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实验课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2019-04-03冉小芳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在学习的任何时期都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而在教学中加入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数学实验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的思维活动,最后领悟概念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手段。实验教学能带动全体学生的思考活动,提高对疑问的兴趣,它能达到使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基于此,本文主要谈论小学数学实验课及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一、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 实验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实验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践的一项活动,比单纯枯燥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更为生动形象,进而能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用实验导入新的课题,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结合教材里的内容演示有新奇趣味的实验,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当中不失时机地插入实验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新奇感,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习的效果。

(二) 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们综合素质,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的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切实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性,也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很容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实现从喜欢学数学到努力学习数学,再到努力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各个层次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不断进取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 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解惑释疑

在教学当中,学生会提出很多的疑问,有时候单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讲清楚的。但如果做一个小的实验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后,为了能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边张开的角度所决定的,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个课下小实验:让学生们用放大镜观察角的度数,看角的度数能放大到多少倍?做过实验的学生通过实验都明白了: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但是却无法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放大镜下面角的两条边只是延长了,但角的两条边的位置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明角的两边所张开的角度并没有变,角还是原来那么大,放大镜仅仅是把图形成比例地放大了,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形状。但是还是有小部分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则坚信放大了角的度数,也有的学生是将信将疑。这时老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画一个30度的角,并用投影仪将它放大10倍。然后让还有疑问的同学用量角器在屏幕上面量一量,发现角还是30度,于是同学们自然会疑云全消。简单的一个实验就能使学生们明白放大镜可以放大许多东西,但是并不能放大角的度数。

(四) 實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里出真知,特别是学生们通过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验过程中,所形成清晰的表象,并伴随着说的训练,为学生们的思维发展铺平了道路。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知识点,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验,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二、 实验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验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其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具体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 精心选择实验的内容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实验教学。老师们在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时,要注意选择能在实验操作上被学生们所接受,同时要选择那些能够把特点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的认识,体积、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倍”的概念,平均数,有关数的认识等方面问题的以及数据的统计等。这些内容里蕴含着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通过更直观形象的展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以这些内容比较适合实验教学。

(二) 围绕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要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有的放矢。问题内容的指向应是教学的重点,切入的角度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因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三) 确定实验的要求

即一次实验中让学生做些什么、怎么做,从中明白要求,给学生指明实验的方向,更好地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五上《铺一铺》这一课时,在活动之前老师说明学习要求:(1)铺一铺,用拼板黄色一面拼;(2)想一想,能密铺的图形和什么有关?(3)议一议,由组长填表。这样老师在活动前把要求明确后,学生就可以按照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避免只停留在玩东西的表面操作上。

(四)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或结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设计表格,让学生动手实验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五上《铺一铺》这一课时,教师这样设计表格,进行实验:这样设计表格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做好数据记录,做好统计分析,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 总结实验

在得出初步的结果或相关数据后,组与组之间通过讨论交流看法,对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讨论,说出各自的思维过程、描述自己的做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又可以降低下一阶段出错的可能性,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进行归纳猜想,得出结论。

三、 总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学实验的内容和方式也更丰富重要。数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借实验这一“东风”,更好、更快地推动数学教学这艘大船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朱以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动手操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31).

[2]陈宝权.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发展思维课题[J].东方青年·教师,2011(1).

作者简介:

冉小芳,重庆市,重庆市秀山县乌杨街道中心校。

猜你喜欢

实验课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