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中医今安在,石库门深处有大家

2019-04-03黄祺

新民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名医老中医海派

黄祺

电视剧《老中医》刚刚在央视热播结束,陈宝国、冯远征、曹可凡、许晴等一众老戏骨塑造的各色老中医人物,生动而贴近历史,带着观众一窥上世纪初中医各派在上海滩百家争鸣、各显神通的热闹画面。

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坐诊。

百年前的上海,市场繁荣、人口流动,全国各地的中医带着各自绝活,闯荡上海滩,如能在上海立足扬名,才算得上真正的名医大家。

無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那些医技高人一筹、医德受人尊重、医术与时俱进、博取众家之长的中医流派,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后牢固地树立起自己的金字品牌。这些医派代代相传,互相交融,促进独特的“海派中医”形成。

“以前看中医,石筱山骨伤好,顾筱岩疡科好,韩哲仙治黄疸……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陈红专不无骄傲地介绍着“海派中医”的辉煌历史,他说,“海派中医是我国近代中医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以当时上海的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对于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更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

现代西医进入中国不过百年,在此之前,中医经过千年发展和沉淀,成为当时的中国人治病、救命唯一可以依靠的“先进技术”。直到西医从上海、广州等埠登陆,形成中西医并存的局面,中国患者逐渐接受西医,至今,大多数国人对中医和西医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管中医西医,治得好病就是好医。

看了《老中医》,很多观众会有疑惑:当年上海滩上大名鼎鼎的名中医们,他们的传人如今在哪里?上海还能看到名医大家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上海市名中医颜乾麟教授坐诊。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就开始保护中医传统文化,重视传承名医大家的医术和学术。1993年,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在位于石门一路67弄1号的上海市中医门诊部内成立开张,这个隐藏于闹市石库门中的诊所,寄身于一幢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三层小楼中。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的成立开风气之先,是当时全国中医界的创新之举,其目的是将上海顶级水平的名中医汇聚于此,一方面方便百姓看病,另一方面则承担着中医传承的重任。1997年,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与上海市中医医院合并,继续保留“上海市中医门诊部”与“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称号。众多名医,悬壶于此;四方百姓,纷至沓来。如今,它被大家亲切地唤作“石门路门诊部”,正为海派中医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至今25年过去,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石仰山等已故中医大家,都曾在石库门里的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为患者切脉诊治、授业教徒。如今,这家汇聚当代上海名医大家的诊疗所,仍然每日患者络绎,许多病家从外地专程赶来,只为得到中医大家的诊治。

闹中取静的石库门里,藏着“海派中医”的今日缩影。

名医齐聚,拿出真本事

石门一路靠近威海路,上海繁华市中心的“后街”,石库门建筑群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每天,石门一路67弄弄堂口总是比别处热闹,人来人往。

从弄堂口向里走几十米,就是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门面不算开阔,但内里却是古色古香、别有洞天。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经有70多位名医在此开诊,其中多位是“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

按照如今的说法,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是一个名中医多点执业的平台,新的机制为江浙沪一带的名医们打破了开诊地的限制。

另外,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特别关注患者的就医体验,在上海率先提供一人一诊室的服务。为方便和满足外地病人的就诊需求,诊疗所还开设函诊业务,为全国各地患者提供免费代送中草药上门服务。诊疗所成立至今已接待患者200余万人次,每月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

首届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曾在上海市名老中医诊所坐诊多年。《老中医》主人公翁泉海的人物原型,是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一丁甘仁,他创立了“丁氏内科”,如今开枝散叶,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名家,而裘沛然先生就是“丁氏内科”的传承人之一。

诊所负责人金芳已经在上海市名老中医诊所工作了二十多年,当年,每周三中午,金芳会跟车到徐家汇裘老家中,接裘老到诊所。半天的门诊结束,诊所的汽车再将裘老送回家。“这些老人,对诊疗所有特殊的感情。”金芳告诉记者,诊所为名医们提供的这些服务,是对名医们的尊重与体贴,至今,对于年龄较大或者有需求的名医,诊所依然坚持接送到家。

当年,能够成为上海市名老中医诊所的坐诊医生,是一种荣誉。

1993年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在石门一路开张,25年来,众多名医在此坐诊。

记者采访这天,颜乾麟先生正在诊所坐诊,而颜先生父亲、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生前一直在诊所坐诊。

颜氏内科起源于江苏孟河医派。孟河四大家族中的马培之学生众多,著名者如武进丁甘仁、无锡邓星伯、丹阳贺季衡。贺季衡学生有颜亦鲁、张泽生等。颜亦鲁先生就是颜德馨之父,亦为海派中医颜氏内科创始人。

“我父亲说,名老中医诊所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一个基地,也是鉴别医生水平的地方。水平高,患者就找你,水平不行,就没人找你看病。” 颜德馨教授晚年身体衰弱后不再出诊,于是要求儿子颜乾麟和女儿颜新继续到名老中医诊所服务,作为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每次回家父亲会问我:今天病人多不多?病人多,说明疗效好。”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作为颜氏内科第三代传人的颜乾麟先生,不仅传承和发展了颜氏内科,他培养的高徒也桃李天下。颜乾麟先生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是国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颜乾麟先生善治心脑血管病、老年病,从医已经50多年,看病时却始终谨慎谦虚。“我们颜氏内科诊病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用药精确、剂量小但疗效好,一个是医生态度好、问诊详细。”颜先生为每一位患者尽心诊治,但诊疗费却曾多年不变。

在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宽敞的诊室里,围坐着三四位跟师的学生,颜乾麟先生与患者之间的一问一答,一举一动,被新一代颜氏内科传承者们一一记下,所谓耳濡目染,正是如此。

重获粉丝,“老中医”不是“老古董”

