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03唐永伟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不仅是要学生学会书本的知识,更是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其中的含义,理解内容的本质,能够将课堂知识转换为自己的知识,以便解决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使各个教学环节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改变了过去的教学中单一刻板的模式;学生通过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自主的学习,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学法;课堂教学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各级教学活动中都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将教学重点从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导学法,重要强调的是导和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针对于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 导学法简述

该方法是从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演变出来的,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工作。该方法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的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也符合课程改革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 导学法的重要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并且能够自主的运用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的优化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该方法的运用更加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

三、 导学法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 初识(预习)

“初识”是对新知的初步學习,目标是掌握新知的基础知识,打好第二阶段认知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让教学回家”的理念在此环节落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做好三种“导”。

第一,设计自学练习。设计自学练习的目的是确保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因此,练习题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基础性、浅易性、铺垫性。同时,设计后的练习题既要形式多样,采用填空、选择、判断、图示、表格、简答等形式,又要简明快捷,让学生动脑多,动手少,尽力做到耗时少、效率高。

第二,确保无语而导。教师课前设计的自学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工具书、参考资料及其他辅助读物,较顺畅地完成练习,根本不需要教师再说些什么,所以要求教师此刻必须确保教室“静悄悄”的局面,以使学生“静思高效”地完成预习作业。

第三,巡视、巡听、巡参与。在学生静静地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无语而导的行为可以是巡视,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完成练习的详细情况。在学生基本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同桌之间自行交流时,教师可以巡听,以倾听他们的交流内容,同时可以有选择地参与某交流议题。通过“三巡”了解预习阶段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及其是否存在“相异构想”之类的认知阻碍等,从而确立研讨阶段的认知起点,并设计研讨之始的诱因。

(二) 认识(研讨)

此阶段是在预习任务完成之后接续展开的,主要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其目标是让学生发现并真正理解“新知”内涵之“理”。按照系统论及结构原理的观点,研讨活动要集中针对新知的形成原理、构成特点及其逻辑关系来进行。研讨活动,一般要经历理性探究、反馈矫正、成果巩固、迁移延伸四个步骤。研讨活动必须经历的这四个步骤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是达到“真理解”认知高度至关重要的认知过程,因而也是“导学法”课堂教学最关键的环节。预习阶段的学习活动也是为这个阶段的认知活动打基础,并服务于这一环节的。那么,教师应如何“导”呢?由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主要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有效连接的,所以研究活动的每一步都必须由教师精心设计出相应的练习题,形成通往新知核心问题的训练体系。

(三) 熟识(检测)

学生对新知熟识的状况主要通过学生对新知运用的能力和水平来衡量。衡量的手段主要是对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测试。此环节重点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强调“反馈”和“评课”的策略。测试题一般课前已经拟好。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盖全,即覆盖此课之全部知识点;二是重理,即着重检测对重点知识的研讨成果及其规律的把握。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依据。如果被测试者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即为合格课,否则可视为不合格课。不过此阶段可根据学情而定。

四、 结语

通过上述可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从预习、研讨和检测三个环节,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针对这三个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龙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2]仇学春.问题导学:在“学”与“导”之间融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作者简介:

唐永伟,云南省临沧市,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平村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