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019-04-03白绪华

读天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学生

摘 要:初中物理科目中涉及大量的基础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知识的应用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真正体现学生重要能力的过程。就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讨,找到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自身的素质也制定出了越来越严格的标准,除了要求其必须掌握简单、基础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劳动者本身具有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实践的勇气及其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与能力具有较强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那么,具体又该如何践行上述理论呢?

一、 注重物理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物理学不仅是物理学家要研究的科学,也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要知晓的科普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介绍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热点问题。如:(1)为什么飞机场周围要驱赶鸟类;(2)打雷闪电时为什么不要站在大树、屋檐下?(3)街道旁的路灯是串联的吗?(4)光纤通讯,红外线遥感,磁悬浮列车,电子显微镜,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空调,可视电话,饮水机,日光灯、光控灯、温控灯、声控灯等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5)日常所说的各种“白汽”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当学生了解了物理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时,物理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也就不讲自明了,物理学的实用意识也就在学生中形成了,这样必然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二、 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弱化”和“稚化”自身,即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故事,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思维的回答,又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的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的动力。

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一) 在物理教学中应倡导问题式教学,点燃学生的科学探究动机

教师在原有的授课过程中,通常采用单方向的灌输式手段,没有教师和学生彼此的互动,减少了学生的自发探索过程,忽略了学生科学探究动机的点燃。因此,在问题式授课实践中,其核心环节在于:引发一个既有学习价值、又富有乐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发性的推动下融入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谨慎对待所提问题的构思,首先,构思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有内涵、有深度;其次,构思的问题要从受教育者的内心特征和兴趣点切入;再次,构思的问题应具备足够的障碍,理应由学生通过深入的发现、探索、沟通和交流之后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例如,在中学物理教材“大气压”一节,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现在讲台上做一个简易的塑料袋抽气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并在纸上做下记录。

(二) 组织学生进入研究阶段,通过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研究阶段,需要将学生划定为数个团队,利用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协同努力完成钻研及探索过程,从而解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构思的问题。在进行分组的同时还要设定组长,由组长明确组员的具体任务和分工,此外,还要制定角色轮换的原则,从而避免“优生赶车、劣生搭车”的现象发生。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能力等的了解,将学生划定成Ⅰ、Ⅱ、Ⅲ、Ⅳ四类,再进行小组重建并由组员自行推荐组长,每个小组都包含每个类别的同学。如在上述问题中,分组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之前独立思考的思路和结果,在組内进行自我阐述和集体讨论,小组内通过协商,确定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并由组内成员之一作为代表阐述原因及思路。

(三) 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选择以物理实验作为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因为物理实验具有明显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新颖性和刺激性等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向知识的更深一层去发掘和研究,避免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浮于知识的表层,可以利用物理实验来实现。如在“伏安法测电阻”一节,主要研究的是电流表内接和外接时两种电路的误差情况。采用大型示教电表,分别采用两种电路连接方法去测量同一只大电阻的阻值,根据测量数据显示,一次测量结果是5.2千欧,而另一次测量结果则是2.0千欧;再用同样的两种连接方法去测量同一只小电阻的阻值,测量结果却显示的是5.0欧和2.0欧,由于两次的测量结果相距甚远,对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指导、点拨学生正确阅读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定律,细心观察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运用概括、比较、联想、归纳等方式方法,将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实现能力的迁移,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良.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24).

[2]万久长.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应用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

[3]毕小伟.初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作者简介:

白绪华,重庆市,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报,2016,29(6):9-10.

作者简介:

徐承东,重庆市,重庆市丰都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