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后肛门功能恢复观察
2019-04-03宗殿亮何洪芹王文进宋东旭张文天
宗殿亮,何洪芹,王文进,宋东旭,张文天
直肠脱垂是由于直肠黏膜、直肠全层、肛管、乙状结肠下端发生位移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人群多为儿童、经产妇、老年体弱者[1-2]。该疾病是一种不常见良性疾病,在肛肠疾病中占0.4%~2.1%,但仍会引起排便失禁、感染、出血等症状,既增加了患者痛苦也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3-4]。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病因设计了200多种手术,可分为经腹、经会阴两大类,但术后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5-6]。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时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一直存在争议。Altemeier手术由北美学者Mikulicz提出,并由Altemeier对该术式进行改良,临床应用中治疗效果显著,在北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7-8],但改良Altemeier手术国内尚未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使用改良Altemeier手术对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4例直肠脱垂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31~45岁,平均(38.24±6.21)岁;直肠脱垂长度7~13cm,平均(10.24±2.33)cm;病程17~27个月,平均(22.29±4.24)个月;直肠脱垂分度[9]:Ⅱ度直肠脱垂19例,Ⅲ度直肠脱垂28例;对照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31~45岁,平均(38.38±6.35)岁;直肠脱垂长度7~13cm,平均(10.52±2.40)cm;病程17~27个月,平均(22.51±4.33)个月;直肠脱垂分度:Ⅱ度直肠脱垂20例,Ⅲ度直肠脱垂27例;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直肠脱垂长度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直肠脱垂诊治指南》[10]中直肠脱垂相关诊断标准;②18~65岁;③初次接受手术治疗;④患者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后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伴有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或直肠肿瘤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③语言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存在手术禁忌症者。
1.3 方法
(1)术前准备:两组术前均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免疫等常规检查,同时作机械性肠道清洁,留置尿管。
(2)对照组:行Altemeier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取截石位,在肛周缝合4~5针,暴露齿状线后将脱垂肠管拖出肛门外;使用电刀于齿状线近侧2~3 cm处标记切开线后逐层切开外层直肠,打开前方下降的盆底腹膜,切开外肠管,翻转复位,展开脱垂的内层直肠与部分乙状结肠,并在靠近乙状结肠、直肠近端结扎系膜血管直至近端肠管预切除线远端水平处;于直肠后方肛提肌成形、切除多余盆底腹膜、抬高重建盆底,最后确定近端肠管预切除线,离断近端肠管,单层或双层吻合两肠管断端。
(3)观察组:行改良Altemeier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后取截石位,在肛门12、2、4、8、10点处各缝合5针牵引线,牵开肛门后暴露齿状线,在无损伤卵圆钳帮助下将脱垂肠管拖出肛门;齿状线近端1~3 cm处电刀标记预切除线,完成后超声刀环形切开外直肠直至肌层;打开前方下降盆底腹膜,进入盆腔后游离直肠周围系膜;往两侧及后方环形切开直肠、乙状结肠,翻转、复位后暴露内层肠管及系膜;牵拉拖出的直肠和乙状结肠于无张力状态下选择肛门外3 cm左右作为肛管上缘进行肠系膜(靠近乙状结肠结扎系膜血管),随后进入直肠括约肌裂孔,两侧括约肌自上而下缝合2~3针,还缩直肠周围括约肌;切除多余盆底腹膜,缝合盆底腹膜与直肠或乙状结肠前壁,抬高重建盆底;最后确定近端肠管预切除线,离断近端肠管,双层吻合两肠管断端。
(4)术后处理:①禁止饮食饮水,术毕5 d内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行为(双膝跪卧、下蹲、手拎重物等),并给予患者补液、肠外营养等治疗;②一般术毕24 h内可拔除尿管,患者解除禁食后食流食,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若患者存在排便困难现象可使用乳果糖或福松等帮助患者排便,避免排便不通畅增加腹压;③术后1周病情平稳、吻合口无出血可行提肛训练,即吸气时收缩肛门,屏息2~3 s后呼气,放松肛门,10组/次,5组/d;④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大便通畅等。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长度、出血量、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患者入院及手术后3个月反院复查检测ARP、AMCP,评估便秘、肛门失禁评分;使用安徽合肥微机所生产的ZGJ-D2型智能双导肛肠压力检测仪检测ARP、AMCP,患者检测前排空体内大便,取左侧卧位,放松身体和肛门,静息5~10 min,润滑大馕球,插入直肠,检测ARP、AMCP;便秘评分参照Wexner便秘评分[11]对患者排便次数、排便困难度、排便时间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值0~30分,得分越高便秘程度越严重,得分<8分为正常;肛门失禁评分参照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2]对固体、液体、气体、卫生垫、生活方式5个方面进行评估,分值0~20分,0分为正常,20分为完全失禁。