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势造英雄
——《民国女杰高玉柱》出版散记

2019-04-03高世祥

壹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抗战

◆高世祥

是金子就会发光,但是,金子也有被遮盖的时候。一代风云女杰高玉柱为抗战殉国七十七年了,她就像一枚被时间的尘土遮盖了光泽的金子,渐渐被人们遗忘。今天,丽江市政协珍贵史料书籍《民国女杰高玉柱》正式出版面世了。这本书拂去漫长的七十七年时间积淀的尘埃,让人们重新看到一枚金子耀眼的光泽。

我在丽江市政协分管文史工作八年,其间断断续续用了六年时间,从浩如烟海的民国古籍和当代书刊上收集有关高玉柱的史料,访问过许多与高玉柱有交往的知情老者,经过艰苦的编辑审核工作,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出版任务,用真实的史料再现一位女英雄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人们听说过的女英雄只有花木兰、穆桂英。但是,这些女英雄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只是虚构的传说而已,即便确有其人,离我们也太遥远了。而高玉柱的故事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国女杰高玉柱》用大量出自中国各地官方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文献史料证明,高玉柱的英雄故事是真实的,是她的同时代人用笔墨,用文字,用相机记录下来的。

高玉柱是为抗战殉国的女英雄!她是清末丽江永胜土司的女儿,她能写会画,学识渊博,口才超群,胆大过人。上世纪三十年代,跑到南京上海叱咤风云,为民请命,对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五族共和”政策提出质疑,得到宋美龄、于右任、黄炎培、张寿镛、杜月笙等一大批政要名流的高度推崇。后来,她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司长,致力于西南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全面抗战爆发,特别是沿海地区沦陷后,西南地区在抗战救国中的地位显得极其重要,为了动员西南地区各族人民投身抗战,高玉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边疆宣慰团团长,到战争的最前方动员抗战,36 岁为国殉职。她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称她为夷族女杰,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称要为她修纪念碑,称她是西南夷苗领袖。

高玉柱在世时,报纸、杂志、电台、大学、协会、党派以能请她发表一场演讲为殊荣。时至今日,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学界大家仍在研究她的事迹。

《民国女杰高玉柱》收集的主要是她的书法、绘画、诗词、演讲稿,民国官方媒体介绍赞扬她的文章,以及当代史学专家研究她的文章。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道崇敬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其实英雄离我们不远,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民国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短短三十几年,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可谓很短,但是却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后人认真研究和思考的现象。这个时期烽烟四起,群雄逐鹿,类似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冲突、利益争端此起彼伏,人性的欲望和潜能充分展现,大善大恶、大美大丑表现得淋漓尽致!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艺术领域都涌现了一批顶级水平英豪人物。

高玉柱也是这个时期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中别具一格的巾帼女杰。她作为边地少数民族土司的女儿,凭借自己过人的学识才智和胆略,闯荡周旋于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上层社会,为争取西南少数民族的国家承认和平等政治参与而奔走呼号,为宣传动员西南少数民族一致对外、团结抗战而英勇殉国。

高玉柱,字擎宇,是云南北胜(今永胜)末任土司高长钦的女儿,生于1906年。她自幼聪明好学,又得名师指点,成长为才貌双全、学识渊博、能书会画、胆略过人的风云人物。在她的家乡永胜,关于她的传奇故事可谓家喻户晓。20世纪30年代她在南京、上海为西南少数民族争取参政权利和民族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滇西抗战爆发后高玉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团长,到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工作,宣传鼓动各族群众投身抗战救国,最后高玉柱为国家和民族大业光荣殉职。

高玉柱的人生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06年至1935年(0-29 岁)。这个时期她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云南永胜和昆明。这个时期她广泛学习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加之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政治变革风起云涌的时候,云南出了蔡锷、唐继尧、李根源、杨杰等一批风云人物,革命思想在云南大地广为传播。高玉柱由于智力超人,家世特殊,又就读于具有革命思想的国学大师门下,因而积累了渊博的文化知识,形成了积极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这个时期主要由于个人的学识才气而成为地方小区域的名人。

第二阶段,1936年至1938年(30-32岁)。这个时期,她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南京、上海。由于她具有超乎寻常的个人素质和智慧胆略,加之黄炎培、吴稚晖、于右任、冯玉祥、张寿镛、杜月笙等政界学界人士和社会名流极力推介,她在作为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京、上海等地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由于这个时期国民政府提出宪政治国设想,而高玉柱看到了在这个构想中忽略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存在,因而组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为西南夷苗民族争取国家承认、民族平等和政治参与而奔走呼号。由于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对高玉柱活动持续宣传,极大提升了当时主流社会和政治高层对西南夷苗民族和西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为抗战时期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由于知识精英和民主党派领袖通过政协渠道在新中国的参政,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革命胜利后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发挥了借鉴作用。

