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旅游 带你感受别样“风景”

2019-04-02秋慈

科学之友 2019年3期
关键词:汾酒首钢黄石

秋慈

把工业观光游升级为深度游

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像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等,他们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

在山西太原,得益于机械工业、煤炭、钢铁、醋、酒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从初期以博物馆为主,向创业园、产业园、工坊、公园的形式转变。

位于太原市的中国煤炭博物馆1989年建成,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汾酒博物馆2007年建成,近年来又陆续有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太钢博物园、云梦坞创意文化园建成并投入运营。

“最有意思的是井下探险活动。”提起自己刚刚去过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来自太原的90后游客小张说道。“景区的门票包含煤博物馆参观票,井下探秘两部分,也可以单买。下去参观前,所有游客都必须换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并且达到5人左右才会有专人带领下井。在里面可以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和开采历史,十分有意义。”

旅游业人士表示,不同于传统旅游,工业旅游带给游客独特的观赏性和感受,可以领略到许多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机会看到的生产过程、加工工艺、制作环境等,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工业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而工业旅游能让更多人走进工厂,见证生产工艺,了解企业文化,体验工业之美。

以汾酒文化景区为例,该景区由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神秘的汾酒酿造车间、成品包装线、陈年酒库和万吨酒海、醉仙楼和汾酒工业园林构成,整体场景突出酿酒工业文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通过参观、品酒等体验活动,让游客了解汾酒酿造工艺,品味源远流长的汾酒文化。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酒文化爱好者到此体验。

让矿渣库变成旅游区

“我父亲原来是名矿山职工,现在带孩子们来看看,想让他们感受老一辈人工作、生活的情景,很有意义”

“开春了,天气转暖,一家人开车来到大冶铁矿露采遗址,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能领略工业老矿的雄伟。”湖北黄石的管姗周末带领全家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露采遗址,至今已有1 700余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开采,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最高落差444米,为世界露天矿坑边坡之最。游客从山上俯瞰,非常壮观。

黄石大冶铁矿露采遗址是目前我國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中国工业遗产。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黄石将工业旅游作为突破口,目前已经形成矿博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等一批工业旅游点。

“工业旅游是旅游行业中的小众门类,目前游客主要是考察访问者、学生、研究者、存在‘怀旧情感的老工人等群体。应将工业旅游与黄石的山水旅游、农家休闲游、宗教旅游等产品有机融合,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专家指出,“黄石工业历史悠久,文化独特,要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形式。”

据相关人士介绍,黄石已着手推进“旅游小火车”线路的开发,将汉冶萍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华新水泥遗址等串接起来,“大人孩子来了,可以到井下亲手挖挖矿。”景区负责人指着山体中一处老炸药库说,“其实这里面冬暖夏凉,适合改造成酒吧,争取把游客留下来。”

老厂区变身文创园

“首钢是我们老北京人的记忆。游客通过参观工厂博物馆可以亲身体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个流程,还能了解北京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史。”

“登高炉、坐小火车,体验到颇具怀旧特色的首钢汽水、食堂托盘餐。首钢是我们寻找‘乡愁的地方,到首钢老厂区旅游,很有意义。”北京海淀区居民周晨说。

据介绍,首钢将于2019年迎来百岁生日,届时改造完成的三号高炉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等项目将正式亮相,让游客亲身体验到这个“钢铁巨人”向“文创巨人”的转身。

规划人员介绍,三号高炉有效容积达2 500立方米,改造项目保留了主体高炉部分、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核心工业旧址,最大限度保留了高炉的原有结构和外部风貌,并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梳理,最终形成展示、展览、观景平台、玻璃观景台等不同功能区域。

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老厂区内正在建设面积达44.82万平方米的冬奥广场,这里规划为文化体育及“互联网+”企业聚集地,既是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驻地,也是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攀岩、滑板等项目的国家级训练场地。

据介绍,冬奥广场只是首钢转型开发工业旅游的一部分,按照新规划,未来的首钢园区北区将建成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景观公园、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和公共服务配套五大功能区,构建文化体育创意基地,为游客休闲娱乐提供新选择。

旧瓷厂焕发“第二春”

“在窑炉里烤比萨还是第一次见。”

在山东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魔法餐厅,来自济南的刘慧君显得有些惊奇。她眼前的烤炉原先是一条长46米、宽0.9米的陶瓷烤花窑,“听餐厅服务员介绍,这个烤炉曾经烤出过88米长的比萨,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比萨了吧?”

该餐厅是由陶瓷烤花车间改造而成,色彩斑斓的落地窗,庞大的蒸汽机车,摆放着餐具和烛台的木质长桌,曾经的烧制长台上放着自助餐点,还有部分游客体验区……

流淌着瓷厂历史,也流淌着现代元素。餐厅外面还是原来的青砖外墙,进出之间,让刘慧君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饭后,刘慧君还带着孩子去体验了一把制陶亲子活动。

陶瓷文化创意园前身是淄博瓷厂,其生产的鲁青瓷刻瓷文具荣获德国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然而20世纪末,全国陶瓷业不景气,淄博瓷厂也未能幸免。面对一片由陈旧方砖砌成的老厂房、锈迹斑斑的老旧设备、刻着岁月印记的陶瓷碎片,人们在思考:这些承载着当地陶瓷业发展历史的工业遗存该何去何从?

“变废为宝,发展工业旅游!在‘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理念之下,老物件有了新活力,旧瓷厂焕发‘第二春。”据园区负责人介绍,经过对工业遗存保护、重塑、饰新和高效利用,1954年建厂的淄博瓷厂变成了陶瓷文化创意园。游客在园区可以看到,一边是转型升级后的现代化陶瓷生产车间,一边是利用老厂房改造成的酒吧、陶瓷博物馆、阎先公艺术馆等,让人们怀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魅力。

陶瓷文化创意园是一个开放式园区,不收取门票,收益与后期运营费用哪里来?

“发展工业旅游,眼里不能只盯着门票,更不能让游客有‘一锤子买卖的印象。人气上来了,入驻园区的商户数量多了,我们的收益也就增长了。”园区负责人认为,想让人产生重复旅游的想法,就要在充分整合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延伸,打造旅游观光、购物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陶瓷特色小镇。

“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让工业旅游走得更远。”园区负责人表示,陶瓷文化创意园已引进国家级及省级陶瓷艺术大师42人,并建立大师工作室、陶瓷学院、陶瓷孵化器、现代陶瓷生产工厂、陶瓷历史博物馆等。

陶创园内设立了陶瓷体验区,以老建筑为依托,划分陶吧、休闲吧、琉璃坊,给游客搭建一个与陶瓷大师交流互动的平台。游客可以現场拉坯,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制作的产品能在专门设立的烧成吧中烧制完成;琉璃坊购入先进的琉璃窑炉设备,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陶瓷大师的艺术创作、现场表演。

把游客“引进来”,还要“留得下”。园区内设有美食城,让游客在旅游之余品尝美食;利用老建筑建设酒店和驴友之家,让游客停留下来品味陶瓷艺术;还有环幕影院、演艺吧、博物馆,不久之后,这里会将淄川文化名人蒲松龄的故事搬上舞台,为文化创意园增添新看点。

猜你喜欢

汾酒首钢黄石
最新的汾酒30年(蓝花瓷瓶)、20年(蓝花瓷瓶)、15年三种酒比较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CBA第三阶段最强队!7胜1负的首钢回来了!雅尼斯功不可没
【首钢】“老首钢”遇见“冬奥梦”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理念:天然生态的“健康汾酒”理念
不下跪的人
不下跪的人
不下跪的人
汾酒,内涵式增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