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换
2019-04-03张琪
摘 要:教师角色的转换,对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开展讨论探究等形式,随时转换自身角色,实现数学教育的高效化。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角色;转换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为此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如何在现实的教学行为中演绎这些角色。我认为教师应恰当地选择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环节中,不同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各种角色,体现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作用。
一、 用学生熟知的事物创设情境,体现组织者、开发者的用心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我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有自我的基础、经验,在各种差异之中,教师让学生去认知一个新的知识的产生。首先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惊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继而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运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去思考。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产生源于生活。例如:在讲授“等式性质”时,我运用了“手”这一熟知的物,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或表示,很多学生当时就很惊讶:“手”怎么用数学知识表述呢?但马上都进入了思考。有一个平时最爱劳动、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抢先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可以用字母表示!”经他这一启发,很多同学都知道了用等式和字母表示两只手的关系,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研究“等式的性质”的时候,学生都能边演示、边叙述,学习效果非常好。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其各种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有效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与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字化思想。所以,我把组织者角色定位在创造情境这一形式中。
二、 用学生熟悉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体现促进者、引导者的细心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教学形式可能是学生学习上的障碍。注重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创新。我认为学习活动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 实验操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多元性,常常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而在具体的实验演示中,知识的线条与脉络会显得异常清晰。所以在教学中,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是必然的选择。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正方体展开、平面图形折叠,到切截、画三视图。学生在经历了触觉、视觉的交叉转换中,思维有了变换、发展,产生了一次又一次飞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中,教师的角色既是一个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鉴赏者与帮助者,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教师需不断地鼓励、帮助、体现教师的耐心与细心。
(二) 游戏与竞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满了好奇、猜想,为了让学生学习兴趣在好奇与猜想中发展下去,成为持续的恒久的钻研能力,教师就需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刺激学生产生好奇,产生动力。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组织者,也是学生成功的助威者与呐喊者,也是学生谋取成功的出谋划策者。
例如:在进行转盘游戏“谁转出的四位数大”,我改用了抽牌,让每组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感受到公平的真正内涵,那就是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也伴有智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致观察,发现人才,注重学生人文发展。
三、 用学生热爱的问题延续学生学习活动,体现组织者、点拨者的苦心
现代数学的进展要求数学课程具有更强的经济性与实效性。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上,要重视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所以,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安排上,要费苦心。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用生活化的语言、事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热衷、热点问题中,自觉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达到延续学习的目的,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一) 例题改编
把例题中的人物安排到班级学生中,让学生成为问题的焦点,成为目标,可以刺激学生参与学习,较快进入探究之中。在“方程的应用”中,我把每个例题都用学生熟知的人物、事件进行了改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习题改编、编制
通过将习题变式、改装,让学生领会知识间的关系、转换规律,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者的自豪感。
(三) 方案設计、拼图
“创设美丽图案”“乘出租车旅游选择什么方式”“电话费交费计算”“储蓄形式选择”,都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设计,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产生在课后,既保证了学习的延续,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 用学生争论的形式明晰数学知识,体现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身份
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没有差异就没有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拓展为全面的,尤其是对那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并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支持,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给学生提供辩论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学习方式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学生各执己见,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要有高度、准确的评价能力,并能与学生切磋、交流,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师角色的转换,要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转变。每一种角色的失败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遇新课程改革伴随着春风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去成功演绎每一种角色,以此完善我们的教学人生。
参考文献:
[1]华云锋.“让学引思”:初中数学课堂的新视点[J].教学与管理,2017(04):62-64.
作者简介:
张琪,四川省内江市,四川省威远县新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