第三阶段,1939年至1942年(33-36岁)。这个时期她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她所有活动重心已经转移到宣传鼓动西南地区夷苗民众投身抗战救国。由于她的土司女儿身世、个人特质,加之显赫的名声,促使西南、特别是云南各族群众在投身抗战救国,支援飞虎队、驼峰航线物资运输,支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支援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滇西抗战期间,她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团长,前往云南、贵州、西康、广西等地,对土司头人开展宣慰工作,为动员各族民众团结抗战,一致对敌而辛勤工作。由于工作劳累,加之开展宣慰工作的中越边境红河州金平、元阳等地自然环境极其艰苦,又正值酷暑季节,高玉柱不幸染疾去世,为抗战救国光荣殉职,年仅36 岁。

高玉柱作为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的女儿,能够把握天下大势,始终心系国家民族,舍生忘死,敢想敢为的胆略和才智,奋进的人生堪称传奇。她短暂的人生留下的传奇故事和诗词文章,书写一个边地奇女子敏锐超人的智慧,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情义至上的高贵品质。

我的家乡也是永胜,与高玉柱为同宗族人,因此对与她有关的文章较为关注。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听长者讲述过许多高玉柱的传奇故事,到丽江工作,尤其是担任丽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后,阅读了不少讲述高玉柱事迹的文章。这些文章给我的感受是:其一,多数文章都是根据口口相传的民间说法归纳写成,缺乏实证资料。其二,文章讲述的多是她在永胜期间,与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故事,表现的多是她才思敏捷、博学多识、能言善辩、多才多艺的情况。其三,缺乏反映她离开永胜至去世这十年情况的文章。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交通通信极端落后。永胜与南京、上海相隔数千里之遥,而在那个年代,唯一的交通是人马徒步,唯一的通信是书信传达。第二,社会时局巨大变迁。从高玉柱去世到1949年,国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的巨大社会变迁。第三,土司家族快速衰落。永胜高氏土司家族,自1908年彻底改土归流失去统治地位,从高高在上的少数民族首领跌落为平民家庭。高玉柱的近亲家人,有的年轻早逝,有的颓废消沉,靠变卖土地房产为生,到解放时,高氏土司家已经一无所有。高氏土司的直系孙子,也是高玉柱的侄子,到土地改革时已划分为贫农成分。

我担任丽江市政协副主席以后,一直分管政协文史工作。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政协文史工作的首要责任。为了弥补反映高玉柱的文章存在的缺憾,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我分别到重庆、上海、南京等地,到当地的图书馆、档案馆,通过查寻报纸、杂志、档案等历史文献,获取了一些有关高玉柱的图文史料。结合自己对永胜高氏家族历史的了解,以及通过其他资料获取的信息,撰写了题为《民国女杰高玉柱》的文章,对高玉柱的生平事迹做了一些介绍。后来我又阅读了《永胜文艺》登载的《西南夷苗精英高玉柱》和《天籁美文见真才》等几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学博士伊利贵老师,他的文章着重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高玉柱在南京、上海等地宣传西南少数民族,向国民政府请愿,为西南少数民族争取国家承认和政治参与的情况。文章运用翔实的文献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国家民族政策的高度,对高玉柱请愿活动的历史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二篇文章的作者是高玉柱的同乡,长期在永胜工作的刘柳荫老师。她的文章以高玉柱的亲笔文章为线索,运用大量调查走访的实证材料,积自己几十年的关注、研究、思考而写成,首次讲述了高玉柱的个人情感经历。文章言之有据,思虑深刻,语言精到,是众多反映高玉柱的文章中十分给力的上乘之作。

特别重要的一篇文章是作为《民国女杰高玉柱》代序的《高玉柱:民国时期西南非汉民族的代言人》。文章的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老师。他以高玉柱事迹为主线,站在中国社会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角度看待高玉柱的作用和影响,揭示了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需要双向承识,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课题,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提出了对高玉柱的定位。

