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要求 “新”教师
2019-04-03曾繁陆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阐明了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围绕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新要求;“新”教师
因此在新时期的师德师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高度,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新”教师须要具备以下素质:
一、 教育观念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综合实力迅速强大,科学发展迅速,人类社会创新发展趋势越来越快,这突显了教育要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潜能和才能,培养具有综合素养与创新的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基层教育者,也同样要跟进时代的脚步,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认知生活中的知识”等,这些都是新的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有教会学生不仅会低头看路,还会抬头看天,注重引导学生要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创新意识思想。在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观念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 以德育德应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师的素养应是德育为先,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尊重、關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在基层的教师也要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结合起来,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为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教师的灵魂是德,是最宝贵的。我们既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有对教学工作“任劳任怨”的恒心。开拓、创新、进取、无私、奉献,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的品德素养必定是立德树人的源泉和根基。
三、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价值
教书育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掌握广泛的文化知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的大胆实践和探索,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里中指出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总要求,使我更深刻地认识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教研,不断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与他们为伴,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论,才能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同时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专业知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执教公信力,更能为体现“新”教师的人格塑造要求。
兴国必先强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新时代的“新”老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简介:
曾繁陆,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同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