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技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2019-04-03罗琼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途径

摘 要: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每一节课都是40分钟,如何能让学生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认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是有效途径,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呢?关鍵要把握以下几点:

关键词:课改专家;语文课堂;方式;途径

一、 角色互换,让学生学得更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与学生角色互换,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梅花魂》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课前布置他们听听《我的中国心》,阅读或观看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的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二、 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三、 技巧提问,让师生赢在课堂

(一) 新鲜式提问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无效的,没有价值的。比如:有老师在上《北京亮起来了》的时候,播放了许多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图片,你们觉得北京美不美啊?”学生们都说“美”。老师又问:“你们爱不爱北京啊?”同学们又答“爱”。这样的一问一答对学生的学习是没有帮助的,这位老师纯粹是在浪费学生们的时间。而另一位老师在执教《燕子专列》时,讲到“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这位老师便问:“同学们,都有那些人走出家门呢?他们会到哪里去找燕子呢?他们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这时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这个同学说:“有小学生,他们可能会到小山坡去找燕子,因为路滑,他们可能会滑倒。”哪个同学说:“有叔叔阿姨,他们会到森林里去找燕子,他们可能会滑倒,也有可能被树上的雪砸到身体。”……比起第一位老师的“美不美”“是不是”第二位老师的提问就有价值多了,这样的提问既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又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诱导式提问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如:教学《桥》一文,可让学生对比学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起来,像泼,像倒。与: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起来,就像有人从天上泼下来,倒下来。老师提问:这两个句子,那个更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这样一问就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学习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而且还可以将短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 包容式提问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四) 设疑式提问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金色的鱼钩》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课文整篇都在写老班长,不以《老班长》为题?课文里说这是一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总之,好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

作者简介:

罗琼,贵州省仁怀市,仁怀市中枢二小。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几个途径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课堂中的“现代”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