读完这些文章,一方面发现了我的文章的偏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把这些文章汇编成书的想法。通过这本书汇集的真实史料和研究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高玉柱的才能胆识,了解到她在民国中央政府的影响力,以及她为西南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团结抗战所做出的贡献。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个历史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不是因为他富有,也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胆识意志,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贡献。高玉柱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北京鸿蒙野苑文化集团董事长刘卡华先生。刘先生是一位在古诗词格律方面造旨深厚的文化企业家。十年前,他因为到丽江永胜考察文化项目,对出了高玉柱的征婚千古绝联,而对高玉柱的传奇故事产生兴趣。我们认识后,我为他提供了一些有关高玉柱的史料。2018年8月他在认真研究《民国女杰高玉柱》样书的基础上,以真实史料为素材,采用写意的方法创作出了舞台剧《玉柱擎天》剧本纲要。也是去年8月末,我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剧本创作讨论会。在研讨会上,我系统讲述了高玉柱的传奇故事,也对艺术化塑造高玉柱的舞台形象,以及影视舞台作品的主题提炼问题交流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高玉柱的舞台形象塑造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正面人物,二是抗战女英雄,三是中国的女名人。从获得的真实史料和研究她的历史学家的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她的两大历史贡献,一是为民请命,为西南地区非汉民族奔走呼号,并取得实际成效。通过组织发起声势浩大的民族请愿运动,为西南地区的所有少数民族争取国家的政治承认和政治参与权利。她作为请愿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在请愿运动中的作为,极大的宣传了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情况,提高了当局和主流社会对西南地区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西南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重视。她的工作还通过与她有交往的知识精英和民主党派领袖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参政,为共产党在建立新政权后,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二是团结抗战。她留下的诗词文章演讲稿充满了强烈的抗战救国精神,她最后也是为了宣传鼓动西南地区各族民众团结抗战献出生命。她殉国时,又正值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时期。因此,在文艺作品中把她作为正面人物塑造是客观真实、毫无疑问的。大量的史料和著名学者的研究文章为高玉柱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古今中外的知名女性中,像高玉柱一样仅凭个人资质、个人努力而获得巨大影响的极其少见。

高玉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能把高玉柱看成一个区域性、地方性的人物,而要当作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女性看待。她的言行不代表某一个地方、也不代表某一个民族。她虽然是土司的女儿,但她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民族划分,决定她的思想和言行的文化理念也主要是中原汉文化,或者说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她的影响力最大的地方是南京上海,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她交往的人也是当时在全中国最高层次的政要名流,她组织发动的请愿运动,以及参与的抗日救国也是全国性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关于剧本的主题思想问题。高玉柱的故事从精神文化层面给我们揭示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这就是剧本的主题思想的定位问题。我们要结合高玉柱生活年代的历史背景认真研究、认真挖掘、认真提炼高玉柱故事中包含的闪光点,并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去表现、去弘扬,让那些最有价值的、真正具有正能量的东西得到张扬,得到体现。我的看法是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挖掘和表现。

第一方面是爱国。她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她在南京上海是以爱国女英雄著称的。她到上海地方协会发表演讲后,杜月笙为她题写了“西方美人,爱国如命”八个大字。她依托自己特殊身世和巨大影响力宣传鼓动西南地区所有非汉民族投身抗日救国,最后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抗战救国。第二方面是民族团结。她始终秉持中国各民族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都是一家人的立场,号召各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抗击日寇。第三方面是人格独立。她不畏强权,不依附地方军阀,敢于质疑国父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政策,敢于拒绝云南王龙云之子求婚就是有力证据。第四方面是胆识过人。她有胆有识、敢做敢为。十年前我访问谭碧波老先生的时候,他评价高玉柱的第一句话就是说高玉柱胆子特别大,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第五方面是勇敢执着。她是一个意志坚强,从不退缩的人。她的短暂的一生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和不幸遭遇,政治,经济,家庭,情感等等,但是她作为一个女人,没有畏惧,没有屈服,没有退缩,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智慧和胆略去战胜、去克服。当时的媒体称她是一位顶天立地、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女英雄!第六方面是才华横溢。她具有渊博的学识,能说会写会画,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她出口成章,她留下的文章,诗词,书法,绘画就是她学识能力和才智的有力证明!

剧本主题思想的提炼不能脱离她的社会影响、社会作为,更不能脱离她的性格特征。我们看待历史人物,不能仅看他有什么学识,更重要的是看他有什么作为,有什么贡献;不仅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一件文艺作品要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就必须认真地挖掘故事背后的精神价值,把精神层面的东西研究清楚了,再通过艺术的手法,艺术的形式去表现。

舞台剧《玉柱擎天》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人公高玉柱是一位传奇美女,她作为一名边地土司之女,在民族大义、国家大局面前挺身而出,挑战权威,凭借自己的才智胆魄与坚毅执着,为民请命,舍身报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上海叱咤风云,官至陆军少将、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团长,成为风靡朝野,倾倒众生的一代女杰。

一、葬礼

这是一场迟到的葬礼。这场葬礼虽然推迟了三年之久,但是对于一个舍身报国、为国殉职的美女将军来说,用胜利的礼炮告慰英灵,应该是一种再好不过的方式了。她自己的诗词中也写到:长枪大刀东北指,不复民族心不死。

1945年的冬天,对于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几百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冬天。当全体中国人都沉浸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中时,在高玉柱的家乡北胜却用一场隆重的葬礼来庆祝胜利。

