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2019-04-02安慧雅

科技传播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安慧雅

摘 要 “提问”是新闻采访的重要手段,对被采访者而言,记者提问技巧直接影响其心理变化,决定着其回答态度、回答方式与回答内容,甚至影响到采访能否继续。电视记者新闻采访中,基于新闻现实需要,更要具备娴熟的提问技巧。运用一定提问技巧,不仅能够使采访别开生面,还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效。提问的技巧与方法多种多样,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借鉴他人好的提问技巧,更要在不断实践中总结、摸索更适用于自身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 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0-0029-02

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如仅仅“能”提问却有点捉襟见肘,特别是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如提出的问题肤浅,不仅会令人大跌眼镜,还会与新闻工作的严谨性不符,甚至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记得《东方时空》栏目知名记者敬一丹曾说过,在现场采访提问中绝不向采访对象说“你的感觉如何?谈谈你的体会。”因为这样的提问是肤浅的,且不具主动性的,缺乏双向交流,当前电视受众已不满足这种感受,同时,这样的提问不仅粗浅,还会使记者形成惰性。为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提问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都要精心思考,对新闻价值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记者还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技巧掌握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访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好采访离不开好提问、好技巧。

1 提高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意义

1)营造融洽采访氛围,保证采访顺利进行。在新闻采访中,或因被采访者不善言谈,或因不想回答等诸多原因,使被采访者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根据采访内容、采访事件,来灵活运用提问技巧,从而让被采访者卸下防备心理,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营造一个融洽、轻松的采访氛围,以此保证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

2)获取理想采访内容,提高新闻质量。由本质上来讲,新闻采访活动与提问密切相关,提问就是记者索取信息的过程,而被采访者作为信息提供者,因新闻事件具有复杂性、敏感性等特点,在提问过程中,要顾及到被采访者的心理变化,往往无法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采用直接式提问,为保证采访能够持续进行,获取理想的采访内容,必须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基础上,注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从而掌握采访主动权,做好整个采访的管控,才能获取想要的信息,才能提高新闻质量。

2 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文艺圈里有一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很形象,在新闻采访工作同样适用。准备工作是新闻采访前的头等大事,也是保证新闻采访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采访的重要保证,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静态采访”。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在思想上的“短兵相见”,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虽然这种“交锋”时间不长,长则1、2小时,短则2分钟,然而有时为了这昙花一现的采访时间,往往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做好充足准备。

奥琳埃娜·法拉奇(意大利著名女记者)被称之为“和著名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创造新闻丰收的政治采访专家”,在其一生中采访过30多个国家的政要首脑,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建立在大量工作准备的前提下的。谈到“成功秘诀”时,她曾讲每次采访前,都会如学生备考般,花费大量时间做资料准备及研究工作,有时是几个星期,有时长达6个月。譬如在采访邓小平前,她曾说“我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又如华莱士(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同样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在专访前,必须要准备好50道以上的问题,这类事件、这类记者并不在少数,只有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深入了解采访对象,详细掌握相关信息,才能拟好所要提問的问题,才能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放下芥蒂,才能与采访对象产生共鸣,才能做好新闻工作。

3 采访工作中要掌握提问技巧3.1 限制式提问

在新闻采访提问中,为获取想要的回答,就必须对回答范围进行限制。根据多年从业经验,笔者认为可选用回忆型、封闭型的问题对回答范围予以限制,这与警察审问嫌疑人有点相似。在这类技巧运用中,要求提问者心有目标,通过提前设计好的问题,让被提问者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又如下棋,开始的问题常常听起来很无害,但却循序渐进地将被提问者一步一步引入棋局,逼到“死胡同”。这种技巧应用的重点在于通过被提问者的回答将事物的矛盾点揭示出来。

应用到新闻采访中,就表明记者在使用此技巧前,必须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逐渐将被采访者引到这个目标上,换言之,就是“先下结论,后在论证。”但要避免先入为主,要先确定提问目标,保证结论是科学、合理的,在没有确凿证据前,严禁盖棺定论。在日常采访工作中,往往在负面新闻采访中选用这种提问技巧。

3.2 直入主题式提问

直入主题式提问就是在采访中,直接围绕采访主题,提出的问题,此类问题往往具有明确化、清晰化的特点,有时也会呈现出步步紧逼的样子。这种提问方式也被称之为开门见山式提问,就是单刀直入地将记者想要问的问题直接提出,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图。通常这种采访提问方式适用于2类人群,即熟悉的人与文化层次高的人。与记者相熟的人,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交流,如过于客套,反而见外,不利于采访;而文化层次高的人,更注重涵养,社会经验丰富,直入主题,一般更能拉近双方的关系,但要注意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一般不适宜一上来就提出较难的问题,要把握好分寸,切题、到位即可。这样不会觉得太过刻意,反而会给被采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采访收养脑瘫孤儿的宋兆普院长时,采访之初就提出了“是什么原因让您决定一下就收养128名脑瘫孤儿?”“是什么原因让您在一年之间白了头发?”“您身边有人说过您傻吗?”,这些问题都切合“收养脑瘫孤儿”的采访主题,且有简单、明确,更易让采访对象回答。

3.3 层层递进式提问

层层递进式提问主要用于采访中对于一些相对较为敏感,却无法开门见山地提问,但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这就是人性纠结之处,迫于敏感不想问,但又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种情况下,记者就可以选用迂回法通过提问一连串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一点一点地突破采访对象的防备心理,潜移默化中使其放松,增强彼此间的信任,随后在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入所要提问的核心问题,这样更易于被采访对象接受。如《杨澜访谈录》节目中,在对克林顿进行采访时,为了了解莱温斯基相关的信息,先通过插片“在位于阿肯色州小石城的格林顿图书馆内,他开辟了一个专区,保存和展示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的内容,随即杨澜提出了“那是你的主意吗?”“您完全可以不这么做的,对吗?”“那你为什么要把你生活中所谓的负面的一部分放到这里来呢?”,这些问题并没有直接涉及莱温斯基,而是通过极其真诚的提问方式,让克林顿放下了防备心理,从而敞开心扉对该事件及某一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4 采访时要学会倾听

新闻采访中,记者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提问和倾听,这也是记者获得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提问与倾听是两个关键要素,只有保证问题好,才能确保回答好;只有保证倾听好,才能保证信息有用。也就是说,采访對象的回答多种多样,但记者想要的回答却想要自己去听,只有学会积极、主动地倾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倾听并非一件易事,是一件苦差事,要求记者既要在沙土内挖掘出金子,还要始终保持一种公正、开放的态度,给予采访对象充分的话语权,让他愿意继续说下去,但在此过程中记者必须要做好引导工作,避免偏题。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记者不仅要听懂字面意思,还要听出背后所隐秘的信息。为此,在倾听中要做好倾听准备工作,关注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被采访者的“弦外之音”。

5 结论

综上所述,采访并不像电视剧一样,有固定的剧本,采访是没有固定章法的,但也并非无规可循,通常来讲,要重视提问的主要方法与基本技巧,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冰.试述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新闻传播,2018(6).

[2]张瑞.电视记者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与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8(5).

[3]杨方舟.简述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及技巧[J].电视指南,2017(22).

[4]朱旭雅.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电视指南,2018(14).

[5]李鹏.试论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电视指南,2018(1).

[6]张家燕.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J].新闻研究导刊,2018(19).

猜你喜欢

电视记者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电视记者编辑的职业素养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电视记者采访中的点面结合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