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2019-04-03王春秀

求知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教学评价翻转课堂

王春秀

摘 要:文章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结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研究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以系统论观点研究了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模型,探索了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含义和评价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发展。最近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国内外众多教师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规律、认知规律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目前,教育管理者对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及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推进比较重视,对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探究极少,通常对传统教学评价指标稍做修改就用来评价翻转课堂教学,导致不能合理评价教师教学情况,不能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测定、衡量、价值判断,无法给教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评价改进意见,不利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应用,不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还是空白,考虑到高职教学内容和学生等特点,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將高职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研究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探索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内涵

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视频录制、网络自学、协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都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结构、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1.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后学生做作业和复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生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师生在课堂进行探究、交流、合作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传播者和课堂管理者,学生是知识接受者。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是学习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2.重构教学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内化”在课后完成。翻转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流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由学生在课前进行,教师提供视频和在线辅导答疑,“知识内化”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给予辅导,师生、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

3.变革教学结构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有课前在线学习和课中讨论交流两个环节,学生是自主学习者和知识探究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课前在线学习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启发、帮助与引导,师生课中讨论交流必须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学习中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讨论专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

4.和谐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讲授还是师生交流,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对多的教学形式。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还是在课堂上师生、同学互动交流,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教学视频的进程,可以提出问题,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主动权,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

5.革新学习方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可以自由设计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开展协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可以与同班同学、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与校外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此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网络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是解放了课堂讲授时间,使得学生课外学习和活动时间得到“延长”。

二、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可测性原则

评价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判断高职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指标体系应该是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评价指标应容易被理解和可操作,其评价项目和要素具有可观察性、可感受性、可测定性。

2.系统性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改变,评价指标应系统地反应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中的总体表现。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利用评价指标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实施具体情况做出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学实际相吻合,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学规律要求,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

4.适应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适应高职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把评价作为手段,为教学改革服务,适应高职教学的实际需要。

5.方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反映高职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实际,应充分体现翻转课堂教学内涵和特征,评价结果应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其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模型

1.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组成。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系统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由知识讲解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员、组织员,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认知主体、知识建构者;“教学内容”由一本教材转变为多种学习对象与教材相结合;“教学媒体”由辅助教师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辅助教师“教”、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在系统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中心,将“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优化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模型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内涵和系统构成要素分析,根据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对影响“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要素的因素进行搜索,获得50余项指标因素,采用管理科学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经三轮专家咨询,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指标因素,得到14项评价指标,构成了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模型图,如下图所示。

四、高职翻转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学生的评价

在高职翻转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课前高质量完成视频观看和实战锻炼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非常关键的环节。此外,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表现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的提升。

(1)观看视频。按照预设的教学进度安排,及时完成视频的观看,努力理解观看的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展示,准备课堂讨论、交流的问题。

(2)课前练习。根据学习要求,回答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观看视频后,完成自测题及教师预先布置的练习和操作实践。

(3)课堂气氛。传统课堂中除了教师准许的小讨论,几乎不让学生自主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约束了学生的发展。翻转课堂中课堂气氛主要观测学生大胆提问、讨论热烈、发言踊跃等。

(4)教学效果。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共享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提出问题,善于发表见解,兴趣浓厚,乐于参与,敢于动手操作。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均得到应有的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

(5)能力提升。观测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交流能力,操作实践能力。

2.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正确评价,都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1)教学目标。目标具有明确性和具体性,符合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要求。

(2)教学态度。对教学工作热情高、全身心投入,遵守教学纪律,为人师表,关心学生,严格要求,教风良好。

(3)教学方法。体现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技术改进教学,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善用教学技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明确。

(4)教学组织。精心组织和控制“课前”“课中”教学环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能及时、合理地改进教学计划。详细安排课前学生观看视频和自主实践练习,督促学生接受信息和巩固复习。课中组织好学生学习情况检查、专题讨论、互动交流,弥补课前学生学习的不足,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5)反馈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个人评价和对小组评价的良好结合。

3.教学内容的评价

与传统教学模型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除了师生面对面的讨论、传授内容外,还有大部分教学内容是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出来。

(1)授课内容。教学内容正确,突出重点,剖析难点,深入浅出,富于内涵,具有引导、启发作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视频。视频素材时间长度适宜,与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视觉效果好,互动功能强,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设置能促进学生思考或复习重点知识点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4.教学媒体的评价

教学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是通过承载教学信息的软件和硬件平台支撑,教学媒体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组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1)教学平台。平台构成要素能满足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视频、习题、课件等教学资源丰富,能起到辅助教师“教”、促进学生自主“学”、协作交流和情感体验的作用,操作方便,响应及时,运行稳定。

(2)教學课件。安全可靠,页面设计友好,文字、图片编辑、声音配置等有利于学习,获取、加工信息便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 (8):79-83.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

[3]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董黎明,焦宝聪.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8-113.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教学评价翻转课堂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