这是一场万众瞩目的葬礼,民国政府派出高级官员到场致词,地方官和高氏族人皆到场,听到消息的各族民众从四面八方涌向县城,万人齐聚南教场萧公祠。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仅为高玉柱显赫的名声吸引,同时也想看看什么是国葬之礼。三年前,高玉柱在中日战争的最前方,冒着酷暑宣慰边地土司,号召各族民众一致对外,团结抗战。她舍生忘死,为国宣勤,以身殉国,用生命报效祖国,实现了生命的升华。

她去世后,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称棺椁发回原籍举行国葬,还称拨出四万元巨款要为她修建纪念碑,共产党的《新华日报》也称她为“夷族女杰”。

二、家世

进入20世纪,满清王朝在风雨飘摇中一步步走向覆灭。高玉柱的家族在云南边地的土司统治也几乎与清王朝同时走到尽头。1908年,高玉柱的父亲,北胜土司高长钦被改土归流,这是云南高氏家族千年传奇的最后落幕。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将领庄峤率领一支队伍沿长江西进攻陷古滇国,当他们准备回去报功领赏时,楚国被北方的秦国打败了。这支无家可归的队伍只有融入当地,“变服从其俗并长之”。高玉柱的先祖也是其中之一。在以后二千多年漫长历史中,高氏先祖出现了高定,高方,高智升,高升泰,高泰祥,高空映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别罕见的是从大理国中期的高智升开始,到忽必烈消灭大理国的170 多年中,大理国宰相一直由高氏世袭担任,先后有14 个高氏族人担任宰相。除了朝廷中枢外,大理国八府四郡的地方最高长官也几乎全是高氏族人。在一千多年历史演进中,高氏广泛融入西南各地,一个祖先的后代演变成后来若干个民族的人,在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高氏家族也因此成为中国各民族血脉融合、文化融合的代表性家族。

三、出生

1906年,高玉柱出生在云南北胜土司衙门,是末任土司高长钦的第三个孩子。在她出生后的第三年,北胜土司就被改土归流了。高长钦从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土皇帝变成为徒有虚名的参议员。所谓改土归流其实是剥夺权力的婉转说法。权利的丧失对于一个统治者和他的家庭来说,影响是极为巨大的。

高玉柱在一个备受煎熬的家庭中长大。父亲因为中年失势,性格变得暴躁不安;母亲也因为经济拮据、生活落差巨大而不时长吁短叹;两个哥哥沉溺于游玩。末世阴云笼罩在土司衙门的上空。所幸她的父亲经过痛苦思索,认清了一个道理:要重振家门,只有让孩子读书。由于两个儿子贪玩任性,不爱读书,高长钦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高玉柱身上。他不惜重金请来永胜名师杨精品,在衙门教授高玉柱。杨精品的外侄成国梁,程海富绅之子郭佩德也到府上与高玉柱同窗就读。

杨精品青年时期进京考进士,目睹种种科场舞弊和满清腐败。在京求学期间也结识了不少维新志士,与云南同乡、后来赴日本士官学校留学的唐继尧、杨杰成为好友。后来他看到军阀混战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种种痛苦,深感只有发展教育,提升民智,才能救国救民。

高玉柱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惊人记忆力和反应力让杨精品深感惊喜,恨不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思想都传授给高玉柱。他告诉高玉柱,读书首先要立志,立志之首是要报国为民。他说:女儿亦当男儿志,志在四方,身为国用,切莫红窗绿柳,虚度光阴。

四、离乱

杨精品悉心教授与高玉柱发奋苦读,使花季美女高玉柱成为精通经史子集,能书会画,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家喻户晓的滇西才女。尤其是她撰写的千古绝对:“好女子,己酉生,何人可配”,更让她声名远扬。

不幸的是,这个时期的云南边地深陷军阀争斗的苦难深渊。皇权消失以后,兵权主宰时代。当军权取代了皇权,手握枪械的大小军阀就成了为所欲为、欲壑难填的土皇帝。攻城掠地、劫财劫色几乎成为军阀们的通用招式。而年轻美貌,名声赫赫的高玉柱则成为成天东躲西藏的逃难者。

云南军阀龙云在北胜打败张汝骥,取得云南霸主地位。他在北胜获知了高玉柱的鼎鼎大名,几次登门都未能谋面。几年后当他的儿子龙绳武留德归国,亲属幕僚纷纷提议娶亲时,龙云再次想到高玉柱。他派儿子带一营人马,假借剿匪之名来到北胜相亲。其结果,龙绳武纨绔子弟的傲慢与短视无知促使高玉柱拒绝了这门婚事。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到:云中野鹤孤高志,不是知音懒放怀。

家庭衰败、情感失意和社会离乱之苦时刺痛着高玉柱的内心。她既痛恨剥夺她家土司权利的满清王朝,又厌恶贪得无厌的地方军阀。思前想后,前路渺茫;满腹经纶,无处可施。她自书一联挂在自己的书房:龙欲翻身慊海窄,鹏思展翅恨天低。

