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存方法对黑牛肝菌菌丝活力的影响
2019-04-03李希政夏宏志
李希政 张 晨 夏宏志
(1吉林省生物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隶属小牛肝菌科Boletinellaceae、脉柄牛肝菌属Phlebopus[1]。该菌在我国云南省分布较广,常被当地人俗称为“黑牛肝菌”,在国外见于泰国、越南、印尼、新西兰等热带国家[2]。黑牛肝菌子实体营养丰富,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抗氧化作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3]。特别是子实体中含有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将过量的亚硝酸盐分解掉,应用于罐头、咸菜生产中,能够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黑牛肝菌菌丝较难保存,菌丝生长缓慢,极易老化失活。因此研究黑牛肝菌菌丝保存方法对延长保存时间,提高菌丝活力意义重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2017年从云南引进野生黑牛肝菌子实体分离培养。
1.2 培养基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pH调至5.6。
1.3 保存方法
将供试菌株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取菌盖与菌柄交界无菌区切块0.5 cm,并转接至母种培养基中,27℃暗光培养纯化菌种。
对纯化的黑牛肝菌母种进行4℃冰箱冷藏和室内常温保存两个保存温度环境对比。将母种试管用专用胶塞塞严并用塑料膜包裹,尽可能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
母种保存30 d、60 d、90 d、180 d的转管。每次转管,每个温度处理转管30管。转管后同放在27℃培养箱内暗光培养。
观察菌丝萌发时间、菌丝满管时间、菌丝生长势,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3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两种保存方式保存母种30 d,对黑牛肝菌菌丝活力影响无显著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式保存3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室内常温保存的黑牛肝菌母种菌丝萌发时间较4℃冰箱保存的黑牛肝菌菌丝萌发早,菌丝颜色暗黄,菌丝生长速度快,满管时间提前1.3 d。其他观察因素无明显变化和区别。可见,在短时间内保存黑牛肝菌,4℃冰箱保存和常温保存无明显区别,黑牛肝菌的菌丝活力影响不大,菌丝活力正常,无明显的老化失活现象。
2.2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6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从表2可知,不同保存条件保存黑牛肝菌母种60 d后,黑牛肝菌菌丝活力发生了改变。常温保存的黑牛肝菌菌丝活力正常,菌落边缘整齐,长势强,生长速度较保存30 d时变化不大;4℃冰箱冷藏的黑牛肝菌菌丝活力下降较明显,出现菌落边缘参差不齐的现象,菌丝成活率下降3%。活力下降,生长速度变慢。结果表明,黑牛肝菌母种4℃冰箱冷藏条件保存时间超过30 d,会导致其菌丝活力下降,菌丝失活率增加;室内常温保存的黑牛肝菌菌丝变化差异不大,菌丝活力正常。由此可知,保存超过30 d,选择室内常温保存较理想。
表2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式保存6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2.3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9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表3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式保存9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黑牛肝菌母种保存90 d后,4℃冰箱冷藏条件保存下黑牛肝菌菌丝活力下降明显,菌丝老化严重,成活率下降至48%,菌丝生长速度也降至3.04 mm/d。菌落边缘不整齐成为显著特征;室内常温条件保存下黑牛肝菌菌丝活力稍有下降,但仍能正常生长,菌丝长速下降至3.87 mm/d。由此说明,室内常温保存黑牛肝菌试管母种相对于4℃冰箱冷藏是保持黑牛肝菌菌丝活力的较好方法。
2.4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法保存18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从表4可见,无论是室内常温保存还是4℃冰箱冷藏条件保存黑牛肝菌母种,都对其菌丝活力产生较大的影响。4℃冰箱冷藏保存下黑牛肝菌菌丝成活率仅为15%,生长20 d后,菌丝生长停滞不前,已经严重失去活力,转管成活率极低;室内常温保存下黑牛肝菌菌丝活力一般,成活率94%,转管后成功率较高,菌丝老化失活现象较少。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下降,边缘出现不整齐现象。
图1 黑牛肝菌母种室温保存90 d后转管后菌丝
图2 黑牛肝菌母种4℃冰箱保存90 d后转管后菌丝
表4 黑牛肝菌母种不同保存方式保存180 d后菌丝活力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黑牛肝菌菌丝活力在低温环境中容易下降,60 d后活力明显下降,90 d后仅有部分活力,180 d后菌丝老化严重而死亡;相反,常温保存的黑牛肝菌菌丝60 d后活力同样下降,但活力仍较强,转接试管后仍能正常萌发,90 d后和180 d后仍具有活力。因此,对黑牛肝菌母种长期保存,建议应用常温保存方法,母种保存半年以上仍可活化、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