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黑龙江优秀精神?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2019-04-03吕聪玲兰虹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吕聪玲 兰虹

摘 要: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的独特的文化资源,为黑龙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重要载体。本文从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层面阐述黑龙江优秀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

关键词:黑龙江优秀精神;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见》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黑龙江优秀精神,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的民族精神,为黑龙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最为鲜活厚重的载体,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育人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完美结合,有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黑龙江优秀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黑龙江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红色文化,在黑龙江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如“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闯关东精神”,还有今天的哈尔滨所特有的“冰雪文化”等。其本质内涵可以概括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勇于挑战、开拓进取的爱国精神,开放包容、众志成城的创业精神。[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迎接已经开启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回答好这个课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能力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3]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幸福感”、“获得感”,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的独特的文化资源,我们应立足黑龙江实际,凸显黑龙江文化特色,通过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高度融合,充分发挥黑龙江优秀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首先,黑龙江优秀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黑龙江大地上涌现的一代代黑土人用生命、鲜血和汗水浇铸的革命史、创业史、改革史的高度凝练和总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引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其次,黑龙江优秀精神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统一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如何将“高大上”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通俗、接地气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呢?经过本课题组两年左右的调研,我们把教材内容、黑龙江省情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把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过参观纪念馆(博物馆)、重走抗联路、找寻英雄足迹、倾听北大荒故事等以黑龙江优秀精神为依托的形式开展起来。这些教育资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很熟悉、接地气,是先辈们优秀的智慧结晶,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体验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同时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4]

二、立足黑龙江优秀精神,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推进黑龙江优秀精神进课堂,完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内实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众多富有感染力的人和故事,教师应充分挖掘黑龙江优秀精神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等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适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例如,可以在课堂组织开设“铭记英雄人物,传承黑龙江精神”专题讲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一定周期来承办讲坛任务,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调研等方式确定讲坛主题、主讲人,小组可以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纪念馆和社会走访等了解黑龙江英雄人物事迹背后的那段开放包容、奋起抗争、艰苦奋斗的历史,小组通过讲坛的形式引起青年大学生的普遍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从而增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课内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堂情景剧的方式展现,学生通过情景劇重现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在断绝粮食、药品、食盐等补给和部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抗日的情形。重现成千上万的复原官兵、知识青年、革命干部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的情形。重现大庆石油会战时,铁人队伍手拉肩扛运钻机,盆端桶提取水,硬是用5天时间打出了一口井的情形等。通过课堂情景剧的实践模式,使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把黑龙江优秀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情景剧从确定题目、编写内容到分配角色、反复排练又需要学生的创新、努力和配合,无形中又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

(二)推进黑龙江优秀精神进校园,完善校园实践教学模式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黑龙江高校大力弘扬和传承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完善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联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部、宣传部、校团委等)或者学生社团将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渠道多样化。高校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以黑龙江优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有关“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哈尔滨冰雪文化”等优秀精神的诗歌朗诵创作大赛、小品大赛、知识竞赛、冰雕雪雕大赛等,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体验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魅力,精神境界得以升华。高校还可以通过讲坛或是讲座的形式邀请老一辈石油工人、老一辈关东人民、北大荒的开拓者们,通过他们的讲解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大学生感受黑龙江优秀精神的真实性,潜移默化的将龙黑江优秀精神内涵铭记于心并传承下去。

(三)推进龙江优秀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学习黑龙江历史传统、了解黑龙江优秀精神、提升道德素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课堂,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有北大荒博物馆、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东北抗联博物馆等。其中北大荒博物馆将几代北大荒人用汗水、泪水、血水创造的历史,和五十多年取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凝固、浓缩于其中,是传承北大荒珍贵精神文化遗产,以激励今人和鼓舞鞭策来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深入贯彻学习“北大荒精神”,培养学生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学生敢拼敢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增强学生们的不计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军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对中国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主权的重要罪证,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参观学习进行“不忘国耻、立志图强”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们大学生爱国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的决心。东北抗联博物馆生动、全面地展现东北抗日联军14年光辉历史,真实还原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里面对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殊死抗争,坚贞不屈,他们用生命使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闪烁出夺目的光彩,为龙江大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参观东北抗联博物馆,让同学们对抗联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倍增爱国情,牢记英雄志,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东北抗联精神早已成为一种传承不息的信仰。这种信仰,也将激励着我们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肩负责任和使命,精诚团结,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三、结束语

黑龙江优秀精神为黑龙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政治方向。因此,黑龙江高校要重视黑龙江优秀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运用,将黑龙江优秀精神和本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结合起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有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參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人民日报[N] 2017年3月1日.

[2]兰虹 遵循历史逻辑 凝练黑龙江优秀精神 边疆经济与文化[J].2018年2月.

[3]葛晨光 肖泽昌 实践教学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 中国教育报[N]  2018年11月21日第11版.

[4]李罕 地方文化资源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南昌文化为例 当代教育实践与与教学研究[J]. 2018年6月.

[5]百度百科 北大荒博物馆[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大荒博物馆/8497156?fr,2018年11月12日.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践教学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