五、别乡

1932年,高玉柱长途跋涉来到昆明,知道她才智的乡友同窗热情相助,试图帮助她在龙云主政的省政府谋得一个职位。但由于拒绝龙公子求婚一事让龙云大伤脸面,高玉柱的求职希望终成泡影。

滇越铁路通车以来,昆明成为西南地区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门户城市,法国的语言文化在昆明广为传播。高玉柱准备赴法留学,只是一时还不具备语言和经济条件。于是她在刻苦学习法语的同时,在省立昆明图书馆谋得一份工作,边学习边工作,让她在美丽的翠湖之滨度过了三年平静安宁的惬意时光。工作之余她大量阅读各种进步书刊,极大拓展了眼界学识,同时还结识了喻杰才等一批有识之士。

1935年,蒋介石为围堵红军而到昆明督战,随行的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下榻图书馆旁的翠湖会馆。酷爱藏书读书的吴稚晖与高玉柱在昆明图书馆偶遇,一番交谈让吴老惊异高玉柱的渊博学识和显赫家世,善于识人爱才的吴稚晖在返程时把高玉柱带到南京,并帮助她在国民政府教育部谋得一份工作。

六、请愿

在吴稚晖的心目中,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让高玉柱施展才智。他鼓励高玉柱在报刊上发表诗词文章,介绍西南情况,展现个人才华。还带领高玉柱参加各种文化社交活动,向各界名流和军政要员推介高玉柱。短短几个月,高玉柱就成为于右任,冯玉祥,黄炎培,张寿镛、杜月笙陈沧波,王云伍等政要名流的坐上宾。

在各路名流中,有两个人对高玉柱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是康巴土司之女,《中央日报》著名记者冯云仙。冯云仙的藏族名叫格桑雀珍,小时候学习汉语汉文,成年后按父母之命嫁给一个粗俗的小军阀为妻,她受尽虐待,为逃避家庭暴力来到南京,成为一名记者,由于发表大量文笔犀利的文章引起重视,被宋美龄认为义妹。自从高玉柱以西南夷苗土司名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冯云仙就密切关注着她的动向,她主动联系高玉柱,为高玉柱提供了许多帮助,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密友。另一个是著名军事理论家、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校长杨杰。杨杰是高玉柱的云南同乡,大理白族人。高玉柱的谈吐和诗词文章让他觉得高玉柱确非等闲之辈。再加知道高玉柱是自己的同年好友杨精品的得意门生,对高玉柱更是另眼相看、关爱有加。他知道此时国民党内正在酝酿制定宪法和筹备国民代表大会。而“五族共和”的理念和做法却把西南地区的所有非汉民族排斥在宪政框架之外。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西南地区急需一个有胆识才智的人在中央发声,为西南所有非汉民族争取国家的政治承认和政治参与权利。而自己虽然看到这些重要问题,但碍于自己是军队高官和国民党中央执委,不宜对孙中山提出的国家民族政策发表异议。巧的是自己的看法和高玉柱的很多想法竟然不谋而合。他觉得在此关键时期为西南非汉民族争取国家承认和政治权利的人选非高玉柱莫属。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秘密约见高玉柱面授机宜。

高玉柱以家中电召之名回到云南,她很快联络到喻杰才,和他讲述了到南京近一年来的情况,特别是杨杰向她提出的建议,拿出已经写好的《西南土司夷苗民众赴京请愿倡议书》,约喻杰才一同寻求西南各地土司签名。在西南半年多的时间里,高玉柱日以继夜,拼命工作,完成了倡议书签名,起草请愿文书,走访各界名人,对西南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状况进行调查,工作成效惊人。之后她与喻杰才一起回到南京,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请愿运动。

在南京,高玉柱、喻杰才秘密向杨杰汇报了回到西南的工作情况,也向冯云仙通报了情况和想法。通过冯云仙的介绍,高玉柱还结识了曲木藏尧,岭光电,王奋飞,杨砥中,石启贵等一批西南精英,把这批精英人士也拉入请愿队伍行列。特别有效的一项工作是,高玉柱依托西南夷族文化研究会这个平台,联络西南各界人士,激活了处于停滞状态的研究会,还一手策划创办了研究会会刊《新夷族》,把自己以及西南精英们的文章登载后大量发行,并递交中央各部及各种社会文化团体。

由于高人指点,名人参与,媒体给力,请愿运动搞得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立法院院长邵元冲,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行政院院长孙科先后接见高玉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方治召集规模宏大的记者会,邀请高玉柱到会发表长篇演讲。以《中央日报》为主的各类媒体连续地发表高玉柱的文章,报道高玉柱的请愿情况。

