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探索

2019-04-03王小兵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新工科

王小兵

摘 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创新驱动,“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和实施,为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本文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面临的现实困境,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贯彻工科大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论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工科大学生

进入21的世纪之后,我国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及拓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等一些列举措,其目的在于提前进行人才布局,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但在培养新工科人才的背后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在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新工科”人才的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以及工程师人才的伦理决策和价值选择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工程科技界的共识。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需要从源头抓起,并且如何全面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目前,尽管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已经起步,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工程伦理教育范畴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不统一。在工程伦理教育实践中,近年来,一些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课程开始进入课堂,例如: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等院校单独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但是大多数理工科院校还未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只是在专业教育或德育教育中渗透进行。以上表明,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其它发达国家和地区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繁荣现状相比,国内对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发展缓慢。

第一,现实中我们面临大量工程问题的严重挑战。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在社会建设中呈现出来的工程质量不高、工程规划混乱、工程管理浪费、工程责任不强等问题,提醒高等工程教育界需要对过去的工程教育进行反思和调整。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受到了多元文化和功利主义的严重冲击,致使工程群体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去道德化等问题,这也势必成为导致工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从事工程活动的主体,也是我国工程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和生力军,加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促进理工科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合格工程师的必然选择。

第二,理工科院校普遍缺乏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在理工科院校重理轻文现象十分严重,工程伦理教育相关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有大量的理工科院校根本就没有对工科大学生开设工程伦理学方面的课程,由此势必会影响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第三,當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理工科大学生普遍缺失工程伦理道德素养。理工科院校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方面明显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缺陷,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素养普遍缺失,具体表现为:工程伦理意识淡薄,对工程领域的不良现象麻木不仁或盲目指责;工程伦理知识薄弱,对基本的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不明确;工程道德实践能力低下,对工程实践缺乏全面的伦理审视等。虽然少数理工科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开展工程伦理方面的教育,但明显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明确、教育机制不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第四,理工科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工程伦理教育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代工程技术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理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实践的主力军,其工程伦理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也会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现实使命,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通过科学的渗透与培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道德素养,既是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应实现的重要教育目标,也是其必须攻克的新课题。

二、“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1.“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适应国家一些列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教育部从2017年2月以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也将深入系统地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从理论上创新、从政策上完善、在实践中推进和落实,一步步将建设工程教育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新工科”与老工科相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专业化,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更强,而且更注重互联网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承担起国家建设更大重任。毫无疑问,“新工科”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工程教育,而工程教育又离不开工程伦理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工程师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责任。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以及事故发生的风险负有责任。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至关重要。工程伦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修光利提出: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第一课”。工程伦理教育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需要从源头抓起。

2.“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适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也面临类似的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有些事故甚至危及到人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应对这些挑战和压力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发现并开始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并将其作为未来工程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作为工程大国,在工程决策与实践中的不断涌现出了大量的伦理问题,再加上每年又不断培养出大量的工程师人才,如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人才缺乏基本的工程伦理素质,这势必加剧大量工程问题的出现,我们也因此永远也实现不了工程强国梦,也将影响到我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极其重要。

3.“新工科”背景下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本身就是工程师培养以及开展工程教育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工程师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道德责任。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建筑物的安全质量、以及事故发生的风险负有责任。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对工程师的工程教育至关重要。工程伦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他们在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是与国际工程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工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多元素、多变量、多元化的特点。在工程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从技术方式的角度思考,还应该从社会、文化和环境领域合理地考虑伦理道德价值问题。

4.“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分析能力、灵活的实践技能、创造性技能、沟通技巧、商业管理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开展工程伦理教育,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在工程活动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发展观。具体来说,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伦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正确认识工程活动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在合适的工程理念的指导下,做好决策、设计、施工、经营管理工作,在这之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5.“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是提高工程教育的教育水平的需要。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高校开展工程伦理课程,可以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工程建设是一项特殊目的的社会活动,对人类生产产生巨大影响,与人类生活,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在我国,与工程伦理这门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比如,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工程技术人员能否具有职业精神,将越来越受到群众的重视。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将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认真对待。

6.“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未来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标准。在他们的工作中,工程师应该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他们应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公正地将利益分配给工程师、雇主和客户。他们不应该接受贿赂,并设计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工程师不仅受雇于雇主或客户,而且对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负责。工程师应当能够对新建筑或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工程师应能够客观地制定有效的事故预防和治理计划。工程师应能够对他们不合格的工程果断说不。工程师应对社会、生态环境、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7.“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他们未来在工作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诚然,工程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他们违反工程伦理的原则,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后果。人们的安全将会受到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将会受到损害,这会使人类的长期发展蒙上阴影。工程师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平衡发展。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利益与责任之间,经济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新工科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人文视野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