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一流”视角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2019-04-03卫飞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双一流仪器

卫飞飞, 钟 冲

(西南交通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四川, 成都 610031)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提升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科教领域得以迅猛发展,特别是国家对于高校科研方面的投入,有效地充实了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但同时,也对设备的管理、维护、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多数重点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均在30台以上,设备总金额高达千万元级,但平均使用率却不甚如人意,只有不到25%[1]。在此种情况下,合理进行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2-3]。目前,已有一定数量的高校基于仪器设备管理的需要和受众群体的需求,响应国家的号召,借鉴国外高校模式,实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提升设备使用率,以便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 国内代表性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

现阶段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多是围绕着共享中心、信息化平台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4个主要方面展开。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基于学校自身状况,设立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发共享平台”,并成立以主管校长负责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领导小组”统筹平台建设。依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校、院、实验室三级管理,设立校级和院级两级共享平台。所有共享开放的仪器实行有偿使用。学校对于收取的测试费进行收支两条线的统一管理,大部分测试收入均用于设备的维护支出[5],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浙江大学则根据学校学科特点,成立了理化测试中心、农生环测试中心、材料与工程测试中心(电镜中心)三个分中心,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医学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服务管理[6]。学校通过建立大型仪器网络共享系统对仪器设备进行电子化管理。所有仪器都链接入网,在平台上可直接进行设备的查询、管理、预约。此外,浙江大学同样实行大型仪器有偿服务制,并设立了相关的共享维修基金,根据设备的开放程度,给予20%~60%的补贴,从而鼓励仪器共享。

重庆大学将仪器设备分为通用性仪器和专业性仪器,并依据仪器设备类型进行不同等级、层次的开放共享。校级仪器共享平台以通用性仪器为主,院级仪器共享平台以非通用性仪器为主,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具有开放服务条件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整理入网并将设备相关信息整理后上传,供用户查询。此外,重庆大学还建立了相关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每年组织专家对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考核,对综合效益突出的设备管理团队进行表彰,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

山东大学则根据“目标明确、制度完善、分类管理、高度共享、效益明显”的建设原则确立了“专管专用平台”“专管共享平台”和“校管共享平台”三大类平台[8]。其中,在“专管专用平台”中大部分是科学家自用设备和涉及科研保密类研究项目的设备,由科学家及团队自筹经费购买,团队需自行维护设备。“专管共享平台”则为学科专用设备,虽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但由学院或学科平台进行维护,学校根据开放情况对维修等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而“校管共享平台”则由学校管理并设立相关中心团队负责,由学校负责提供仪器设备采购的相关费用及维护费用。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共享平台建设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以上高校在大型仪器共享方面的典型做法可见表1。

表1 国内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的典型做法

2 现阶段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现阶段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经过了几年的建设,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有待解决。

2.1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体制建设仍需加强

相关的制度建设仍有待提升。首先是对于整体平台的规范管理方面的制度有待加强,尤其是院级及其他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制度建设。其次,对于共享后的考评机制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方面的机制建设上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科目、不同受众、不同团队之间的差异性,在大标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的考评机制,从而更好地平衡不同平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再者,虽然共享制度在日益完善,但制度的落实和相关团队的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管理团队对应的日常考核机制、晋升路线、待遇等方面。

2.2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共享机制,但共享程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学科平台及院级平台仪器的共享可能未能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同时,尽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一定的周期,但开放共享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落实,有的团队和教师的共享理念相对不足,从而使得某些归属团队管理的高精尖和相对冷门研究的仪器设备的共享程度较低。

2.3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信息化条件待完善

虽然大多数高校都为大型仪器设备搭建了信息化共享平台,但平台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应用层面,多为仪器设备信息记录及查询,仪器租借预约及计费功能。共享平台与其他校内教学管理、设备采购等信息化系统相互独立,并未完全实现信息有效共享,缺乏更深程度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不能对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撑作用。此外,还缺少对移动端设备的支持,不能适应新时期广大师生对实验室管理更加高效便捷的需求。

