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级化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9-04-02全亮

活力 2019年4期
关键词:溶解度教学策略

全亮

【摘要】“溶解度”是九年级化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其不仅囊括了概念、表示方法,也包含了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等。这样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着重掌握,而其涵盖方面之广也对学生构建化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九年级化学“溶解度”这一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以便优化教学。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在学生的整个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基础地位。所有的化学概念都是为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所服务的。在调查一线化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偏重问题,如轻视本质理解但偏重知识应用、偏重先介绍定义再反复论证等,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笔者试图站在新的角度,为九年级化学教学提出若干建议。

一、当前九年级化学的教学现状

在九年级化学的教学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几点问题:

第一,不少教师先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定义:物质是具有溶解性的,因其溶解性的不同而区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具有饱和状态、温度、溶剂及溶质质量四个要素。这样明确本无可厚非,但讲述结束后,学生往往对溶解度还存在十分许多困惑的地方,概念也需要死记硬背。

第二,不少教师在讲述过程中照本宣科,在讲解溶解度概念的时候并不会借助相关的教材教具进行展示,以至于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直观认识,加上不少教师告诉学生,与溶解度相关的题目只需要题海战术进行补充,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比较缺乏。

二、九年级化学中“溶解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准确布局

溶解度这一内容需要用具体的数值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用解释定义来完成。能够表示物质溶解特性的被称为溶解度,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因此在讲授溶解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抓住溶解概念、内涵及相关应用各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掌握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对知识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课本,也应包括实际应用。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能够相对直观地看到化学物质溶解的过程,让他们能够正面、正确地认识不同化学物质之间溶解度存在的差异,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溶剂等具有相关性,从而能够初步掌握溶解度的正确表述方法。

教师首先应对教材有着细致入微的了解。以溶解度的曲线为例,我们通常用纵坐标来表示溶解度,以横坐标来表示温度,许多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增加呈上升变化,但少量物质会与温度呈负相关状态。但溶解度曲线还有隐性条件为同一压强,换言之,压力的变化也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尽管知识在传递给学生的過程中是有侧重点的,但所有相关因素在讲授时不能一掠而过。

教师应当建立一个课后答疑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溶解度概念过程中的困惑并进行集中解决,尽量为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的知识点,同时能够运用概念解读实际问题。在讲述溶解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固体溶于溶剂的溶解度,液体和气体的溶解度也需要进行掌握,且往往更容易出错。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加严格的系统设计,包括学生需要掌握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场景与理论课程交替进行

化学是一门包含了实验与理论的自然科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需要给学生提供自我体验的空间,就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举例说明: “我们在讨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时,可选用硝酸钾及氯化钠等无腐蚀性、挥发性、易燃性的物质作为实验样品,进行实验设计。我们可以减少对实验的干预,给予学生们选择余地,比如可以给出几则方案:A.给予等量硝酸钾及氯化钠,以及两份容器相同的10毫升蒸馏水,比较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给予等量硝酸钾及氯化钠,给予两个相同容器及不限量蒸馏水,观察物质需要多少毫升蒸馏水完全溶解。C.提供两份质量相等的硝酸钾粉末,用温度为55℃的温水及常温蒸馏水进行溶解;在加热的烧杯中持续加入硝酸钾粉末,不断搅拌,观察硝酸钾用量等。

通过不同的实验设置,让学生自己寻找与溶解度相关的变量因素,更容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度的含义。

(三)设定纠错环节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在做题时,学生们很容易因为忽略了条件而做错。我们一线教师不仅需要针对课本内容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也需要在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每个细节,与此同时还要将“纠错”的概念引入到学生的意识当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其在日后的学习做题过程中,再因溶解度的相关概念出现类似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通常对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缺乏重视,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往往进行了简化处理,仅仅关注了该定义的基本要素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错过分辨概念、深入研究的机会,使得值得深入学习的内容被忽略而过。

九年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学年。溶解度概念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正因这部分内容本身存在艰难晦涩的知识,加之我们教师缺乏正确正面的引导,学生们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吃力。因此,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合理布局课堂、实验场景与理论课程交替进行、设定纠错环节等方面着手,盘活学生的思维脉络,才是积极发展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康从俱.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概念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6 (3).

[2]何如涛.初中化学“溶解度概念”的教学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3 (3):37-39.

猜你喜欢

溶解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例析化学溶解度曲线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