(3)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4)对比两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行1年随访,每三个月随访一次(电话或门诊复查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者复发情况,复发即患者排便时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脱出长度4~8 cm。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2.2 两组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后ARP、AMCP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及对照组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便秘、肛门失禁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及对照组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术后1年复发情况对比
期间观察组失访2例,复发4.44%(2/45),对照组失访3例,复发20.45%(9/44),13例复发患者均行2次手术治疗。观察组复发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65,P=0.022)。
图1 两组手术前后ARP、AMCP水平及便秘、肛门失禁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n(%)]
3 讨论
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方式众多,可分为经腹、经会阴两大类。其中经腹手术主要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经腹直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等,经腹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术后易出现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甚至还会损伤盆腔及下腹神经,影响患者性功能[13-14]。会阴手术主要包括经会阴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Altemeier术等,经会阴直肠黏膜切除肌层折叠术实施简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术后存在便意频繁、肛门控便能力下降等问题[15-16]。Altemeier术以会阴为入路途径,对机体干扰小,而改良Altemeier术经改良后可降低术后复发[17]。考虑到国内对改良Altemeier术应用较少,本次研究实施改良Altemeier术对直肠脱垂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复发发生率,为直肠脱垂的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现阶段临床上对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的效果仍存在争议,Cadeddu[18]等学者指出Altemeier术术后复发率高,但手术风险小,适合高龄和高危患者的治疗,Cirocco[19]等学者认为Altemeier术安全、可靠,同时临床效果满意,适合各年龄段的直肠脱垂患者。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笔者分析原因如下:①改良Altemeier术游离直肠管时紧贴肠壁行系膜分离,避免组织损伤,利于保护断端肠管血运,降低了出血量;②改良Altemeier术还缩直肠周围括约肌,利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后ARP、AMCP水平显著上升,便秘、肛门失禁评分显著降低,提示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可改善患者排便状况,促进肛门功能恢复。Altemeier术不经过腹腔,对患者身体干扰小,具有创伤小的优点[20],故患者术后ARP、AMCP水平提高,便秘、肛门失禁评分降低。而改良Altemeier术术中切除脱垂肠管,抬高Douglas,同时行肛提肌成形术,关闭肛门后的三角间隙,纠正了直肠脱垂解剖时的缺陷,促使肛门前移、肛直角迟钝,从而改善患者肛门功能,提高ARP、AMCP水平,降低便秘、肛门失禁评分。Hotouras[21]等研究指出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能够改善患者术后排便障碍的问题,另外Ricciardi[22]等指出改良Altemeier术能够提高患者控便能力,均与本次研究结果改良Altemeier术促进肛门功能恢复相符。
本次研究中共10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下腹胀痛3例,均为轻微反应,未经特殊处理,患者术后自行缓解;肛门出血2例,肛门坠涨2例,便血2例,尿潴留1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13%显著低于对照组19.15%,表明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另外观察组复发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20.45%,表明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可降低术后复发。可能是改良Altemeier术避免组织损伤,降低出血量,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该手术切除脱垂肠管,抬高Douglas,行肛提肌成形术,纠正了直肠脱垂解剖时的缺陷,降低复发风险[23]。王大路[24]、常春[25]等研究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时指出改良Altemeier术能够降低术后复发率,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改良Altemeier术治疗直肠脱垂能够提高ARP、AMCP水平,降低便秘、肛门失禁评分,促进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