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崇凤:生命是一团火

2019-04-03和晓

今日民族 2019年1期
关键词:杨敏丽江老爷子

□ 文/和晓

木崇凤与他的“木梨”

世界上,有些人的生命是由火组成,终其一生都如火一般,生生不息、燃烧不止。丽江纳西族老人木崇凤便是这样的人。

木梨

·不服老·

对木崇凤的采访被安排在丽江孝尊木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江孝尊木梨公司”)的二号基地内。11月的丽江寒意十足,木崇凤怕冷,头戴黑色的贝雷帽、身披厚实的羽绒服。在对话的两小时间,他有时说话气息不足,会歇一下,发出类似“呵……”的声音。

这几年,已经很少有人称木崇凤“木科学”“木大爹”,更多人喜欢称呼他“木老爷子”。这称呼中,一半透露着钦佩,另一半也说明木崇凤到了该被称为“老爷子”的年龄。

2018年3月,和云南孝尊集团建立正式合作后,木崇凤精神上一放松,老去的感觉更加明显。就在采访前一周,老爷子原本安排的进藏计划被牙科医生劝阻,医生告知他不要慌,不是大问题,但西藏肯定是不能进了。采访间,木崇凤两次强调,这几年高血压和脑梗让他记忆力变差了不少,“现在除特别刺激的事情外,都记不住了”。

二号基地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村,除种植区外,基地正在建设供云南孝尊集团员工使用的休闲庄园。11月的庄园内,草地一片枯黄,刚引进的孔雀、梅花鹿、羊驼却生机勃勃,在丽江明媚的阳光下踱步、进食,好不惬意。

我和木崇凤两人在草地间的休闲桌边斜对而坐,聊了许久我才注意到,与上半身的厚实不同,木崇凤并不注重脚部保暖,他光脚蹬了一双沾着灰、有点褶皱的黑色皮鞋。

丽江孝尊木梨公司总经理李利刚在这一年的合作中,曾多次看到木崇凤穿着类似的皮鞋进出基地,“他看着哪里种得不好,马上就跳下去”。刚开始种树时,木崇凤每天早七点来,晚十点回,有时甚至比住在基地的李利刚还要早到种植现场。

采访当天,木崇凤同样起得很早,早晨八点钟,他已独自驱车从洱源赶回基地。前一天夜里,木崇凤在洱源与杨丽萍商谈宣传木梨一事。席间,他对同为花甲之年的杨丽萍说,“我们还要活两百岁”。木崇凤解释,与村中早晨睡到九点、中午打麻将、下午回家吃饭的退休人员相比,他今天在丽江、明天在深圳,“他的一天是我的五天,他的一年是我的五年”。活到80岁,木崇凤就能再多活出100年来。

时年62岁的木崇凤已从玉龙县农业局退休两年,但他并不服老。当我第二次问及他是否知道自己老了时,他才肯正面回答四个字:“我知道了。”木崇凤给自己设定了他认可的退休时间,“我至少还要再苦五六年,那时我就可以承认已经行了,可以歇了”。

·不服气·

木崇凤真正出名是在2008年,他所研制的晚熟雪桃上了国宴。“木科学”“雪桃之父”“乡土人才”,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在巨大的光环下,木崇凤被人热捧,但唯有他知道,他已与雪桃渐行渐远。

《丽江日报》记者何世辉是第一批见证雪桃发展历程的人之一,据他回忆,木崇凤第一次邀请他到家中品尝新嫁接的雪桃是在1999年10月底。何世辉到时,成熟度较高的雪桃都已被人采摘,他拿到了两个青色桃子。在他的印象中,其“口感还不错”。

2002年,经过三年改良,这种“还不错”的桃子更加成熟,外形、口感绝佳,堪比《西游记》蟠桃宴上的“仙桃”。正是这年,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到丽江旅游,尝到了雪桃。他一路寻桃,找到了木崇凤。

此时的木崇凤还只是一名玉龙县园艺站的普通园艺师,他为了研发雪桃曾四处借债、得罪亲戚。雪桃虽有了点名声,但要想扩大影响,还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新知集团和我谈,他们拿钱、我出技术”。木崇凤同意了,最终新知集团以3万元价格购买了木崇凤的雪桃专利,后来“李勇”牌雪桃成了新知集团年入过亿的重要产业。

