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背景下“三心”教育研究

2019-04-03孙佳雯刘璐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心教育研究十九大

孙佳雯 刘璐

摘 要:教育部长陈宝生早前提出的“三心”教育理念,即小学阶段要开心,中学阶段要活心,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对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三个阶段讲“三心”,需要政府、学校、学生扮演好在这场教育改革中的角色,本文试从这三个角度,以对教育“质”的提高提出一些微薄的建议。

关键词:十九大;三心;教育研究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当前教育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长陈宝生早前提出的“三心”教育理念,即小学阶段要开心,中学阶段要活心,大学、研究生阶段要静心,对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新时期,新理念。实行“三心”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学生扮演好各自在教育中的角色,这样,教育改革的“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竣工日期将指日可待。

一、“三心”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2017年9月14~1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来到北京十一学校就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行调研,考察过程中陈宝生部长发表了教育改革的讲话,他指出:“教育成功不成功要看学生是否快乐,在小学、初中要看学生是否开心快乐;在高中,则要看学生心活了没有,这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否接受到了对他们终生有影响的教育;到大学、研究生阶段,要看学生心静了没有,才可以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相对于传统的针对教师提出的“爱心、耐心、细心”三心教育理念,陈宝生部长提出的新“三心”教育理念则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概括地来说,即教育应做到让学生:小学阶段开心,中学阶段活心,大学、研究生階段静心。

十九大的召开,陈宝生部长提出的“三心”教育理念再次得到关注。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六次集体采访活动中,六位教育党代表发表了对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北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和郑州大学校长谈了对三个阶段讲“三心”的个人理解。如何达到这样一个教育理想?李希贵表示:“最重要的是在课程体系上,怎么通过可以允许学生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来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他自己,发现他自己,唤醒他自己,最终成为他自己”。刘炯天谈的是对大学阶段静心的认识;“我觉得是在这个层面上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用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包括意志品质的锤炼”,他还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要求,“办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挑战,就是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下心来教书育人,让学生静下心来”。

十九大报告提出教育要求,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长陈宝生的“三心”教育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倡导不同阶段对学生实行针对性的教育,这确实利于每个孩子得到他们想要的教育,他们喜欢的教育,自然会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实施“三心”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大环境要求

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也体现出对教育“质”的公平的重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量”的公平已经得到了解决。当前,应试化教育现象仍大面积存在,这种教育因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学生是否能得到有质量的教育根本无法保障。新时代,新诉求,也就必然要求新的教育理念。“三心”教育理念,就是倡导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应当接受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系列。在十九大开幕式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新时代的年轻人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是创新者的新源泉。少年强则国强,各阶段的教育方式不恰当,无疑会削弱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吞噬他们脑海里的创新意识。因此,青少年的教育必须引起重视,而“三心”教育所倡导的中学阶段的“活心”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是大有助益的。

(二)学校教育现状

当前,很多学校仍然有“一师兼教多科”现象,虽然老师不仅要有较强学科专业能力,而且不能缺乏必要的综合素质,但这是要求任课老师应适当联系其他学科思维,避免呆板教学,因为老师的思维“活”,才能带动学生活跃的思维。可是,毕竟“术业有专攻”,一些学校为节省师资成本,让语文老师兼教历史或地理,让数学老师兼教生物或化学,这样的行为有碍于学生从一开始接受专业的学科思维培养,是非常不可取的。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学校对于师资的投入,对于教师的工作管理分配,绝不可马马虎虎,绝不能以“差不多”来考量教师综合素质,而应严格执行“一师只授一科”的教学安排。

(三)受教育者自身状态要求

人的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者必然要遵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不应从小学到大学都接受同一状态的教育,既不能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又不能一直处于无压状态。当下,仍然有不少小学或小学教师对学生给予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本该活力四射、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倍感学习压力的沉重。过于加重学习的砝码,是无法合理平衡德智体美劳这五育的关系的,这必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心”教育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看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三、“三心”教育理念服务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过去五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增强”。虽然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教育只有走在改革的路上才能不断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时代的教育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为实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政府、学校、学生应尽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共同努力,落实“三心”教育理念,以实现“质”的公平教育。

(一)政府保驾护航

政府应落实好教育综合改革的措施,前提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贯彻实施好“三心”教育理念的前提。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教育要“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笔者认为这“四个倾斜”对解决当前我国的教育问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1.向农村倾斜。政府应积极落实好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促进与公平相关的教育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的发展差距。公平教育倘若都无法保证,何谈“三心”教育?