高玉柱一直希望得到蒋介石接见均未如愿,而媒体的大量文章却引起了蒋介石的警觉,他让宋美龄迅速搞清高玉柱是什么人,她要干什么。宋美龄当即想到义妹冯云仙,她召来冯云仙了解情况。冯云仙向宋美龄介绍了高玉柱的身世和才能,也讲明了请愿的目的。冯云仙的美言引起宋美龄对高玉柱的极大兴趣。第二天宋美龄就在航空委员会召见高玉柱,第三天又邀请高玉柱到遗族女校演讲,宋美龄全程听完高玉柱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对高玉柱的学识才智欣赏有加,意犹未尽的她临时决定邀请高玉柱到陵园共进午餐,继续交流。几天的接触让宋美龄认识了高玉柱的过人才能。她出口成章,观点独到,特别是对西南面临的危机,以及民族政策缺陷对建设西南,巩固西南国防的不利影响的分析引起宋美龄深深共鸣!

蒋介石听完宋美龄汇报后若有所思,告诉宋美龄,高玉柱的看法很有道理,但西南的军政大权掌握在龙云,刘湘,刘文辉一班军阀手上,中央支持了高玉柱,西南军阀更会和中央离心离德。对高玉柱的诉求,政府暂时不宜表明态度,适当赞赏她一下,经济方面给些支持,主要让报纸去炒,也好让龙云他们清醒一下,知道西南并不缺少能人志士,不缺少懂得国家大局的人。按照宋美龄的授意,财政部拨款给高玉柱编印《新夷族》,社会部批准高玉柱组建西南经济文化协进会,教育部下文让内地大学免费招收西南夷苗学生。请愿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正如蒋介石所料,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看到高玉柱在南京的热闹景象,特别是宋美龄几次接见,再也坐不住了。几经策划,确定用明暗两手对付高玉柱:明的一手以龙云名义发表文章赞扬高玉柱为民请命,为西南夷苗民族做出的贡献。暗的一手鼓动在昆明就医的四川木里土司翻译李宗伯领头向国民党中央和行政院发电报,诬称高玉柱向中央说谎,说高玉柱没有代表西南夷苗民族的合法资格。

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让高玉柱首先想到在昆明求职时的冷遇,也想到这是拒绝龙公子求婚带来的结果,明白了是龙云在耍花招,再想想蒋介石暗中支持而明面上一直不肯接见,既感觉到蒋龙矛盾的尖锐,也明白了官场政客翻云覆雨的两面伎俩。她迅速找来冯云仙商量对策,一方面在报纸上发表宣言,驳斥李宗伯,另一方面委托冯云仙向宋美龄讲明情况。

高玉柱发表的宣言有理有据,掷地有声,难以辩驳。宋美龄听了冯云仙的报告,顿觉蒋介石有先见之明。她让中宣部发表一项声明,把冲突说成一场误会,两边都不得罪,轻而易举就帮助高玉柱化解了一场危机。

1937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邵元冲在事变中中弹身亡。事变平息后,南京政府为邵元冲举行隆重追悼会,高玉柱应邀到会致哀。高玉柱的致词讲得情真意切,她把邵元冲比喻成三国时期帮助西南夷苗走向开化的诸葛亮,说邵元冲是为西南夷苗民族而死,西南夷苗民族要像铭记诸葛亮一样永远铭记他,她的致哀演讲让与会者深深动容。高玉柱则在顶层要员和媒体面前出尽风头。

《中央日报》《文汇报》《申报》刊登邵元冲写给妻子的绝命书,其中提到他在西安的公务已经完成,但因准备在西安面见蒋介石,帮助高玉柱向蒋介石汇报请求,只好推迟返京时间。一个边疆女土司的名字竟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连到一起。

请愿运动和西安事变让高玉柱成为名声赫赫的西南夷苗领袖。

七、明星

邵元冲的葬礼一结束,黄炎培即以中华职教社名义邀请高玉柱到上海观光考察。在南京己塑造显赫名声的高玉柱,从踏入上海的第一天开始就成为万众追捧的明星。

上海中西电台抢到头筹,高玉柱以夷族语演讲西南情况,喻杰才用汉语翻译。这次播音被媒体宣扬成千百年来汉民族第一次听到少数民族的声音。上海妇女协会邀请高玉柱演讲,协会主席金光楣把高玉柱的口才文才捧上天,说她是当代花木兰,活着的穆桂英,中国的凯瑟琳。在同济大学礼堂的演讲更是火爆到顶,一个座位挤三个人,所有过道、窗台都挤满了人。演讲中掌声如雷,结束后成百上千的人请求签名。

邀请高玉柱发表演讲的还有大夏大学,光华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党部,中国商务印书馆,松江中学等等。招待过高玉柱的有上海市长吴铁城,京剧大师梅兰芳,著名演员胡蝶、孟小冬,等等。

