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2019-04-03程杰张立鹏

投资北京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区建设发展

文/程杰 张立鹏

日前,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雄安新区。从2017年4月初横空出世,到2018年12月底总规获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中央有关部委、河北省和雄安新区扎实推进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在科学管控、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绿色生态等方面快速高效地做了大量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思路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走出了我国新区开发、新城建设的创新步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谋定后动 理顺发展建设关系

千年大计,谋定后动,雄安新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以高起点规划确保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目前,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以“1+N”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奠定新区发展建设的基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雄安新区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处理好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系,还要科学合理确定自身发展规模体量空间边界。

一方面,雄安新区作为北京市的新“两翼”之一,必须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初心,积极主动对接疏解需求,科学规划功能布局,重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非首都功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增强雄安新区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雄安新区作为河北省的新“两翼”之一,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强与张北地区协同,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同时,雄安新区还要处理好自身规模体量与空间布局的关系。雄安新区从规模体量上应该是一个中等规模体量中等密度的城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保护。《总体规划》中明确划定了雄安新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将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通过网格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对各类开发与保护活动的空间引导和落地管控,构建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发展新格局。

立足现实 打好发展建设基础

从2017年至今,雄安新区以稳扎稳打的姿态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各项建设暂停,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没有大范围破土动工,管控政策贯穿始终,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大量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规划先行。真正践行谋定后动,先规划后建设,真正做到了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确保了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也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生态先行。为了实现《总体规划》蓝绿空间占比70%的目标,雄安新区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启动了“千年秀林”和白洋淀治理工程。2018年,新区“千年秀林”造林11万亩,植树1000多万棵,围绕恢复和保护白洋淀生态,实施了治理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白洋淀淀边淀中村污染整治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为建设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千年雄安奠定了生态基础。

坚持教育先行。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契机,雄安新区通过引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等手段,争取到2020年实现办学条件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提高。截至目前,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六一幼儿园等近50家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牵手雄安,雄安大学建设也提上日程,新区三县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为发展新区奠定了人才教育的基础。

坚持交通先行。雄安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城市群,交通要先行。2018年2月28日,雄安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2月1日,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开工建设。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竣工后,雄安新区将实现与北京新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等快速高效联系,形成连接北京、天津的半小时交通圈。

面向未来 描绘创新发展蓝图

以《总体规划》为指引,雄安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坚持建设绿色低碳之城、创新发展之城、智慧智能之城、宜居宜业之城,为未来发展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建设绿色低碳之城。雄安新区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底,建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千年新城。白洋淀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根据规划,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正常水位保持在6.5-7米,淀区面积稳定在360平方公里,淀区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到四类标准。与白洋淀生态治理并行的“千年秀林”工程是一个现代化和智能化的造林工程。在“千年秀林”,每一棵树都是有身份的,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建立的智能平台,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此外,雄安新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建设绿色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提高绿色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

建设创新发展之城。雄安新区的目标之一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以人为核心,吸引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融入全球高端教学科研网络,聚焦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供给质量,争取更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等布局河北省、雄安新区;在资金方面,实现天使基金覆盖雄安新区,支持设立成果转化基金、创投基金,试行混合所有制的市场化基金管理模式。积极争取以雄安新区为核心,联合石家庄、保定、廊坊国家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建设智慧智能之城。雄安将要创建未来之城、创新之城、数字智能之城,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网络和智能多源感知体系,打造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构建城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政务服务中心,属于智能化的“被动式建筑”(被动式建筑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以实现低能耗运行),从建造方式上采用的是装配式建造方式。未来的智慧城市生活设施也在这里建设,如无人超市、健身房、餐饮机构、书店等。另外,像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物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快递车、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无人驾驶公交车这样的智能环保“神器”也将在雄安新区集体亮相应用。

建设宜居宜业之城。通过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高标准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共建共享,构建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现代教育,高标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在营商环境方面,用数字技术打造“一站式”政务办理模式,真正实现让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在交通方面,坚持公交优先,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同时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等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提升综合防灾水平,建设安全雄安。

根据《总体规划》,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随着开发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千年之城将在人们面前缓缓逐步呈现。

猜你喜欢

新区建设发展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