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2019-04-03谢尚娇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分析

谢尚娇

摘 要:小学生有突出的情感特征。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情绪变得更加深刻和稳定。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沟通,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因此,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内在心理潜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分析

一、情感教育的关键性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的意思,增进相互了解,减轻自己的压力负担,从而建立学生。正确的观点,善待他人。换句话说,情感教育在小学语言中的渗透是通过情感交流在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汉语知识能力的认识。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学习带来的负面压力

语文学习相对复杂,其知識点通常涵盖丰富的内容。然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会给学生留出较少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复习。它实际上会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增加一种紧张的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中,就能对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所学习的课本内容,都是通过编者用心挑选出来的,里面浓浓的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 加之情感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改善学生面对生活的态度,这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助益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盲目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使学生对课程感到厌烦,无法提升精神,降低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因此,在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反思。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友谊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

每一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态度,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 一是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创设“真实”的物质环境。 比如,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整理一些有关桂林山水的照片或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桂林山水之美、之静、之清,从而产生对文章中美景的热爱、向往之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章学习中。 二是适当拓展与延伸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精神环境。 比如,教师在讲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之前,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些有关苏轼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体验到苏轼的“文品”和“人品”,产生对苏轼的倾慕和赞美之情,进而“爱屋及乌”,激发对《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求知欲。

(二)在语文课堂中持续保持心理优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主动退居“幕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自主感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发挥学生的心理优势, 适时地引导和感染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比如,讲《落花生》这一课时,主旨是赞扬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高尚品格。 有的学生提出:“可是我觉得美丽茂盛的枝叶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为什么非要学习落花生呢”。 教师不应盲目地否定和批评学生的问题,而应耐心地教学生进一步解释哪些在外表和内心更重要。此外,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投入激情和热情,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激励和感染学生,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课堂教学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文本中包含的情感体验并不深刻。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单一而严谨的教学方法,直接向学生灌输中文知识,并没有为他们提供感受文字感受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整体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必须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教学场景,唤醒学生的情感认知系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北京美丽夜景的视频, 将北京华灯高照,光彩夺目的天安门城楼、犹如彩虹的立交桥等景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感受到了北京夜景的绚丽夺目。 接着,我结合国家这些年的变化,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样一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的教学情景,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认知系统,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又如,以《观潮》这篇课文为例,它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单独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和我们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真正体会钱塘江的壮观景象,于是,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钱塘江这三个时间段的 flash 视频,这样,由于声像并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学生仿佛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有了直观形象的感受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提高沟通技巧,营造活跃且平等的课堂环境

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沟通是构建优质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教育成果。根据所采取的媒介差异,交际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交际,另一种是非语言交际。前者指的是作为重要载体的文字和符号的交流,后者指的是那些不是用文字而是仅仅通过身体运动来进行的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指语言交流和对话,是通过语言媒介实现教学目标。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师生交流过程中不同情境与学生的一系列差异,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内容,还要关注语言表达的方式。就语言的内容而言,不仅要注意知识解释的准确性,还要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在具体的语言表达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的生活产生真实而亲密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否认的是,语言交际有各種各样的技巧和方法。这要求教师在具体的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使沟通更有效、更有技巧。

此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更积极的姿势语言,避免出现更消极的姿势语言。其中,经常使用的身体语言主要是眼睛和表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时使用一些非语言符号,为学生创造一个更积极、更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不断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五)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对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和自身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许多教材都含有深刻的情感。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才能对文本的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是教师在正常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方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更好地捕捉作者的情绪起伏。这不仅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本的意义。《每逢佳节倍思亲》是首古诗。这首古诗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们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这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教育的文本,思乡之情也是中国古文人经常抒发的一种情感。借助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要深化学生们透过文本,尤其是一些重点字词理解文意的能力,这也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总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结合,不仅能激发教学氛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渗透和引导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静茹.情感教育和小学语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

[2]区洁丽.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审思与重塑[J].小学教学研究,2017(8).

[3]胡洪水.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园导报,2018(12).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