2010年,央视《致富经》栏目曾做过一期雪桃的专题报道,报道中,木崇凤的身份是“玉龙县园艺站的园艺师”,指出他是引导新知改良雪桃的技术顾问。

两小时的对话结束后,木崇凤带我参观白沙村内的木梨一号基地。我们驱车前往,途经一个村庄、一片荒地,大约十分钟后抵达。

这片基地早年曾种过雪桃。杨敏,这位木崇凤多年的老搭档,现任丽江孝尊木梨公司副总经理,她与木老爷子相识就始于这里的雪桃。据她介绍,2012年,一号基地通过大树移植的方式,将这里的雪桃全部替换成了木梨。我参观基地时,除了一副“丽江雪桃拉市海,天赐木梨玉龙山”的对联外,再找不到雪桃的其他痕迹。

基地仓库内,有两名工人正在打包木梨。近100平米的库房中,有一半堆放着木梨。木梨外表粗糙,以棕、红两色为主;切开后,内瓤洁白;一口咬下去,甜甜的,咀嚼几下,梨瓤能全部化入口中。“我们的梨吃完牙不会酸;不会氧化,放半个小时还是这个样子。”木崇凤站在仓库门槛处,指着自己手里的半块木梨,说了木梨的两个优点。

庄园内饲养的鸵鸟

庄园内饲养的羊驼

2002年,木崇凤开始研究起了梨子。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木崇凤行程1万多公里,采集野生梨50余种。最危险的一次是去德钦霞若猴子岩,当地因猴子多而得名,据说路过此岩,若被山上猴子发现,猴子会将石头推下,行人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木崇凤雇佣了几位当地人,跟随他们,在深夜里悄悄穿过。第二天,终于寻到一棵根茎粗壮的百年老树,当时已临近冬季,树间仍挂有梨子,这正是木崇凤一直寻找的晚熟野生梨。木崇凤在树前喊了声阿弥陀佛,“终于找到了!”

一号基地深处,有十几棵第一代木梨。作为试验品,它们在外形上与后来的木梨有很大不同。其植株主干部分有五六个因嫁接形成的树疙瘩,因年代长,树皮已呈龟裂状。但其生命力不减,年年都能孕育果子。木崇凤提醒我留意观察,其中一棵老树的主干根部还长出了新枝,枝上十来片发黄、发红的树叶,在寒风中摇曳,不曾停歇。

·不服命·

作为合作多年的老搭档,杨敏眼中的木崇凤是一个执着、睿智的人,“不是一般的科研人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木崇凤曾作为丽江农业代表,赴日本学习芥末种植。与其他人不同,木崇凤不逛街、不买日货,就在水果市场转悠,看桃子的价格。对比一番,他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桃子足够好,一定能卖出好价。2007年,杨敏第一次进一号基地时,亲自见证了木崇凤对价格和品质的坚守。她发现木崇凤只销售一级雪桃,二、三级雪桃则就地掩埋,“卖不到价格宁愿不卖”。

木崇凤的市场算盘打得响,一次饭局上,来了7个银行高管,有人笑说木老爷子可以去学经济学,木崇凤说自己不懂什么是经济学。可说到梨,一棵树怎么种、怎么结果、一年能结多少果、几年能收回投资,他一下子就给高管们算得一清二楚。杨敏当时听完,就觉得“他算到了每一个细节”。

2009年,木崇凤邀约杨敏参与木梨项目时,也曾给杨敏算过一笔市场账——先是分析农民跟风种植会引发亏损;再提示该反向思维,找未来市场的缺口;最后道明据他考察,这几年梨树过剩导致砍伐过度,过几年,梨子会供不应求。“恰巧,我一直在研究梨子,我们的机会来了。”

何世辉是跟踪报道木崇凤多年的老记者,第一次见面时,他眼中的木崇凤“不善言谈,却喜欢动脑筋,善观察”。我接触木崇凤后,觉得这个判断非常准确。在杨敏看来,研究雪桃时的木崇凤仅是一位科研人员,如今的木老爷子在市场、销售、推广方面,都很有见地。

2009年,杨敏跟随木崇凤去到玉龙雪山的“秘密基地”。汲取雪桃的经验,木崇凤研制出木梨后为了保护专利,就迅速将植株移至玉龙雪山秘密培育。从那时开始,他就打定心思,秘密推进木梨项目,通过国宴积累的销售渠道,让木梨先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开花。