高玉柱每天的活动都有几十名记者追着报道。甚至连高玉柱买衣服、理头发的小事也见诸报端,《申报》几乎每天都有高玉柱的新闻。高玉柱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抗战决心,以及对邵元冲的深情厚谊让上海各界人士群情激奋,团结抗战的热情充分调动。

“上海皇帝”、上海地方协会会长杜月笙邀请高玉柱到地方协会发表了长达三个多小时演讲,演讲结束时杜月笙说到,一个西南少数民族女土司尚能这样坚定爱国,坚决抗战,真是愧死那些求和怕战的胆小鬼,所有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要学习高女士。演讲结束后,杜月笙为高玉柱题写八个大字:西方美人,爱国如命。

高玉柱二十几天的上海之行俨然成为全面抗战,特别是淞沪会战前最有声势、最有成效的战争全民总动员。高玉柱也被媒体塑造成爱国大明星,抗战女英雄。

八、报国

蒋介石为了策动西方国家干预日本,制止日本全面侵华,故意把战火引到外国使领馆、租界、企业众多的上海。爆发了惨烈的淞沪会战,战争的结果,不仅西方干预毫无作用,还造成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岌岌可危。

南京在日机轰炸中陷入混乱,高玉柱的请愿运动被迫中止。南京的机关学校企业纷纷忙于西迁武汉。作为校董会主席的宋美龄无暇顾及遗族学校西迁。专门致电冯云仙、高玉柱,要求她俩协助做好学校西迁工作。由于遗族学校学生都是北伐烈士遗孤,在南京战乱中的新孤儿也自发汇集到遗族学校寻求救助,让冯云仙、高玉柱应接不暇。高玉柱召集西南经济文化协进会全体同仁,和冯云仙一起全力以赴投入了南京、武汉的孤儿救助工作,花费了巨大精力。

国民政府迁到重庆,日机不停轰炸,政府许多工作一时难以正常开展。

全面抗战暴发后,国人的关注已经转移。高玉柱的努力方向一度陷入迷茫,请愿似乎前功尽弃,媒体自顾不暇,自然对她也失去热情。经过一段时间思索,高玉柱及时把西南经济文化协进会的工作重心转向动员西南夷苗民族投入团结抗战方面。

全面抗战初期,龙云对抗战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几十万滇军出省作战,以及滇缅公路建设对全国战场的支持,让蒋介石颇为满意。这样的背景下,他对高玉柱的关注和支持自然退居其次。

高玉柱在重庆的工作遇到重重阻力:财政部以一切服从战争为由停拨经费,中宣部要《新夷族》停刊,创办《边疆建设》月刊的请示迟迟不予批复。她感到在重庆己经寸步难行,百般无奈之下,她再次求助冯云仙,冯云仙只好找宋美龄帮忙。

自从了解了高玉柱的才干以后,宋美龄就打算把她作为取代龙云的人栽培,她和蒋介石沟通想法后,蒋介石指派军事委员会给高玉柱分派了一项任务,要高玉柱以军委名义到云南、四川、贵州招募优秀夷苗青年到四川綦江,兴办中央战时干部训练团夷苗班。蒋介石深知自己能够主政中国,靠的是黄埔军校的班底,将来真要让高玉柱主政云南时就可以让夷苗班的学生成为高玉柱的班底人马。

思维敏捷的高玉柱领悟到蒋宋用心,使尽浑身解数投入工作。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担任过炮兵营长的喻杰才随高玉柱到各地招募夷苗青年,开班后,高玉柱任政治教官,喻杰才任军事教官。一年后,六十多名成员的夷苗班毕业时,为学员去向产生重大分歧。战干团提出分散安排,高玉柱坚持单独组团,集中使用。双方争执不下,问题再次提到蒋介石面前。蒋介石出于初衷,同意高玉柱的方案,以高玉柱为首,喻杰才为副,组建西南夷苗抗战志愿兵团,纳入陆军系列,专门负责招募、训练、输送夷苗兵员。

其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已有两年多时间,高玉柱在南京、上海、武汉、重庆、贵州的活动己经引起共产党密切关注,确定由她的同乡、地下党员、《新华日报》记者毛碧波对她开展统战工作。高玉柱在綦江期间与中共党员唐植民、高言志的接触也被军统特务探知。并不了解蒋介石背后用意的军统认为,高玉柱已被中共统战,选择在贵州毕节对高玉柱下手。军统密令贵州警察厅,以高玉柱私自招募部队的罪名到毕节抓人。当时高玉柱、喻杰才和随行十多人在外地招募兵员,筹集经费。在毕节的三十多人全部被捕,高玉柱得到消息后,火速向蒋介石发报求助,等贵州警察厅接到放人命令时,已有十多人被杀害。高玉柱悲痛欲绝,对军统特务恨之入骨。

