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019-04-03彭丽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提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音乐学科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也不断证明,重视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初中在校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提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音乐学科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也不断证明,重视初中音乐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初中在校生的综合素质。
一、 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在,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在应试教学的制约下缓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没有受到学生和教师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取消了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所取代,现在大部分的音乐课教学模式就是简单地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唱歌的层面上,这些都制约着音乐课发挥其自身的功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培养提升,下面简单描述一下问题的几个表现。
(一) 学生的乐感基础较差
初中生的身心发育应该备受关注,因为这一阶段的发育为以后学生自身的素养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也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好音乐课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然而现实中学生上音乐课是从学习声乐开始的,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声乐的理解不够深刻,学起来难免有些吃力。因而教师的教学难度比较大,需要慢慢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声乐概念,不仅懂得开口唱歌,还要学会如何开口、如何发声,如何才能唱得更好;同时理论知识学习也非常重要,要了解声乐的相关概念,不断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力。总而言之,声乐基础薄弱是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 教学观念较落后,传统思想制约教学
教学观念在音乐教学中也非常重要,教师有着怎样的教学观,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的好坏。而反观当前的初中教学现状,我们会发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沿袭旧有的“三种唱法”套路,显然是制约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因素。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将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而就当前的形势来看,这种教学观念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不利于学生与时俱进,了解并且学习关于声乐的最新知识,最新发展动态。思想陈旧,不求变通,不愿关注当前音乐教学的前沿成果,对声乐理论发展动态缺少应有的感知力和敏锐的观察力,是当前教师思想观念陈旧的重要表现。
(三) 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
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学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古板陈旧,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可是当前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太过“一视同仁”,不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于学生没有全面综合的认知和把握。因而在教法上不思变通,比较单一,不能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到音乐课堂的魅力,使得原本充实有趣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關心人,尊重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 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
(二) 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音乐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呆地坐在那里光唱,这样学生对音乐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不停地忙动,这样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教师还会力不从心。参与者的强度和规模应该是:有动有静、全员参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小组进行活动,使动觉参与和心灵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个体动静互换,整体动静互换,使一节课张弛有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身体、乐器、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三、 结语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研究和思考状态下认真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取,认识到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多元化与个性化,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初中音乐教师。
作者简介:
彭丽芳,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安龙县洒雨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