作为战友,杨敏赞同木崇凤的战略。2009-2017年间,他俩一边不断扩大木梨育苗、种植的基地,一边不断地变卖资产、借外债。杨敏从坐拥十几套房产变为负债一身,家里人天天到单位和她吵。木崇凤因从亲朋处、高利贷处举债太多,已经成了个“躲债人”。催债催得急时,来人一天都赖在基地里。木崇凤指着一号基地一处漂满绿植的水池,说自己曾一度想把水池灌满,纵身而下。

困顿中,木崇凤抱歉将杨敏“骗过来,拉下水”;杨敏则安慰他,再不济也可以去炸洋芋,“至少这辈子努力过”。

·星火燎原·

木崇凤的用词用句,不时会暴露他的年龄。谈话间,他几次提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惠农、反腐政策时,都如老友一般亲切地称呼习近平为“老习”,语气中满是肯定与认同。

木崇凤未曾入村当知青,但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他喜欢“接地气”,到村后,把包往农户家里一扔,就能住上十天半个月。日子久了,丽江附近山村里傈僳族、藏族的语言,他基本会说。路过猴子岩时,正是凭着早年学会的傈僳话,他才得以顺利与当地村民沟通。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科技脱贫”成了扶贫工作的重点。身在农业系统中,木崇凤也深受影响,他选择改良桃与梨两种水果,其根本都是为了脱贫——桃子来得快,两年能结果;梨子寿命长,80年还挂果。木崇凤拿我俩身边的休闲桌作比,“这工艺品,今天卖50,明天卖30,刚做出来就淘汰了。我们农民得要基因的东西,只有基因的东西才行。”

木崇凤介绍,如今雪桃在丽江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全部果农年收入可达9亿元,加上育苗、运输、加工等延伸产业,整个产业链可产生10亿元产值。

采访中,木崇凤多次和我提到了他的“宏观调控”想法。他说,木梨适宜种植的丽江和其他高海拔地区,少数民族多、观念比较落后,农业产品不成规模、很卖不起价格。通过木梨做品牌,能将这些高原地区阳光、空气、水所孕育的天然水果输入一二线城市,让资金流回农村,让农民真正获益。

善于算账的木崇凤按一斤木梨20元计算,农户能得5元,一棵木梨挂果400斤,市值就是2000元,农户种20棵木梨就脱贫了。慢慢发展,20棵到50棵,就小康了。

基于扶贫及“宏观调控”的想法,木梨项目对于木崇凤而言,不是一笔简简单单的生意。其实,在资金困顿期,有不少公司找过木崇凤谈合作。甚至在2014年,木崇凤和杨敏曾和上海某公司谈成4000万元的收购协议。但多方考察后,他俩认为对方旨在借项目进行资本运作,对实际推进项目兴趣不大。两人商量后,以支付高额赔偿金为代价,拿回了木梨。

这点上,木崇凤很认可云南孝尊集团。2017年12月14日,李利刚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他终于在苦寻两年后找到了公司高管王月辉口中的丽江“神秘梨”。第一次谈合作,双方只花了十几分钟就敲定了方案——木老爷子出技术,孝尊集团负责种植。

孝尊集团办事效率极高,仅半个月,就在一号基地旁租用了100亩土地。2018年1月1日,李利刚就带着工人,将挖土车开进了两米多高的野草丛中。

木崇凤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告诉杨敏,这个集团是来做实事的,“敢以孝为尊的公司,承担的是多大的责任”。同年3月,木崇凤与孝尊集团正式合作,成立了丽江孝尊木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丽江孝尊木梨公司不负木老爷子的期望,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捐资助学、捐物敬老,展现出大企业的风范。采访当天,在办公区的一头,木崇凤特意向我展示了公司为附近4个村2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购置的毛毯。毛毯沿墙脚堆了半墙高,打开毯子,厚实而暖和。李利刚补充:“毯子批发价都在300元以上,一人一床,发放到个人手中。”

直至我采访当天,丽江孝尊木梨公司在2018年的种植面积扩大了900亩。销售价格也跟着一升再升,“今年6个梨能卖168元,将来会越来越贵”。木崇凤认为,在可预期的未来,木梨会成为与雪桃并驾齐驱的丽江佳果,产生更大的产业价值、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杨敏丽江老爷子
杨敏:学以致用,行以致远
从Holiday到Foliday 复游城或将重塑丽江度假方式
丽江三朵节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折纸圣诞老人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解梦
无心炫富有意攀比,富姐“拉仇恨”惹来杀身之祸
无心炫富有意攀比富姐“拉仇恨”惹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