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的笔墨探索与思考
2019-04-02范迪安
范迪安
我对孙浩及其作品是不陌生的。数年来他不断有代表自己水准的作品参加各类展览,尤其是他在现代水墨的探索上,表现出鲜明的锐气,这些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对他及作品深入地了解还是在今年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上。
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的殿堂对美术展览的要求一向是较为严格的。尤其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举办个展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孙浩展览的成功举办,说明在此展览之前他的艺术水平,其作品的质量,特别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整体的艺术素质得到了认可。
走进展厅,我眼前为之一亮,可以感知到一种很新颖的,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展览效果。我想,这些新作对孙浩来说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笔墨探索的一个新的成果。通过独特的展览设计,它更加强烈地体现出孙浩的一种“新的”和“内在”的学术追求。在当代水墨的发展中,我们越来越看到中国水墨一方面拥有自己雄厚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也在新的图像时代遭遇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更需要真正从学理上继承传统,但在艺术的表达上又需要做出时代的创新。所以如何把传统与当代结合起来,把传统中的优秀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个人表现语言,尤其是自己作为一个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怎样把一种新鲜感受、一种文化的关切表达在画面上,就成为一个共同的课题。所以联系孙浩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的探索和他坚持的努力,我觉得他始终在把握着这个时代课题。也就是说,他是一位在艺术上有理想、有追求而且很坚定的青年艺术家,这是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这批展览作品中,我又看到了他新的表达维度,这个维度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新颖的经验。一般来说,对孙浩的认识,都是从他的人物画,特别是大型的人物画上所了解的,但这次是一大批以古典主题为主的作品,比如说他画的“马”的主题。展览的题目“白驹过隙”也表明他这些年,特别在用“马”作为象征来进行表达的一种成果。那么,这样一种新的主题就需要有新的表现方式,我觉得孙浩在这批作品中,一方面是在他原有的笔墨形式上有了更加精进的一种态势。应该说孙浩对作品的构思、构成到具体的笔墨的分布,譬如黑白、浓淡、疏密、墨色的干湿等都显得更加成熟了,在笔墨语言和主题表达这两者之间,有了更加内在的吻合,这是一位艺术家成熟的表现。此外,他画的这批以“马”为主题的作品其实更加接近或者说更是真实地表达了他的性格、他的怀想。在画面上巨大的“马”和古典人物共同存在,前景庞大的形象和空旷且有深度的空间相结合,可以说他画出了一批“马”存在的世界,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存在的世界。这里面两个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在这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在画面中占了最主要的空间,特别是有一种迫近人视线的造型,让人感觉到每一个画面都是孙浩自我的投射,都是他自己的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想象的一种视觉表现。我觉得这很有意思,我也很欣赏这样一种能大胆地把自我的意志、自我的追求,通过视觉的形象作为载体表达出来,但是这样一种情怀也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文化所需要的,在一个普遍低迷的美学趣味中我们特别需要有一种更加刚强、有力,甚至趋于崇高的,当然其中也隐含着关切、追问的这样一种情怀。作为新一代的艺术家,能够建立起这样一种艺术上的“关切”,我很赞赏;另一方面,所有的作品都需要有语言来表达,孙浩在这批作品中把语言调动起来使墨色更加单纯,使画面的空间更加富有张力,尤其是在笔墨的密度上、质地上我认为都达到了很高的质量。这样就使他的作品不是空洞的叙事,而是有力量、有内涵的叙事。所以我相信,这些作品作为孙浩艺术的一个新的标杆,这对我们整个画坛的探索、水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水墨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孙浩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比较注重作品的社会性和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性。他以往也有意识地画了很多大的作品,特别是人物画,都体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作品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的视觉感染力;另一方面,他作为年轻的画家,也使自己能够去尝试更大的创作,去经历更加有难度的挑战。所以这与孙浩的英雄主义情节、情怀,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是分不开的。我很赞赏艺术家在青年时代去做各种努力、冲刺,甚至探险,通过大尺幅的作品让自己的艺术才华得到表现,反过来也促使自己去做深度的探索。就像我们说的,一个艺术家一辈子应该留下一批大画,或者若干重要的大画,这个大画是指这件作品要有丰富的思想容量、深厚的笔墨技巧、精深的文化内涵,由此作为自己艺术人生的某些结点的标尺。所以孙浩这次展览中的这些新作体现出了一种大尺度绘画的特点。我觉得中国水墨能不能在公共空间里体现感染力,在某种程度上跟作品的尺度有很大关系,但我相信无论在内涵的精深度还是在水墨语言的丰富性上,中国的水墨都应该有理由、有勇气与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大画抗衡。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向我们的画家挑战,孙浩的这个展览让我看到了新一代艺术家的这种勇气,他实际上也是在结合了他所见的、所感受到的现代绘画的许多因素,比如作品的尺幅、作品的结构,从中都可以看到他把传统的笔墨语言和现代的视觉图式尽可能地结合起来,有勇气敢去挑战大画的构成和表达。如果有更多的艺术家都这样做,那么在中国水墨的领域中,就能增进实现传统的当代转换,也形成当代的建树,由此来与国际上的各种各样的流派、风格进行对话。
当然,水墨的现代走向,或者说当代走向是一个总的课题。目前画坛有一部分艺术家正在努力探索,但是我认为还有很多课题没有破解,这需要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更加注重在学理上把握中国现代水墨或者水墨当代走向的那些应有的支撑,更鲜明地提出一些观点、观念,甚至概念;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更多实实在在的实践来破解这些问题,比如说如何在大画的描述中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主题的穿透力,或者说主题叙述上的穿透力,如何在大画的构成中既能把握水墨可能的单纯或者纯粹性,又富有它能够感知的文化厚度。总之,还有很多课题值得探討,我希望孙浩是这个继续探讨课题中走在前面的一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