1940年末,日军占领越南、缅甸,切断了滇越、滇缅运输线。日军从滇南进攻中国的可能日益增大。而此时的云南,由于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民主人士云集昆明,民主运动声势浩大。蒋介石认为龙云态度暖昧,容共倾向明显,特别是汪精卫途径昆明逃往越南投靠日本后,对龙云的疑心进一步加重。恰在此时,高玉柱向蒋介石提出了一项组建国民政府边疆宣慰团,赴广西、云南宣传动员抗战的建议。蒋介石认为建议确有必要,也是把高玉柱派回云南锻炼才能、提高声望的好方法,遂迅速批准建议,将西南夷苗抗战志愿兵团成建制转为边疆宣慰团,任命高玉柱为陆军少将、宣慰团团长,喻杰才为陆军上校、宣慰团副团长,赴战争前方开展工作。

部队出发前,高玉柱精心策划了宣慰方案上报蒋介石,还代为草拟《蒋委员长告边疆土司书》呈蒋介石认可签名。

三十年代的南京上海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雄心勃勃、锋芒毕露的高玉柱在那里如鱼得水,不仅多年来练就的潜能才智有了施展舞台,还谙熟了一身运作媒体的高强本领。到昆明安顿下来后,高玉柱迅速展开了宣传攻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众一心,抗日救国成为西南地区媒体最热门的词语。电台轮番播放高玉柱创作的宣慰团团歌:到边疆去,那里有肥沃的土地,到边疆去,那里有亲爱的兄弟!大中华四万万同胞,不分民族和性别。大中华千万里河山,不分边疆和内地……高玉柱的诗词书法绘画,边疆宣慰团开展组训的新闻报道大量占据媒体。短短十几天时间就在舆论上给龙云造成巨大压力。

龙云明知蒋介石用抬高高玉柱的办法打压自己,但在抗战的大局面前无法抗拒高玉柱到云南工作。场面上的迎接招待搞得热闹非凡,私下却行使蒋委员长昆明行辕主任大权,在实质问题上处处与高玉柱为难。特别是将宣慰团的经费扣住不发,让高玉柱的工作无法开展。战争在即,高玉柱心急如焚。为了稳住团员思想,高玉柱把自己的所有积蓄用于公务,还向北胜同乡、富滇银行总经理彭元槐借钱维持急用,另一面只好托人向龙云求情。在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和杨杰的责问下,龙云才给高玉柱拨付了部分经费。

解决了经费,高玉柱迅速率团前往中越边境开展工作。

六十军驻防的红河南岸,是中越交界的大片崇山峻岭,在红河、元阳、金平县境内,分布着几十家土司。高玉柱率领六十多名团员,冒着酷暑穿梭在战争前沿。在蛮板、逢春岭、小新街、犒吾、纳更、水卜龙、猛弄等土司衙门的宣慰大会上,均动员土司民众出人、出钱支持抗战。她说不管是什么民族,只要是中国人都要为抗战出力。在她鼓动下,各地土司纷纷组成抗日游击队,纷纷捐款捐物,捐献的几百万钱款汇往香港中国银行中央财政部账户。不少土司倾尽家财用于抗战。还有的土司夫人卖掉首饰用于买枪买粮,支持抗战。

极端艰辛的自然环境,加上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超负荷工作终于拖跨了高玉柱。在元阳新街宣慰结束后,高玉柱病倒了。副团长喻杰才要把她抬到个旧治病,可她坚持要到宣慰结束才离开元阳。由于缺医少药,高玉柱于1942年9月20日在元阳新街病逝,为抗战、为国家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9月26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申报》《文汇报》同时登载高玉柱病逝消息。《中央日报》称要拔出国币四万元在江外新街为她修建一座纪念标,棺椁运回原籍举行国葬。《新华日报》称她为“夷族女杰”。

高玉柱玉殒边疆,一代风云女杰凄然离世。她的战友们却时时怀念着她,在她去世两年后,冯云仙写文章纪念她,称她为爱国女英雄,说她去世是妇女运动的重大损失,也是团结抗战的重大损失。1945年,今葛在《北京周报》发表长文纪念她,称她为西南夷族女领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英雄。1946年的《秋海棠》称她为活跃在西南战场的高玉柱女将军,称她是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成为风靡朝野,倾倒众生的一代女杰。

由于抗战没有结束,高玉柱的葬礼被搁置下来,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底才在她的家乡北胜举行。

猜你喜欢

抗战
我听父亲讲抗战
郭沫若支持的《抗战儿童》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追寻逝去的抗战踪迹——广西抗战遗址巡礼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多部抗战影片上映
抗战风骨不可丢
亲历抗战:徐肖冰的1940

壹读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