乡民俗特色,在走廊、班级创设富有水乡特色的手工制作特色环境。在班内创设特色区域,引导孩子们利用丰富的区域材料进行各种手工制作活动。结合水乡民俗手工制作活动布置幼儿园内的环境,使其既具有浓浓的水乡民俗特征。

三、 充分挖掘“水乡民俗”的多维价值,使其“活”起来

活动中我们尝试多角度的挖掘“水乡民俗”的内在价值,探索其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使其在手工活动中更具生命力,绽放更多精彩。

(一) 注重领域间的渗透

自然材料是我们“水乡民俗”的主题,作为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幼儿,与民俗活动的了解越来越少,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规律也越来越匮乏,导致幼儿在利用自然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对部分材料的不熟悉、不认识,如:小班幼儿在散步时看到老师清洗后暴晒的稻草、麦秆、葫芦等,都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于是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同时渗透科学活动《水稻生长的过程》及社会活动《水稻的收获》,以“丰收”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的手工创作活动;在进行树叶粘贴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到了树叶有不同的树叶的形状及颜色等,结合我们的水乡服饰创作了《树叶水乡服饰拼贴画》;在进行豆类粘贴过程中引导幼儿结合我们的水乡童谣,在手工作品中融入水乡的民俗特色。

(二) 发挥其独特特点,灵活运用进行创作

在“水乡民俗”手工活动中,我们不但要抓其“形”,更要学其“神”。勤劳的水乡人民,无数年来所累积的民俗特色,其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水乡人民的勤劳节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生活经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所需选择材料,学会抓住材料自身的特征,进行艺术的想象与构思。

四、 多方位开展活动,使幼儿手工制作更具民族意义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向我们展现无穷魅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材料。我们应充分挖掘民俗资源、自然资源,并合理利用、有效开发,让孩子们在手工活动中回归自然、学会创作,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的美。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发挥他们积极动手的能力。如在水稻收获的季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一起“捡稻穗”、参观“稻谷的脱粒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了解米饭是如何到我们饭桌上的。通过多方位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丰收”是我们水乡人民最深切的期盼。再利用稻草结合我们的水乡民俗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幼儿就会有自己的体会及感悟。

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挖掘和利用具有水乡民俗特色化的手工制作教育资源,水乡民俗手工制作教育资源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运用显形的课程:通过充分挖掘,利用隐性的课程资源;传统的手工制作教育资源,通过合理取舍,我们幼儿园的手工制作活动会具有丰富的水乡民俗特色,更具民族传承的意味。

参考文献:

[1]钱月琴.有趣的幼儿园水乡民俗活动[J].教育界,2018(249):107.113.

作者简介:

张明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金光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园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