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又见天青之窑址谜团

2019-04-02冯玮瑜

收藏·拍卖 2019年2期
关键词:上海博物馆瓷盘汝瓷

冯玮瑜

风过雨霁,云破天青。汝瓷,是每一个爱好中国古瓷器的人心中的梦想。它那典雅的造型、莹润的釉质、天青般的釉色,清素淡雅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清凉寺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山村寺庙,但在瓷器爱好者的心目中,清凉寺却有非常非常大的名头,因为那里是汝窑瓷器的窑址所在地。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世称“汝窑为魁”。2018年10月,我带领“融熙中原陶瓷学游团”来到了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山里的风有点大,吹来阵阵凉意,仰头抬望,初冬的中午,艳阳高照,阳光照得人暖融融,寺前的几棵老树依然绿叶婆娑,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天朗气清,让人心旷神怡。

所谓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乎绿色和蓝色之间,绿色是一种充满静谥的温润色彩,而蓝色则是带有安静的冷色调,汝窑的天青色,既有蓝色之冷静,又带有绿色之温情,是一种温润适中、十分和谐的色调。这种天青色正是当年宋徽宗尊崇道教审美情趣的反映。道家讲求清静无为,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的审美观。汝窑天青色含蓄静穆、清幽淡雅的色泽,体现了宋人的时尚。

当年周世宗柴荣对柴窑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御批,被附会到宋徽宗身上,而这句御批用来形容汝窑却又十分贴切,从此,这句御批就成为汝窑瓷器的最佳表述,流传千古,声名遠播海内外。

汝瓷的珍罕,南宋时人已发出“近犹难得”的感叹,至今存世公认的不足100件,大多入藏在博物馆,市场能流通的寥寥无几,近年来出现在拍卖场上只有两件。汝瓷每一次出现都引起收藏界的轰动,这毕竟是以亿元起计的拍品,这两件汝窑瓷器我都有幸上手欣赏。欣赏过后,难免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它的生产工艺没有传承下来呢?它到底是从哪里生产的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后人一直没能成功仿烧呢?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代,依然未能成功仿烧,它到底有什么奥秘?

汝窑身上的种种疑团,非要找到窑址,才有望找到答案。可汝窑的窑址偏偏成谜。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寻找汝窑的产地,千寻百觅,终无所获,汝窑窑址越发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寻访窑址花了足足四十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才揭开了汝窑遗址的神秘面纱。

1986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西安年会,宝丰县陶瓷工艺厂员工王留现拿了一件灰青釉汝窑洗到了现场展示,当这件汝窑洗甫一出现,那些专家、学者当场晕眩了——那可是一件明晃晃无可置疑的汝窑瓷盘!据《中国汝窑学术论文集》一书中载录: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在《汝窑的发现及其相关诸问题》一文中说道:“当王留现要我看一件他在宝丰清凉寺窑址采集到的标本时,一件典型的汝官窑器突然展现在眼前,我惊得目瞪口呆,似乎有一种失重的感觉。”一件价值连城的汝瓷竟会在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手里?当专家们追问来源时,王留现说是因山里下了大雨,在雨水冲刷过后,清凉寺村的农民捡到了这只瓷盘,因为他爱好研究瓷器,发现这是件不世出的汝瓷,就从村民手里收了过来,专门带来西安,请参加陶瓷年会的专家们鉴定。

由此发轫,汝窑窑址在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村的可能性进入了专家学者的视野。上海博物馆在当年11月、12月即派人到清凉寺村进行田野调查,并于1987年5月公布调查成果,10月份出版《汝窑的发现》一书,认定宝丰县清凉寺窑址为汝窑遗址。清凉寺窑址由1987年至2014年进行了12次考古发掘,一批批专家学者纷纷到现场进行考察,终于确认汝窑窑址就在清凉寺村,汝瓷遗址这个千古之谜就此解开了。

可惜,最初提供了汝瓷窑遗址线索,并第一次以实物佐证,提出汝窑窑址可能在宝丰县清凉寺村的王留现,因为名不见经传,世间只留有他的一张侧面照片,那只汝窑洗后来也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我曾在上海博物馆见到展陈的一只汝瓷盘,但没见到王留现捐献的价值连城的汝窑洗。

在专家们接踵来到清凉寺村后,发掘现场惊喜不断,研究成就硕果累累,轰动考古、文博界。汝窑考古发掘就没王留现什么事了,此后他就慢慢淹没在历史里一世事大抵如此。(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上海博物馆瓷盘汝瓷
瓷盘画收藏有哪些秘诀
心系汝瓷,痴心不改
红心向党·白鸟朝凤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上海博物馆内容和运营均需升级
浅谈汝瓷艺术创作
寻找汝瓷
汝瓷大师为博览会添彩
穿孔瓷盘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