2.向薄弱学校倾斜。当前教育“由供给总量的短缺性矛盾,转变为优质教育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而“择校热”现象就是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结果。政府应从供给侧督导,改善薄弱学校教学支撑条件和扩大教育设施供给,增强薄弱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努力实现各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将更多薄弱学校努力建设成优质学校。另外,政府还应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健康协调发展。职业学校也是新增劳动力尤其是技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不可给职业学校戴“薄弱学校”的帽子,而应始终把职业教育学校纳入教育改革的范围。贯彻“三心”教育,教师为主要力量,政府要发挥其督导、支持的作用,才能为各地区输送优质教师。

3.向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落后,主要原因是师资严重缺乏,更别说优质师资。政府只有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才有利于更多优秀教师流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起来了,不仅有利于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文化素养,而且有利于带动其经济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如今贫困地区已基本攻克了从缺乏教育到普及教育的难关,而从缺乏教育到“三心”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坚定信心、循序渐进。

4.向困难群体倾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由于我国还未实现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政府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帮助因家庭困难而无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优秀学生,解决好困难群体的教育问题,不可让困难学生痛失接受“静心”教育的机会。

要让教育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除了需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政府还应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注重制度的严格性、科学性、全面性和贯穿性,以制度约束来为教育“质”的公平保驾护航,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社会更好发展带来强有力的驱动力。

(二)学校整饬学风

首先,各学段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尤其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不应以学习负担为主,而应注重德育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理想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全面的理想,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儿童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通过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教导学生学会善意对人,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以及养成良好的品质。这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诚心从教,诚心育人。当今社会,不少小学生缺乏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不够。只知道学习,而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个人发展的理想,当然无法享受学习的乐趣,学业更是难有所成。因此,学校要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培养学生从小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心中充满爱自然会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开心起来,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为了达成“三心”教育理想,课程体系的完善是重头戏。当今,我国正着力建设一个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国家。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去帮助在某一些领域特别拔尖的青年,有利于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坚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忽视培养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容忽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初中阶段开始,课程变多,如何让学生适应课程的大幅增设,并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积极作用,学校必须要完善课程体系:第一,增加初高中阶段理科的实验课程,将实验课与理论课齐头并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鼓励文科课程更多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更多了解外部世界,有利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飞跃。第三,保证体育课程贯穿整个学期,多运动有利于释放大脑活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善初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鼓励初高中生更多走出理论课堂,走进实验课堂、自然课堂、操场课堂,让教育“活”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习的心“活”起来,才能激发更多创造力。

接着,学校应该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思想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成长。要更多的挖掘传统教育中的优秀传统,用好国家提供的资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其他学校可以吸收北京十一学校等学校的教改经验,实行以走班为支撑的选择式教学,学生选老师,老师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自主的,这样就解决了长期提倡难以实现的因材施教的问题,让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成长的需要。另外,跟班教学模式不应盲目推崇,我们不仅要看到它可以让学生避免新学期换新老师产生较长磨合期的优点,还应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如果一直是同样的老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发展,“转益多师是汝师”,向不同的教师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思维方法。另外,由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喜欢的教学风格也就有所差异,换了不同的老师,很可能会挖掘出学生以往未体现的学习所长。所以,不管实行怎样的教学模式,学校都应该保证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允许不适应原先班级教师教学方法的学生有选择新的班级的权利。

最后,研究生导师的行为准则规范是当今高校急需补齐的短板。近年来,接二连三传出高校导师欺凌侮辱女大学生,抑或研究生导师以掌握学生毕业大权威胁学生为其“干苦力”的丑闻,学生成了某些有失师德的导师的奴隶,从而失去了属于自己静心学习、钻研的大量时间,甚至有同学因这象牙塔过分的“学术苦力”压榨而自杀。因此,严肃整饬研究生阶段“学术奴隶制”现象必须得到学校的重视,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学习,一起合作课题,但对于把课题完全撒手给学生,却把成果只署名为自己的导师,必须严惩不贷,以正学风。

(三)学生勤自省

“三心”教育理念倡导小学阶段要开心,不是说让学生就只顾玩得开心,而是说学生应在课堂上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在课后利用更多的自主时间去培养兴趣爱好,发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受学习与生活的快乐,努力塑造成积极阳光的健全人格。

在中学阶段,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都有所加重,学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开始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马克思原理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性原因。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中学阶段的学生应主动建立自我要求,通过学习策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如元认知计划策略等。此外,要多思,激发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要多问,并树立自信心,勇敢表达自己的创新性想法,这样才能使学习的心“活”起来。

大学阶段以至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到了成熟稳定的阶段,学生此阶段要学会沉潜下来,静心钻研学习,提高自我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严济慈先生认为,大学生学习过程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書)”。大学课程高难度,听课需静心,除了听课以外的“看”和“用”则更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静心学习,探究知识,争取创获甚夥,这是大学生应该追求的。研究生应尊重导师,也须牢记以平等为重,对于侵犯侮辱自己的导师要敢于发声维权,对过分压榨自己的导师要向学校及时反映,切不可轻视自己的生命。

通过政府的宏观控制,学校的积极落实以及学生的身体力行,学生的学习生涯将会是一个充满快乐的探索旅途,而不会是背负重压被动学习的痛苦过程。以人为本,积极实施“三心”教育理念,更多健全人格的创新型人才将会涌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也未来可期。(指导老师:杭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先锋队,2017(32):5-24+48.

[2]蔡继乐.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0):22

[3]谈松华,王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J].人民教育,2011(18):2-6.

猜你喜欢

三心教育研究十九大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