电视剧《老中医》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主人公翁泉海设立讲堂,他不仅请沪上其他名医到自己的讲堂讲课,还邀请西医医生讲课。这段情节讲的是“海派中医”最大的特色——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与时俱进。

西医逐渐被国人接受后,中医曾压力重重,但“海派中医”在彼时就突破传统、接纳新观念、新技术,传承和发展。“徐氏儿科”和“董氏儿科”,就已经在上海传承百年。与创立之初相比,儿童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技术也日新月异,但两个儿科学术流派却依然受到患者欢迎。在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两个海派中医儿科流派传承人,依然在为广大民众服务。

“徐氏儿科”是上海本土医派,起源于清代。“徐氏儿科”肇始于徐杏圃,奠基于徐小圃,中年名噪沪上。

上海市名中医、原上海市中医医院虞坚尔教授是“徐氏儿科”第三代传承人。“过去,孩子生病大多因为营养不良,后来经济发展,传染性疾病多起来。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了,孩子的病也发生了变化,过敏性的疾病多了,性早熟出现了。我们中医儿科要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学术。”虞坚尔教授说。

在小儿哮喘、性早熟等疾病的治疗上,“徐氏儿科”发展出自己独到的治疗理论。在总结几代学术继承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徐氏儿科”将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和稳定期,实行“三期分治”,以“内外合治”的手段,内治以健脾、化痰、补肾、平喘为原则,以 “平喘方”治疗哮喘,取得了较好效果。

传承“徐氏儿科”注重潜阳育阴的学术思想,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虞坚尔教授创“抗早2号方”防治小儿性早熟,也得到了很好的疗效。

“董氏儿科”开创者董廷瑶,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被全国中医儿科界誉为当代中医儿科之泰斗。董廷瑶教授的代表性传承人董幼琪和王霞芳教授,均为省市级名医和全国名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他们都在名老中医诊疗所坐诊。

“董氏儿科”创立了“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和 “临证九诀”的辨证思路及小儿用药六字要诀;创立了外感热病“择途逐盗”法等诸多法则,及家传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等特色技术和特色制剂。

很多患儿家长目睹“董氏儿科”独特的技术,大呼“神奇”。比如用针刺四缝穴及“开胃贴”外敷脐部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用“火丁”指压法治疗小儿吐乳症等等,看似简单的疗法,治愈率却非常高。

上海市中医院“石门路门诊部”药房。这个门诊部提供“纯中医”服务。

中医传承,让沉重的话题变年轻

为了强化中医流派的传承,除了在1993年开设上海名老中医诊疗所,上海还设立海派中医建设项目,探索以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流派传承基地的形式发掘整理中医名家和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临床特色,并在院校之外探索师承教育。后来,上海的这些经验被推广到全国,促进各地中医的传承发展。“传承是魂、是基础,没有搞清楚自家流派的特色、优势,何谈创新与发展。”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原副院长、上海中医学术流派分会主任委员胡国华教授说。

胡国华教授是“朱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师从朱南孙。

朱氏妇科奠基人朱南山是江苏南通县四甲坝合兴镇人(今属海门),1916年到上海行医,统治内、外、妇、骨伤科,晚年以擅长妇科著称,创“妇科十问歌诀”。由于他对疾病辨证确切,往往一帖有效,当时人称“朱一帖”,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1936年朱南山斥资创办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后其子朱小南接任,为海派中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第三代传人朱南孙承前启后,将朱氏妇科医术名方流传于世,带教学生桃李满园。朱老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第四届国医大师,至今已98岁高龄,仍坚持每周看诊。

胡国华教授是天津哈荔田教授的研究生,1990年底拜朱南孙为师,全脱产跟师三年,每天跟师抄方,领悟朱老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现已是上海市名中医。

他体会,当今中医药学院教育和拜师学习两种方式相辅相成,若有机会跟名师、肯钻研,无疑能够让中医医生加快成長。

除了跟自己流派的老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学生还被要求去其他的流派名医那里,学习他人特长,然后融会贯通。这一幕,在电视剧《老中医》里也有所体现,当年在上海滩上成名成家的中医,都吸纳了众家之长,绝不故步自封。

说到传承经典,“张氏内科”传承人朱凌云教授,拿出了厚厚一本《海上名医张元鼎流派研究》。朱凌云教授团队花了三年时间,整理出张氏医家后代珍藏的大批清道光年间医方秘诀,首次向世人公开,这些医方过去“传内不传外”,甚是神秘。

编撰这本著作时,研究者们发现了一张药方母本,传承者以工整的毛笔字,一笔一划抄写母本,张氏内科的经典经验,就这样代代相传。

张氏内科起源于上海,历时370年,如今已有第十四代传承人。朱凌云教授师从第十二代传承人、国医大师张镜人先生。

朱凌云教授介绍,张氏内科名医辈出。张镜人先生不仅是名医,还是社会活动家,张先生国学功底深厚,诗书画均颇有造诣。跟师二十多年,朱凌云教授不仅学到了医术,也学到了张先生的医德。“张老从未在门诊诊察期间小息一会儿或者上一次卫生间。他从不主动叫病人离座,哪怕是讲话滔滔不绝的病患,张老也是耐心听述。”

“中医的思想没有变、中医的道理没有变,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好地发展中医,让它为现在的患者服务。”朱凌云告诉记者,抗菌素出现之前,患者高烧不退,张氏内科就有很好的退烧之法,这些中医的治疗方法,至今仍然在治疗中发挥很好的疗效。

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成立至今26年,在这里,医脉传承、流派竞放,海派中医百年精华,浓缩在一幢小楼之中。

猜你喜欢

名医老中医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海派剪纸
老中医坐诊
便秘应该怎么吃?名医这样告诉我们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名医
周来兴老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思路与经验
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