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与组织形式研究

2019-04-03杨小花李芹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家庭教育

杨小花 李芹

摘 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这意味着社区服务日后将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社会背景下必须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与组织形式创新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指导模式

一、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生活上的过分溺爱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求也跟着增大了,家长对孩子们的生活需求总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会误以为所有的东西唾手可得,所有的事情轻而易举,丧失自立的愿望和能力。

家长过度地在孩子们身上倾注溺爱之情,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会让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孩子不做事,孩子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责任心也无从建立,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还会造就孩子任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二)学习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心切,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不管孩子的能力、习惯和兴趣,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或者盲目攀比,为了自己的面子,要求孩子样样优秀;或者家长自身的梦想没有实现,就把这份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圆自己未圆的梦。家长把过高的期望变成具体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有的要求孩子各科优秀,希望孩子成为全能的人,孩子不愿意就软硬兼施,强迫孩子学习。

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虽然掌握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具备独立生活、适应环境、团队协作的能力,孩子的爱心、感恩的心也慢慢泯灭。更多的孩子根本达不到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对周末班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望而生畏,容易丧失自我,变得郁郁寡欢。

(三)父亲参与度低

父亲的良好形象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然而中国几千年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禁锢着父亲的观念及行为模式,现代社会女性参与社会活动,与男性同样在外打拼,但男权思想依然存在,女性理应相夫教子,很多父亲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感受不到伟岸、坚毅的父爱,家庭教育失去了父亲理性的思考和呼声。

二、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使其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一)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大环境,提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是比较传统的,主要是对青少年爱心、文明礼貌、劳动、优良品格等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比较正规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德育教育和能力培养;而社区教育面就比较广泛,既有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未包含的内容,如社会公德教育。如果社区教育把社区的文明建设教育搞的有声有色,社区文明程度提高,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所受的教育与社区的实际现状相一致,社区教育与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必然会给青少年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担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让社区教育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绿色保障

家庭是社会的细跑,社会大环境、大气候,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既有利又有弊。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现象。如,家庭育子成材意识的增强与重智轻德的偏差;家庭经济收入与孩子超前消费的失调;社会信息量增多与家庭可控性减少等等,学校教育中重分数轻道德,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成绩轻身体锻炼等现象,都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偏差。这些现象说明了家庭教育的偏差导致了“重智轻德”现象的出现。

为此社区应当中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如:“家庭联谊”“我做合格小公民”“争做优秀青少年”“扶老助残”及文娱表演等,让青少年们积极参与,把在社区的生活时间变成受教育的时间,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敬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某些空白的社会生存知识得到补充。

利用社区学校有效的、现存的教育资源,充发挖掘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或场所,建立社区德育基地,是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旧思想观念的冲击、外来思想的输入、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在不同程度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念、生活态度和工作动机。而此时,恰好是他们人生中可塑性最强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的关健时期,因此,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务之急。应当开展各类教育娱乐活动,聆听先辈的革命事迹等活动来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学生。

通过这样多方努力,不仅使青少年受到的教育更全面,而且使社区教育内容更广泛,推动了整个社会知识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断改进,为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 , 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育的横向结构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三大体系组成的,三大体系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三大体系的衔接出现了问题,青少年的成长就会受到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教育的封闭性、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以及社区教育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种种反作用力。如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传递是通过社会环境产生的, 而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忽视了社区教育對青少年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事倍功半,这己是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不联手共建、齐抓共管,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有效衔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

我国的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学校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不起来,需要社区教育来承接,对于社区这块重要阵地,如果正确思想文化不去占领,那么各种不健康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社区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就必须敢于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面对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主动走向社区、依托社区,建立联系网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社区变为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同时,要在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清除社区内危害青少华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社区大环境。实践证明,只要政府重视指导,学校积极参与,社区齐抓共管,社区教育活动就一定能广泛开展起来,从而有效地改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社区教育对青少年再社会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教育不能仅靠家庭和学校,也要靠社区。特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尚不能完全实现青少年的社会化,必须由社区教育继续承接,使他们再社会化,做合格的社会成员。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要抓好这一环,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制定目标,社区、学校和家庭才能携手共建社会教育大课堂,使青少年在全社会的关怀下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家庭教育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