3 下阶段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与发展建议

针对现阶段在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在广泛调研国内相关高校经验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3.1 思想理念的转变是根本途径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运行离不开学校、学院、教师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思路和观念的真正转变,才能带来平台的长远发展。在制度的支持下,学院和相关具有号召能力的学者、教授应成为共享平台的“代言人”,转变以往以“小团队”为主的思想观念,对于可以进行共享的仪器,应抱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科发展的观念,欢迎相关学者来使用,并在可能限度内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促进高校的学科发展。

3.2 健全的共享机制是基础保障

完善的机制建设是保证平台平稳运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更要实时注意对于相关机制的完善与修正,使平台建设在不同阶段都能朝着阶段目标稳步前进。具体来说,可以借鉴四川大学的经验,在平台建设初期,做好相应的设备购置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对于不同设备的调拨及布局做好相应的顶层设计;需设立相应的具有一把手牵头及相关专家构成的委员会,多部门共同参与,严把论证关。在仪器采购时,应注意规范相应的流程,在购买时签署相应的协议,严把仪器质量关。在仪器使用过程及平台建设的后期,做好相关的考评和跟踪考核,对使用不足的仪器进行调拨。

3.3 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有力支撑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从而为共享平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基于不同高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举例来说,如果高校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开发能力较强,那么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具体的情况自主研发,这样建设的信息系统相对来说更能符合本校具体情况,体现本校特色,但同时对于学校基础支撑及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则相对较高。目前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均采用自行开发的方式[9-10]。如果高校自身的实力有限,则可以与相应的公司合作(例如天津基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万欣计算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公开招标,选择适合学校的系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上线周期,减轻了学校的研发压力。山东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采用此种方法。

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还应注重整体的统筹规划。在实现了基础的仪器信息查询与预定等功能后,应注重对于后续功能的扩展和完善,为下一步进行深入的共享与开放打下基础。如对共享设备的智能控制、对仪器的评估监测、对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对实验仪器从查询—预约—导航—开启实验—结束实验—支付费用—评价服务整体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及移动客户端应用的建设等。

3.4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重要资源

好的管理团队对于平台的健康平稳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研资料显示,国外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平均占教职工总数的18%左右[11],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管理团队人员则普遍低于此标准,大部分高校共享平台的管理团队人数在20~60人左右。可见,从数量上而言,现今实验技术队伍的人员配置仍有所缺乏。当然,在人员配置上并未是越多越好,需要按照平台大小、仪器的数量和平均使用次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人员的需求,统筹规划、按需设立,不盲目追求数量上的突破。此外,团队建设还要注意人员的培养与管理,不能将管理人员仅仅定位于仪器的看管者,而应该将其定位于学校科研实践活动(实验类)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方面注重对于管理团队的培训,开设相关的课程和业务竞赛,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团队进行相关的实践和创新,做好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工作,促进平台的健康发展。在人员的构成方面,可以借鉴浙江大学的模式,通过多渠道招募,将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相结合,体现综合效益。还可以通过招募硕、博研究生助理补充团队。这样一方面丰富团队的人员配比,另一方面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

3.5 合理的经费投入和适当的激励机制是运行抓手

大型仪器设备通常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在实行共享机制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维修经费的来源,解决后期设备的维护问题。做好合理的经费使用规划,有利于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少学校例如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实行仪器共享机制后都将实验仪器的使用费用划拨出一部分设立专项的维修基金,用于解决仪器设备的维修问题[12]。在此方面,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维修基金使用的审核机制,可以按照仪器的使用年限、使用情况、开放情况对其维修补贴设立一定的权重,从而更好地使用仪器设备的维修专款。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立相关的定期维护基金,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有利于更好地延长仪器的使用年限,延缓折旧。

此外,在共享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发挥激励政策的抓手作用,充分调动参与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13]。因为大型仪器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较多的考评环节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无法通过单一的实验参与人数、实验次数等进行评估。在此种情况下,确立合适的考评方式和权重比例对于相关的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为避免不同学科间相关实力差异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学校在不同等级的平台评比中需注重相对的平衡,对较弱和较为偏僻的研究领域共享平台在合理的限度内予以帮助、扶持。

4 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重要的科研资源和宝贵财富。做好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是相应国家号召,更是整合优化资源配置。这对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开放共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便止步不前,仍需不断完善和建设。面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进行纠正;对于相关的宝贵经验更应及时地总结、借鉴,取长补短。全面地实现大型仪器的共享仍任重道远,需要国家、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双一流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