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开挖影响研究

2019-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支护桩对称轴帷幕

(广州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开挖对侧向位移的影响明显大于降水的影响,降水和基坑开挖都逐渐增大基坑后土体的沉降位移[1]。坑底超前降水能显著减小坑底隆起[2],南京市地铁基坑工程悬挂式隔渗帷幕抽水试验的研究结构表明:在隔渗帷幕内试验,帷幕绕流阻水效果明显[3]。为了更准确模拟不同工况下,渗流场对基坑开挖中支护桩变形和基坑隆起的影响,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在降水和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运行后分析了渗流影响下支护桩和地基隆起的变形规律。

一、工程概况

该拟建的建筑物基坑占地面积约为1050m2,平面较为规则呈长方形状,基坑开挖深度为7m,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m。采用双排管桩、单排管桩+内支撑支护,内支撑撑采用工字钢,基坑四周设置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厚度为1.0m,基坑内部设备基坑采用灌注桩+内支撑支护。基坑剖面图如图1所示,基坑剖面第一道支撑中心标高在地表下1m,第二道支撑中心标高在地表下3m。基坑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

表1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二、数值计算分析

(一)基坑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基坑取长宽高为30m×20m×13m,支护桩和内支撑采用梁单元,模型四面限制水平方向位移,底部限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止水帷幕采用弹性模型,土体计算参数采用表1数值。

图1 基坑剖面图

(二)基坑开挖施工步骤。生成基坑开挖初始网格、建立初始计算模型,并在边界处施加位移约束边界条件,在初始应力及水压力条件下达到初始应力平衡。

三、结果分析

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由于基坑呈对称性,取基坑一半位移云图,基坑在第三次开挖后位移云图如图2所示。最终开挖后支护桩向基坑内的侧向变形发生在地表下6m处,不在基坑底7m处,侧向位移值为31.6mm。开挖后基坑外地表有隆起和沉降,靠近支护桩一侧有微微隆起,

远离支护桩一侧土体有沉降,同时基坑底部的对称轴上隆起比较明显,距离支护桩4.0m处,隆起30.7mm。

图2 基坑最终变形云图

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第二次抽水开始由于支护桩的变形大小有差异,这样就会产生支护桩变形差,对支护桩极为不利,相对于第一次降水曲线而言支护桩的内力会大大增加。支护桩的最大变形出现在第三次开挖的地面埋深7.0m,变形值为31.6mm。在开挖面深度以上每次工况变形变化波动不一致,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大,在开挖面深度一下每次工况变形较为相近,对土体的逐渐扰动,支护桩的变形也逐渐增加。

不同施工工况下开挖面基坑隆起,从第一次抽水到第三次抽水,基坑底面都是对称轴上比靠近支护桩两边隆起要小的多,特别是在第三次抽水的时候,对称中隆起值为11.8mm,但是靠近支护桩两边的隆起为25.3mm,相差了13.5mm。前三次工况中,第一次抽水、第一次开挖以及第二次抽水,对称轴处的隆起值较为接近而且也比较小。最后一次开挖和前面5种情况不一致,对称轴的隆起较两边大,这也符合正常的基坑开挖情况。

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基坑开挖和降水是分阶段施工,在未开挖到基坑底时,虽然是在解除初始应力,但是开挖深度并不太大,所以对对称轴中的土体释放的应力小隆起的值也较小。但是靠近支护桩的土体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受到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的影响,土体的扰动也大,隆起值也大。

四、结论

利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渗流情况下不同施工工况过程支护桩变形和基坑地面隆起的影响,对模拟值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可以相对准确的模拟基坑开挖在降水情况下的支护桩变形情况和基坑隆起情况。

(2)考虑降水情况下,支护桩的变形情况,开挖面深度以上每次工况变形变化波动不一致,但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大。

(3)考虑降水情况下,基坑地面隆起情况,前三次工况中对称轴处的隆起值较为接近而且也比较小。最后一次开挖和前面5种情况不一致,对称轴的隆起较两边大,这也符合正常的基坑开挖情况。

猜你喜欢

支护桩对称轴帷幕
供水泵站基坑排桩支护局部失效引发连续破坏机理研究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基坑支护桩结构土体受力变形机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及支护桩结构合理间距分析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的土体参数敏感性分析
刘雯 每次躲在帷幕后向前看
先找对称轴!
抓牢对称轴突破二次函数
有几条对称轴
帷幕 情意浓浓超惬意
第85届中国电子展圆满落下帷幕